

走进高敏感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者: 祝姚玲高敏感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社交网络中。老师没及时表扬就难过,稍微说几句就大哭,洗脚水明明是温的却总觉得水烫……家长内心不由怀疑:不会我家娃,真的是高敏感娃吧?
真的有高敏感小孩一说吗?高敏感小孩真的是天生难搞,难养育,容易玻璃心吗?家有高敏感小孩应该如何引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姚丹副主任医师表示,慢热、玻璃心、情绪难自控……相比于其他孩子,高敏感儿童的气质独特而敏锐,有时特立独行,有时敏感脆弱。当孩子有这些表现时,很容易被认为是“不乖”“太作”,但其实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天生属于高敏感性格所引起的。
与他们相处,家长们常常需要“斗智斗勇”,会感觉比较累。但需要认识到,高敏感孩子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天生的,家长需要给予更多关注、更多理解。

高敏感的儿童通常会有以下几大表现
●极端的情绪波动
高度敏感儿童要么极度兴奋,要么极度愤怒,两者之间没有过渡。他们会对环境中非常微小的变化产生极端情绪反应。由于他们的高敏感性,这些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并迅速产生反应,导致他们更频繁且剧烈地经历情绪崩溃。
●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
高度敏感儿童的大脑始终在运转,他们会敏锐持续地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一切,如家长细微的表情变化、不易察觉的温度调整等,常对某事某物有强迫症。这让他们具备了非凡的洞察力和同理心,当然这也使得他们容易因为处理过多的信息而感到压力山大,常会因为“想太多”而迟迟无法做出决定,例如让宝宝尝试新事物或接触新的玩具,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犹豫或拒绝。但同时他们也能更好地感知家长的情绪变化,例如妈妈不开心时会及时送上爱的拥抱。
●完美主义者
高敏感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他们希望自己能完美地完成各项任务。如果事情做得不够完美,他们会感到失控和不安。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更容易因受挫而放弃。他们也容易因为小错误而感到羞耻,把“试错”看成是个人的失败,而不是学习进步的一部分。

测测孩子是否是高敏感
姚丹副主任医师表示,高敏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家长可以对照以下问卷对孩子进行测试。在下面的这些行为描述中,如果宝宝满足的条数越多,就说明敏感度越高,一般如果满足13 条以上,就基本可以判断为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宝宝。
1. 宝宝很容易受到惊吓。
2. 宝宝经常抱怨衣服刺痒、袜子缝线或衣服商标扎人。
3. 宝宝不喜欢太大的惊喜。
4. 温柔的指正比严厉的惩罚对宝宝更有用。
5.宝宝似乎可以看穿我的心思。
6. 宝宝会使用比自己年龄成熟的词语。
7. 宝宝会注意到那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气味。
8. 宝宝非常有幽默感。
9. 宝宝的直觉非常敏锐。
10. 如果宝宝白天很兴奋的话,晚上就会很难入睡。
11.宝宝遇到重大变化很难适应。
12. 宝宝衣服湿了或者有沙子进去就想换衣服。
13. 宝宝爱问问题。
14. 宝宝是完美主义者。
15.宝宝会注意到他人的痛苦。
16. 宝宝喜欢安静地玩耍。
17. 宝宝会问有深度、思想激进的问题。
18. 宝宝对疼痛非常敏感。
19. 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会感到烦躁。
20. 宝宝关注细节(例如注意陈设的变动、懂得察言观色)。
21.在登高之前会确认是否安全。
22. 在没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好。
23. 对事物有深刻的感受。
正确引导高敏感也能成为优点
姚丹副主任医师表示,高敏感常被误以为是一种不好的性格特点,但家长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特质或许也是孩子难能可贵的优点,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家长们如何因势利导。
要尽量为宝宝提供安静稳定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一岁之前。高度敏感型的儿童很容易被“ 吓到”,所以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环境中的噪音、陌生的气味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觉到不安。如果爸妈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有上面提到的那些高敏感性特征,最好尽量避免在宝宝1 岁之前给他太多“陌生”的刺激,比如,尽量避免搬家或者长途旅游,宝宝睡觉的房间尽量营造安静的氛围,睡前可以给宝宝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等等。
面对新的环境,提前做好“预警”。进入新环境时高度敏感型儿童总是会腼腆、扭捏,不愿加入游戏、习惯性往家长身后躲。这是因为新环境中的人或事物对他们而言都意味着不同的刺激,是触发他们情绪崩溃的开关,因此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很重要,家长们可参考以下方式。
提前告知他们详细的过程,利用一些熟悉的信息来减少他们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例如家长们今天要带宝宝去动物园玩,可以将通过什么方式去(坐地铁)、大概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会见到哪些人(哥哥、姐姐、陌生的小朋友等)、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可能会和哥哥一起走、可能会有新朋友一起玩)等都告知宝宝。
多给孩子情绪上的支持和反馈,给他们充足的安全感。高敏感型的儿童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很容易感觉到恐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去上幼儿园时通常都会哭得很厉害,不让爸爸妈妈离开,所以家长要提前对这点做好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比如提前陪着宝宝一起去幼儿园体验参观、带着宝宝去幼儿园认识新的朋友和老师,跟宝宝分别的时候,明确告诉他们,你会准时在放学的时候等他,接他回家……高敏感儿童对安全感的需求较普通儿童更高,家长日常应多给予他们高质量陪伴。此外,当孩子勇敢迈出主动“第一步”时,家长们也应及时给与鼓励及夸赞。
尊重理解,鼓励社交,避免强制干预。胆子小、性格内向、做事较真、对食物的口味敏感,会因别人一句批评委屈得落泪,也会因动画片里一句台词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家长们越生气,越想制止,反而会得到他们更强烈的反抗。其实家长们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特点,例如用“小心谨慎”代替“害羞别扭”,用“深思熟虑”代替“胆小敏感”,用“情感丰富”代替“情绪化”,他们那些所谓的缺点,其实也是较同龄孩子更成熟、更细腻、更有同理心的表现。
家长可以主动多带着他们出去跟其他小朋友认识、玩耍,并且在过程中一定要不断鼓励,多给他们一些正向的反馈。比如可以对孩子说:“宝宝想过去玩,但有点害怕对吗?那我们一起先在旁边看看?”“宝宝现在有什么感觉可以告诉妈妈吗?需要帮助吗?”等。如果孩子还是很不情愿也没有关系,不要强迫他们,因为他们内心可能确实不喜欢“热闹”,更喜欢自己独处。爸妈可以带他们多认识一些和他们性格相类似的小朋友,可能更容易让他们找到好朋友。
尊重高敏感天性,不要试图改变他们,这点也是最重要的。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高敏感的天性,尽量不要试图去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在某些场合上,要给他们“打掩护”,不要强迫他们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对方提出想要让孩子给所有人表演个背唐诗或唱歌,这个时候高敏感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不愿意的。因为他们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会感觉到不安,那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站出来“保护”他们,而不是也同样要求孩子去表演。比如跟朋友说孩子还没有练习好,下次再表演吧,或者是孩子今天身体不太舒服,状态不太好之类的。家长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尴尬,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爸妈保护,很有安全感,他们自然而然也会更加信赖爸爸妈妈。顺着孩子的想法,也并不一定就是“娇惯”,而是因为了解孩子的内在本质,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在一个比较舒服而不是紧张不安的状态。
姚丹副主任医师表示,养育“高敏感儿童”需要家长们付出更多关心与理解,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再用科学方式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其实家长们日常做好正确引导,高敏感儿童也可以是“天使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