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异性交往的边界成为婚姻的暗雷

作者: 关梅林

婚后异性交往的边界常常引发矛盾,提前设置很关键。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做。

来访者小梅坐下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先生离家出走了”。我挺惊讶的,因为据我了解,她先生特别爱家,怎么突然离家出走了呢?原来,小梅正在备战雅思考试,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男性学习搭子。先生知道后非常不满,要求他们立刻拆伙。为了照顾先生的情绪,小梅和搭子散了伙,并请对方吃了个简餐。没想到,先生竟然气得离家出走了。

有人可能觉得这位先生太敏感,不就是伴侣和异性一起学习、吃饭嘛,至于反应这么激烈吗?我倒是一点儿也不惊讶。在教学和咨询中,我看到过比这更为敏感、反应更为激烈的情形。有先生要求太太非必要不和异性说话,有太太要求先生不许和异性有任何肢体接触,因公握手也不行。当然,我也听到过有太太说不在乎先生有红颜知己,只要他不抛弃家庭就行。

异性交往的边界不应该在婚后出现争议时才讨论,而应该前置到婚前。因为与其他异性交往的越界行为,对婚姻影响很大。很多时候,这个问题在恋爱时就会遇到。有人为了维系恋情会压抑自己的真实看法,有人则认为登记结婚前,自己没有资格干涉对方与异性交往。所以,问题会被潜藏下来。正因为有时两个人对于界限设在哪里的认知差异很大,按自己的理解去行动时,就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冲击。

异性交往的边界到底应该怎么设置才合理呢?首先应该有一个公共的边界,即任何已婚人士与其他异性交往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不能有欺骗,不能违背夫妻忠诚义务,这是最基本的边界。

更为具体的边界设置要由夫妻共同讨论,并且要实施对等原则,即对彼此具有同样的约束力。有的夫妻比较传统,会把边界设置得严格一些。比如非必要不与异性单独相处,如果需要单独会面,要安排在公共空间。有的夫妻更信任彼此,一般制定一些大原则,等有了越界的苗头,再讨论具体的边界设置。

其实,不必太过纠结怎样提前设置最精准的边界,因为人和环境都在变化,过于僵化的设置很难与时俱进。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应不断觉察自己对彼此的情感。如果发现自己对爱人有不满情绪或者爱人被其他异性所吸引,要仔细思考如何应对,而不是被情绪主导,作出非理性选择。

当然,如果两个人对彼此都心怀满满的爱,自然就会感觉心里没有什么地方容纳其他异性,这样的爱意可能比设置边界更有助于婚姻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婚前可以设置一个最基本的异性交往边界,然后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彼此相爱上,才更容易拥有幸福稳定的婚姻生活。

关梅林博士

积极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校友会副秘书长,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副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