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乌托邦:精装朋友圈下狼影幢幢

作者: 易墨

昂贵的LV挎包,进口的化妆品,奢华的日常消费……精装的朋友圈,处处彰显出其主人——女白领李双双富有的家境与高品质的生活。

但在一次失意的酒后,李双双的富姐人设却被其“脑残粉”刘建林识破,进而引发了一起悲剧……

生活“毛坯”:那就“精装”朋友圈?

“当初肯定是脑子进水,买个这么大的房子,搞个卫生,人都要累虚脱了。”

2021年3月的一天,做完家庭卫生的李双双,躺在沙发上休息时,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并在自己手机的图片库里,精挑了几张此前存储的豪华室内装修图片,而后发了出去。

很快,朋友圈下面一片点赞:“恭喜乔迁新居。”

“我这工作一二十年的,才住个小两室,你这房子看上去得100平方米往上走,还不满足,我上哪儿说理去……”

短短一个多小时,点赞量就突破了60条,李双双也心花怒放,满身疲惫一扫而光……

出生于1992年的李双双,父母务农为生,家境一般。

总想着出人头地的李双双,憋着一股劲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国有企业入了职。

2018年,26岁的李双双在亲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同样来自农村的杨明。杨明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科技公司当程序员。

李双双的父母要求男方先买房,但杨明称父母还在供他弟弟念书,确实拿不出钱来。见此,舍不得放弃杨明的李双双只好裸嫁。

认识一年多后,李双双与杨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人在市中心租了套6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每个月房租2000元,水电自负。

小两口计划着买房后再要孩子。他们埋头工作挣钱,业余时间,杨明爱玩手机游戏,李双双则喜欢刷刷短视频,或者发发朋友圈。

经过两三年的打拼,夫妻俩总算攒够了房子和车子的首付。2020年5月,他们在城区中心地段买了套97平方米的二手商品房。

交完首付后,手里存款不足10万。

杨明本想过些时候再买车,但李双双强烈要求买:“咱过年过节,不得回双方父母家吗?你是让我们打车回家?还是骑自行车回家?”

无奈之下,杨明买了一辆荣威汽车。

办完手续,交完保险之后,手里只剩下区区几千元了。原本想将墙面斑驳的房子装修一下,只能延后了。

入住之后的一个周末,李双双和杨明在家里做了一整天卫生,将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

看着整洁的新房,满心欢喜的李双双忍不住举起手机,一顿狂拍。末了,她想挑几张图片发朋友圈,但图片实在拿不出手,只好从此前存储的图片挑了几张,并配上文案发了朋友圈。

杨明看到后,不屑地说:“你放的那几张图片根本不是我们家的。”

李双双撇了撇嘴:“我倒是想发我们家的呀,你拿钱装修,重新买家具啊。”

“刚交完首付,哪有钱?”

“你也知道没钱,那还叽歪什么?”

怼完丈夫,李双双便刷新了一下朋友圈,发现刚才发的一条消息,短时间就获得了多条点赞。她仔细数了数,高达60余条,让她的虚荣心得到了空前满足的同时,也给了她启发。

此后,她每次发朋友圈,要么精心创作文案,要么精挑细选图片,向外界呈现出自己富有、阳光的形象。

果然,每次发这样的消息,李双双都会收到为数不少的点赞,这让她陶醉不已。

不过,现实生活并不像她的朋友圈那么光鲜。因为每个月要还一万多元的房贷,夫妻俩都尽量节省开支。杨明的公司离家近,他每天骑共享单车上班。李双双的公司离家稍远点,她就骑电动车,但她又不想让同事们看见,一直把车停在离公司500余米的一个巷道里。

逼仄的现实,让李双双的心情十分压抑,朋友圈是她释放压力的最好出口。

“上个月在三亚潜水,教练小哥哥的指导很耐心。”图片是网上扒的一张潜水图,男女主人公都戴着氧气装备,根本看不出是谁。

杨明看到后,眉头锁成了“川”字:“咱能不能不要太装了?”李双双白了他一眼:“生活原本沉重,何不娱而乐之?那么严肃干吗?”

夫妻俩为此频繁斗嘴。2022年年底的一天,夫妻俩再次为发圈的事争吵之后,李双双一气之下在朋友圈里将丈夫给屏蔽了。

渐行渐远:失真生活在发酵

屏蔽丈夫之后,李双双的耳根确实清静了不少。闲暇时分,她仍热衷于在朋友圈里继续晒她渴望却并不真实拥有的生活。

李双双发现,不管自己晒什么,都会有人点赞。

此人名叫刘建林,35岁,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李双双在公司采购部工作,刘建林正是诸多供货商之一。他频频点赞李双双,一是想讨好她,图个工作便利;二是对她所晒的一切很动心,希望能攀附。

那天,李双双配图后,又炫了一把:“大家能教我增肥吗?几天没跑步,体重竟然下降到了89斤。我只是一个1.7米的小矮子,真担心下班路上被风吹跑。”刘建林抢先点赞并留言:“你这是标准模特身材啊,旁人羡慕不来!”

李双双的朋友圈越来越夸张。这个周末去北京听了一场音乐会,那个小长假到迪拜玩了一趟……

杨明已经被她屏蔽,根本不知晓这些情况;一些至亲知道李双双的底细,不想揭穿她,让她自嗨。

当点赞量逐渐退潮之后,只有刘建林一如既往地前来捧场,这让李双双非常受用。每当看到他的点赞,以及语气真诚的夸奖,她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真的如朋友圈那般精致、美好。

2023年4月,杨明被公司外派,带领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李双双本想一起去,但却舍不得离职。

杨明每周坐高铁回来,和李双双团聚。其他时间,两人在各自的城市打拼。

丈夫不在身边的时候,倍感无聊的李双双,更加醉心于发朋友圈了。

“这个月支出有7万多元,这样下去会不会破产?”李双双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支付宝账单。

事实上,这7万多元支出,有1万余元是房贷,有5万元是前半年的信用卡还款。当月真实的消费,也只有三四千元。

但并不知情的粉丝们,却以为李双双真的一个月开支7万余元,纷纷发来羡慕的点赞:“这是赤裸裸的炫富啊。”

“我要求不高,每个月的消费能达到你的三分之一,我就觉得生活质量上台阶了……”

在这些追捧中,当然少不了铁粉刘建林的点赞。李双双发现,自己得了“刘建林依赖症”。

有几次,刘建林的点赞来得较晚,李双双竟然胡思乱想,直到他的点赞如期抵达,她才释然。

2024年5月的一天,李双双因工作上的失误被领导批评,还被扣了800元奖金。钱虽不多,但打击不小。

心情低落的李双双,没有将此事告诉远在外地的杨明,也没有发朋友圈,打算宅在家里独自刷视频疗伤。

就在此时,刘建林发了条私信给李双双:“李总,忙什么呢?今天没见你发圈呀?”

刘建林的问候让她深感慰藉,便顺手回复了一下:“没忙啥,也不想发圈。”

“这几年感谢你在工作上给予的方便,晚上想请你和家人吃顿便饭,不知道愿意赏光不?”

“好。”

走向失控:一桩血案恸人心

当晚,在一家主题餐厅,李双双如约而至,来到了刘建林订好的包房里。见她独自一人,刘建林有点诧异,他试探性地问了句:“你们家……”“他们有事,来不了!”刘建林笑了:“请上座。”

征得李双双的同意后,刘建林要了一瓶拉斐。酒过三巡,两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刘建林大赞特赞李双双,夸她懂生活、有品位,而且,才华横溢,一定是公司的高管。

李双双不屑地一笑:“高管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被扣钱。”

见刘建林一脸诧异,自知失言的李双双赶紧打住了话头。

饭后,刘建林找了个代驾,将李双双和他先后送回了家。

次日醒来时,李双双努力回忆前一天晚上的情况。她只记得自己吐槽了公司,吐槽了老板,回家也是被人送回来的。但怎么进的家门,她没有印象了。

“以后少喝点酒。”李双双有些懊恼。

繁忙的工作,让李双双暂时忘记了这次醉酒的经历。那一周,忙着赶项目进度的李双双,实在没时间精心发朋友圈,朋友圈荒芜了几天。

周末,杨明告诉李双双,他本周得加班,不回来了。李双双独自将房子简单打扫一番后,便发了一条朋友圈。

当时,阳光透过窗帘照射进来,有点朦胧美。

李双双将图片修饰了一番后,配上文案:每一个清晨,都是世界对你说的最温柔的早安。

信息发出去后,收获了一些点赞,但刘建林的点赞没来。这让李双双有点失落。

案发后,据李双双小区物业的监控显示,她醉酒当晚,是刘建林叫代驾将她送回小区,又亲自将她搀扶回家的。

刘建林在李双双家里停留的时间不长,因为他的车和代驾司机还在楼下。

警方分析,刘建林见到李双双的真实家庭情况后,应该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从而萌生了占便宜找补的想法。

接连几次发朋友圈之后,等不到刘建林的点赞,李双双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

那天,她破例主动给他发了条私信:“刘总,最近忙什么?”刘建林很快回复了她,并再次要请她吃饭。

李双双答应下来。不怀好意的刘建林再次将她灌醉,而后将她带进了酒店的房间……

酒醒后,李双双这才发现自己被刘建林侵犯了。她本想报警,可又担心说不清楚,反而破坏了自己的家庭,只好悄悄咽下这一苦果。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李双双不再发朋友圈。刘建林也没再骚扰她。

眼看此事已经翻篇,李双双逐渐恢复了心态,又时不时地发发朋友圈。相比过去的张扬,如今的她内敛了不少。

刘建林还是继续点赞,但没有给她发与业务无关的私信。

2024年8月初,完成研发任务的杨明回来了。李双双得知他不用再去后,高兴极了。当晚,吃完饭后,李双双早早地洗澡上床。这一次,她要说服丈夫,和自己一起备孕,迎接家中新生命的到来。

谁知,就在洗完澡的杨明准备上床时,李双双手机的提示音响了。

从来不看妻子手机的杨明,鬼使神差地瞄了一眼,只见信息写着:“这段时间没见你发圈,怪不适应的。我已经习惯了临睡前浏览你的朋友圈,否则睡不着。”

字里行间透着暧昧,杨明心里不是滋味。待李双双洗完澡后,他便问她,刘建林是谁。李双双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她强作镇定地说:“一个供货商,平时有业务往来。”

妻子稍纵即逝的眼神,并未逃过杨明的眼睛。他打开自己的手机,赫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被妻子屏蔽了朋友圈!

“你是什么意思?”杨明问李双双。“没啥意思,就是不想听你聒噪。”镇定下来的李双双倒打一耙,想以此蒙混过关。

杨明不再追问。但此后几天,他却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悄然解锁了李双双和刘建林之间的聊天记录,越看越恼火。

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在杨明声色俱厉的逼问下,李双双哭着坦白了一切,末了,她说:“我不是故意伤害你的,我是被他冒犯的……”

杨明的牙齿把嘴唇都咬出了血。他扭头走出房间,独自在沙发上躺了一晚。

次日清晨,杨明在裤兜里藏了一把水果刀,而后将仍在昏睡中的李双双揪了起来:“走,带我去找你的奸夫!”

李双双哭着说:“这事结束了。我和他早就不来往了。”

无奈,李双双的话杨明听不进半句。在她的带领下,夫妻俩来到了刘建林的家。

之后,李双双将门喊开。

被愤怒的火焰烧得失去理智的杨明,见到刘建林后,二话不说,举刀便刺,将他刺死,而后自首。

2024年年底,当地法院依法判处杨明死缓。杨明不服判决,提起上诉。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司法程序中。

(因涉及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相关信息做了技术性处理。)

[以案说法]针对此案,上海青年律师、心理学家李莉萍认为,一个人内心缺少自信或自尊时,往往通过炫耀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或尊重。哪怕生活一地鸡毛,朋友圈也必须“精装”到位。

打造阳光人设,原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修饰,甚至虚构朋友圈,不仅会扭曲自己的生活,还容易招致觊觎,或者引发误会,进而导致自己的人生偏离正常轨道。

很多时候,不完美才是人间真实。接受现实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珍惜“限量版”的小确幸。而且,奋斗才是最好的“精装”。

编辑/戴志军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