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下的野餐

作者: 叶申仕

铺开格子桌布,

在瀑布下的亭子里,

更靠近潭渊的一侧。

我们分食浆果、紫菜饭团

煮鸡蛋和白开水。

轻声交谈着,在它的喧响里,

关于生活、婚姻和家庭的经验。

偶然的彩虹连结起我们

我们的小男孩和外界的阳光,

因被薄薄的水雾,自然地笼罩着。

像神秘星云正围绕地球缓缓旋转。

“能够在最低时把歌声唱得最响。”

后来我们搭乘头也不回的南方列车

回到现实的来处,

才真正理解了瀑布的落差。

(选自本刊2025年第1期温州青年诗人专题栏目)

袁永苹品读:

“野餐”一诗抓住了在瀑布下野餐这一特殊场景,因此成形了这首诗在体验上的独特性。诗歌开头从铺设桌布开始,具体讲述了这一野餐的地点:“瀑布下,亭子里,更靠近潭渊的一侧。”接下来诗歌进入到一段对于分享食物的描写,我们会注意到它提到的四种食物:浆果、紫菜饭团、煮鸡蛋和白开水。四种食物有着各自的可爱之处,而在此处,这些被分享的食物因为场景的特殊而显得非同寻常。请注意,关于日常的诗歌当中,对于它的相反层次即“非比寻常”的发觉在有些诗中是以较为隐藏的方式呈现的。接下来的一节中出现了声音,人的交谈声与瀑布的喧响之间存在着声音上的互文,而野餐的人所讨论的“生活,婚姻和家庭”更多带有着某种日常生活特征,表现着整首诗的日常性特质。“偶然的彩虹”的出现将诗歌引入了一种绚丽的颜色中,而对于“我们的小男孩”的想象力场景的铺设,则将诗带入到“星云”与“宇宙”的边缘,扩张了整个诗歌的空间……诗歌结尾处,一句现场话语的处理自然不是一种独创的方式,但效果是有的。至于结尾处“回到现实的来处”的“我们”所体会到“瀑布的落差”,则没有提升出全诗的意味,消减了前面铺设的效果,失去了让整首诗更好的可能。

上一篇: 自由的马
下一篇: 致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