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冰雪运动
作者: 本刊综合
2月7日至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突破自我,在冰天雪地里展示了超凡的技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85枚奖牌,其中金牌32枚,名列奖牌榜和金牌榜首位。
在观看精彩的比赛时,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冰球是冰制成的球吗?速度滑冰和短道速度滑冰有什么区别?神秘的冬季两项是哪两项?精心布置的赛场为什么“脏兮兮”的?……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冰雪赛场,一起探索冰雪运动中的科学奥秘吧!
冰上运动大揭秘
现场直击: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冰球比赛开始了!两队的前锋紧紧盯着争球点,想要抢到第一次进攻的机会。
冰球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
你看,中间那个黑色的橡胶圆盘就是冰球。它既不是冰做的,也不是球形。不过,它摸上去确实很冰。这是因为工作人员在赛前对它进行了冷冻处理,使其弹性变小,运动路线更好控制。
怎么有人将车开到了冰场上?快去阻止他!
别担心,那是专业的浇冰车。运动员穿着冰鞋在冰面上快速滑动时,冰鞋底下锋利的冰刀会破坏冰面。趁着比赛的间隙,浇冰车赶紧上场,对冰面进行修复。
浇冰车先用冰刀刮除冰面碎冰,然后把水均匀地浇在冰面上,冰层下面的冷排设备会将低温传导至冰面,让冰面上的水快速冰冻,从而起到修复冰面的作用。
想一想:浇冰车给冰面浇的是什么水?
A.冷水 B.60~70 ℃的热水 C.100 ℃的开水
答案:B。热水可以将冰面融化之后,再通过结冰与整个冰面融为一体,且不会产生气泡。而冷水容易凝结成小颗粒,影响冰面平整度。
现场直击:摩擦摩擦、摩擦摩擦……停!红色冰壶将黄色冰壶撞出得分区,精准地停在离营垒中心最近的地方。红壶队获得1分。
运动员怎么做到让冰壶“指哪打哪”?
这就要靠大家熟悉的“擦地”运动了。比赛中,运动员在冰面上反复用力“擦地”,使冰面变暖,形成一层液体薄膜。融化的冰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冰壶前方的摩擦力变小,冰壶就会顺着这个方向运动,停留在得分区。
唉,黄壶队这局输了。怎样才能让黄壶队的运动员心里好受点呢?
别沮丧!冰壶比赛中有一种特殊战术—— 后手权,即后投壶的权利。每局输的队伍将获得下一局的后手权,平局则延续上一局的后手权。获得最后一局后手权的队伍会更占优势。
想一想:冰壶的壶体一般采用天然花岗岩制成,那么,这些花岗岩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吗?
A.是 B.否
答案:A。为了保持一致性,全世界制作冰壶的石头都来自苏格兰的克里格岛。冰壶既需要质地坚硬,又需要保证在低温环境下不被碰裂。克里格岛出产的石头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你也不用担心石头被用完。按照现在的开采量,那里的石头至少还可以用1000万年!
现场直击:运动员们换上滑冰比赛的专业装备,准备上场!
他们是参加速度滑冰,还是短道速度滑冰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般情况下,通过看运动员有没有佩戴头盔,就能区分速度滑冰和短道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的赛道内缘周长只有111.12米,弯道多、转弯半径小,运动员们集体出发,你追我赶,更容易出现身体碰撞。为了避免被冰刀划伤,短道速度滑冰的运动员需要做更多防护措施,安全头盔、护颈等必不可少。
想一想:观察速度滑冰和短道速度滑冰的图片,除了头盔,你还能找到它们的其他区别吗?
答案:速度滑冰和短道速度滑冰的装备大有不同。
冰鞋:速度滑冰的冰鞋只有前面一个固定点与冰刀连接,跑起来像“拖鞋”,这样可以延长运动员的蹬冰距离,让滑行速度更快。短道速度滑冰所用的冰刀是前后两点固定在鞋底,且冰刀两端是圆弧形,以保障安全。
滑冰服:速度滑冰的服装是尼龙紧身连帽服,以轻便为主。短道速度滑冰的服装采用耐切割的材料,强度是钢丝的十几倍,冰刀无法割破。
防切割手套:短道速度滑冰的运动员佩戴了防切割手套,以保护手部安全。左手手套有像青蛙脚趾一样凸起的手指扣,目的是帮助运动员在弯道扶冰的过程中减少摩擦力,进一步提高速度。
雪上运动全知晓
现场直击:砰!砰!砰!雪地上传来一阵枪声。经过长距离越野滑雪后,运动员来到射击区,干脆利落地连发5发子弹后,再次背起步枪,继续奋力滑行。这就是冬季两项,它是一项动静结合的运动,运动员们不仅要“滑得快”,更要“打得准”。
想一想:在冬季两项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卧姿射击和立姿射击。卧射靶和立射靶的尺寸,哪个更大呢?
A.卧射靶更大 B.立射靶更大 C.一样大
答案:B。立姿射击时,运动员的臂肘没有地面的支撑,稳定性较差,难度会更大,所以立姿射击的靶子会比卧姿射击的靶子大一些。
现场直击:滑雪登山是第九届亚冬会的“新秀”,运动员们从起点出发,先携带雪具登上陡坡,达到相应的高度后,再通过滑雪的方式抵达终点,最终以用时长短决定胜负。
滑雪登山和其他雪上项目有什么不同呢?
滑雪登山是一项以雪山攀登为主、滑雪为辅的运动。为了加大阻力,防止下滑,运动员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装备—— 止滑带。在1924年首届冬奥会中,滑雪登山便是正式比赛项目,当时的名称为“军事巡检”。后因竞赛组织难度大、不便于欣赏等因素,该项目从冬奥会中被取消。不过,在2026年冬奥会中,滑雪登山将再次回归。
现场直击:“加油!加油!”滑雪比赛在激烈地进行中。高山滑雪运动员交替穿过复杂的旗门,全力冲向终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的运动员从高处滑行而下,借助惯性冲上跳台,跃入空中,展示各种翻腾、转体动作;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的运动员在一条碗状坡道中,利用高度落差来回滑行,展示一系列跳跃、回转、抓板等动作;……
有人碰到旗杆了,这是犯规吗?
这不算犯规。高山滑雪以速度取胜,运动员在滑行时要连续通过不同类型的旗门。为了选择最短路线,运动员基本上都是擦着旗杆过去的。
我看到了风向袋!赛场上为什么要竖立风向袋呢?
雪上项目大多在室外进行,风向与风速的变化对运动员的表现和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需要在空中完成复杂腾空动作的项目。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教练会根据风向和风速判断最佳出发时间,得到教练的举手示意后,运动员才会出发。若是出现强风,比赛还可能推迟或取消。
想一想:风向对跳台滑雪运动员的影响很大,你觉得哪种风向更有利呢?
A.顺风 B.逆风
答案 :B。在跳台滑雪中,运动员通过助滑道加速,从起跳点跃至空中,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顺风可以让运动员“飞”得更远,但实际上,顺风会产生向下的压力,降低运动员的飞行高度,从而影响飞行距离。所以,如果运动员遇到顺风,裁判员会给他加上一个“风力补偿分”。
注意,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单板滑雪大跳台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三项不同的运动哦。
那块雪地看上去脏兮兮的,怎么没有工作人员来清理啊?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运动员要在空中完成向后翻腾、转体等动作,短短几秒后便要落地,因此,着陆坡上会故意留下一些松枝和松叶,为运动员提供参照物,帮助他们判断着陆坡的位置。
有时候,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还会被安排在晚上。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白天的天空和雪地都是亮亮的,运动员很容易混淆,如果认错了天空和地面,就会造成危险,而晚上比赛更安全。
若是下点雪就好了,在雪中滑雪应该很浪漫吧!
这可不行!国际赛事对比赛用雪有严格的要求。例如,高山滑雪的回转类项目需要硬度高、摩擦力小的冰状雪赛道,这样有助于运动员优化转弯、提升速度;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的坡道上需要铺设三层不同密度、湿度的雪,底层雪湿度大,与山坡紧密贴合,表层雪更疏松,高空落地更安全。天然雪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比赛用雪大多需要人工造雪。
若是下雪,比赛可能就要中断了。一方面,下雪会对赛道造成影响:下雪时伴随升温会影响赛道的雪温和雪质;新增积雪会使赛道表面松软、摩擦力增大,不利于运动员发挥。另一方面,下雪时能见度较低,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的视线,尤其对于高速滑行的运动员来说非常危险。
未来,希望你能亲自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发现那些藏在冰雪中的科学奥秘。也许有一天,你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冰雪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