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经济成本降低方法
作者: 郑义
据统计,2023年中国物流业总收入规模达到1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公路运输、仓储装卸等基础物流收入占比最大。在智能化和高端化物流发展趋势下,物流运输企业如何站稳市场并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但是,受到物流成本测算不到位、粗放经营管控模式落后、成本效益提升方法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费用往往耗费过多,无法满足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某公司运输成本的经济成本降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推动物流运输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物流运输成本概论
一、物流运输成本的基本构成
物流成本为企业采购、销售、生产等环节中物流相关活动的成本费用总和,涉及采购成本费用、仓储成本费用、运输成本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等。物流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运输工作量所分摊的运输支出费用,包含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总和。如表1所示,一般而言,物流运输成本主要由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联合成本以及公共成本构成,其中人工费用、营运费用等的控制为重中之重。
二、影响物流运输成本的关键因素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关系着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影响物流运输成本的因素较多,包含运输距离、市场环境、货物性质、油价、地企关系等因素。运输距离方面,运输距离越远则车辆燃料消耗越多,这无疑增加了燃料费用成本。市场环境方面,供需相近地区货物产品需求量较为类似,当货物运输到指定地点后,车辆回程路段基本跑空,导致物流运输成本费用增加。货物性质方面,包括货物尺寸大小、体积形状等,如果商品货物的装载性能不佳,无法有效利用运输车辆空间面积,则容易增加物流运输中的人工运输、搬运成本费用等,造成不必要的物流运输成本支出。受运输区域环境的影响,市场油价及汽车使用油型标号的不同,增加运输成本。为保证运输过程中按时完成客户下达的运输任务,在运输过程中考虑收发地关系协调所增加的成本费用。
降低物流运输经济成本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物流业务采购机制
深化实施物流运营管理机制,从严物流业务事前请示、研究决策、批复落实、事后评估,进一步规范物流运输业务的招标行为。以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运输业务、运输货物品类,综合考虑车辆规格型号、油价变动、行驶区域里程、路况、极端天气等因素,核算运输成本费用,科学设定拦标价。根据物流业务性质不同,分业务类型综合选取优质供应商以达到物流业务降本效果。
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成本控制效果与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果物流运输成本控制不到位,则容易占用过多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版图的扩大和长远发展,削弱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竞争力。而通过实施有效的物流运输经济成本降低方法,则能够缩减企业物流运输的经济成本费用,进一步增强物流运输时间、物流运输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强化物流运输成本管理,更好地提高响应速度,减少低效的运输作业,使得物流企业运输成本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方便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更好地促进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
三、建立智慧物流线上运营平台
通过建立智慧化线上平台运营系统,为客户、供应商设立终端账号,方便各客户录入基本信息完成平台注册。登录账号进入管理系统,可进行业务发布、评选承运商、数据统计、运输监管、业务结算、供应商评价等,作为客户专属物流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进行业务发包、竞价、签订合同、业务履行、结算全过程运营,将业务全生命周期都在平台完成,达到数据不落地的效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平台将业务流、合同流、票据流、资金流、物流轨迹流“五流合一”,实现业务线上化、流程标准化、运力集约化、交易透明化、管理规范化,切实降低客户物流成本,提高效率效益。
W物流运输企业经济成本效益提升路径探究
一、W物流运输企业简介
(一)基本概况
W物流运输企业成立于2015年,为一家专注货物运输的公司。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国际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生鲜乳道路运输等,其中普通货物运输、大型物件运输为主要运营业务,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W企业营运部门设置较为简单,由运输部门、仓储和物流部门、财务部门、技术信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客服部门等组成,其中运输部门负责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大型物件运输等,仓储和物流部门负责提供仓储服务和普通货物仓储服务,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收款和公司财务预算等,技术信息部门负责跟踪完善客户的货物地址信息,提供正确的货物地址信息,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职工培训、绩效考核、人员招聘等,客服部门则负责提供客户咨询、投诉服务,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
(二)业务流程
W企业主要以自营运输业务为主,较少外包物流运输业务,统一安排企业内部车队进行运输,整个运输操作流程简单明了。运输业务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接单、订单创建、安排发货、跟踪货物、结算几个环节,当客户向W企业业务部门下达发货单后,明确货物发货的特殊要求和送达时间等,之后,由W企业技术信息部门接收客户货物运输信息要求,接收货物运输订单后,订单信息被输入计算机内,然后将运输订单分发到各个部门,开始细致安排车辆等。货物正式运输过程中,利用车辆视频监控系统将车辆与监控设备绑定,提高货物安全监管水平,建立高效精准的运输安全监测体系,最后货物运输完毕后上传运输单据依据,由平台付清货物订单的运输费用。
二、物流运输中的降本增效措施
(一)搭建物流运输线上监管平台,智慧智能化选取运输路线
为解决W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该企业从线上平台优化方面,搭建了物流智能平台系统,通过4G远程运输,双模(GPS+北斗)定位,为运输车辆选取优化通常距离短、费用低的运输路线,在运输过程中通过视频实时监控货物状态、通过定位系统实时监管车辆运输轨迹,如前方路线发生变化第一时间对运输路线进行报警,引导运输车辆进行路线变更,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突发情况造成车辆排队等候时间,并结合物流实际运输时间,平台根据新规划路线时间重新选择确定,从而有效减少运输中的不必要成本费用。
(二)利用成本优化模型,调整资源配置
成本优化模型的运用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整合内外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此,W企业综合考虑车辆运输路线、车辆数量、燃料成本、车辆维修或折旧、司机报酬及补贴等特殊指标,制定了物流运输成本优化模型。在全面考量传统运输成本模型缺陷的基础上,W企业将车辆数量作为单独优化目标,重点优化运输过程的总成本费用,设计更完善的运输成本模型,用以及时反映实际运输情况,辅助领导重新进行排列计算,获得最佳的物流运输方案,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调整以及运输成本的降低。
(三)优化物流业务评标体系,科学制定采购标准
一是科学设定拦标价格。以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运输业务、运输货物品类,综合考虑车辆规格型号、油价变动、行驶区域里程、路况、极端天气等因素,核算运输成本费用,科学设定拦标价格和报价方式,保证高效完成物流运输任务的同时,实现合作共赢。二是报价部分的设定。采取以有效投标人平均价为报价基准价或者以有效投标人加权平均价为报价基准价,有效报价人报价低于且偏离基准价最小的为中标价且报价分为最高分。并设置偏离基准价计算公式,对偏离基准价计算公式的报价为无效报价,有效规避恶性报价。如此设定报价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报价人市场分析的不同,报价人在报价过程中更趋向于一个合理的报价“共性”基准价,因此报价人报价等于基准价或低于且偏离最小报价为中标价更接近于市场公允价。三是据实优选招标方式。由于物流公司承接的运输业务种类繁杂,对运输车辆的标准要求不一,其实际运行路况、路程也不尽相同,需要综合业务量、货物价值、运输路线、业务所需车辆车型、运输业绩等相关因素,根据业务具体实际采取不同标准,建立以价格为主导的综合评分体系;对车辆、资质、信誉、资金实力、运输方案等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分,以得分最高的候选人为成交供应商。根据物流运输业务分类设定评标标准。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业务量大的物流业务以运输价格为主导,兼顾车辆车型数量、企业资金实力、企业信誉赋予分值。
三、经济效益成果
W企业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成本降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果,节约了部分经济成本费用。如表2所示,按照该企业主营运输业务内容,将降本措施实施前后的经济成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降本措施实施后的经济成本费用为110025元,明显低于之前的经济成本费用178073元,节约运输成本费用68048元,证明W物流企业的经济成本降低方法能够缩减各环节的物流运输成本费用,实施的降本措施具有应用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降低企业物流运输中的经济成本费用有助于增加物流运输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物流模式的快速发展。为提升新时期物流运输成本效益,案例企业采取了搭建智慧智能化平台、利用成本优化模型和减弱不良因素影响等降本增效方案,最终通过提供多类通道服务、优化物流运输路径以及严格把控运输时间等,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输中经济成本费用,实现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证明本次研究的成本效益提升方案具有一定应用和推广价值,有助于物流产业的高效稳健发展。(作者单位:兖矿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赵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