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哪吒2》看场景营销
作者: 王深圳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火爆已经无须赘述,在这里我们尝试换一种角度,以场景营销的框架来分析这部电影出圈、问鼎的逻辑。
先说结论:这部影片以“场景营销的三大灵魂”,即待办任务、解决方案、UGC(用户生成内容)传播,重构了消费逻辑。它通过精准识别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待办任务,提供技术与情感的双线解决方案,并构建从PGC(专业生成内容)到UGC的传播基建,最终将观影行为升华为社会性集体事件。
这场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品牌在存量市场中突围提供了教科书级的场景营销范式。
待办任务:捕捉场景中的集体情绪
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哪吒2》的成功首先源于对三大核心待办任务的精准洞察。
1.春节家庭场景的情感代偿
春节是中国社会的“超级场景”,家庭团聚是核心场景,而共同观影成为连接代际情感的纽带。年轻一代需要既能实现自我表达,又能满足长辈团圆诉求的解决方案。在此场景下,消费者不仅要关注个人喜好,还要考虑到家庭场景下的角色和关系,比如小朋友能不能看得懂、长辈喜不喜欢看,影片口碑如何,是否切中合家欢的整体基调等。消费者更需要的是一部老少皆宜、有口皆碑的影片。
猫眼数据显示,在《哪吒2》的观影人群中,25—35岁群体占比58%,且71%选择全家观影;83%的观众认为“影片亲情线是购票主因”。
2.节后返工场景的解压需求
春节后返工,职场人面临节后综合征,急需低成本、高强度的情绪释放出口。此时的场景转向社会层面,人物关系增加了朋友、同事等,而口碑与票房领先的《哪吒2》也成为社交货币,在办公室工作之余供大家交流探讨。当然也不乏单刷、二刷等现象。返校的情形也大抵如此。
猫眼数据显示,《哪吒2》在返工季的单日票房不降反升,一线城市晚场票房占比达47%,观看《哪吒2》的新用户占比超过20%。
3.集体冲顶场景的民族共创
当《哪吒2》的票房高开暴走,一路连续打破春节档票房、春节档观影人次、中国影史累计票房等30多项中国影史纪录后,人们的视野自然而然地从国内转向国外,从中国转向全球。当人们意识到中国电影有望问鼎全球时,一生要强的中国人开始发力了。一种为“中国制造”正名的使命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个时候大家开始共同创造奇迹,于是呼朋唤友地二刷、多刷,为《哪吒2》的全球票房添柴加火。
猫眼数据显示,二刷、多刷用户超400万,占比9.2%,一场全民共创的票房奇迹就此诞生。
解决方案:硬核技术与情感软实力的共振
洞察到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待办任务后,《哪吒2》通过构建“技术+情感”的双线解决方案,将观影行为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
《哪吒2》团队深谙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对“硬核技术”与“情感共鸣”的双重需求,通过“技术可视化”与“情感共鸣点”两条传播线,精准触达不同圈层用户。
1. 技术可视化
《哪吒2》相较《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有了肉眼可见的全面升级:《哪吒2》的角色数量是《哪吒1》的3倍;仅特效镜头就超过《哪吒1》全片镜头量——《哪吒1》全片1800多个镜头,《哪吒2》全片2400多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1900多个。
全片经费燃烧的名场面众多,比如数万海底妖兽压境陈塘关,千万锁链空间交错,再比如“殷夫人化丹”“哪吒冲破穿心咒”“最终决战”等场景。
当然,2D、3D、4D、IMAX、巨幕等不同的影片制式和影院类型,也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感官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二刷、多刷消费。
2. 情感共鸣点
场景1:《哪吒2》定档大年初一,官方在传播过程中,也着重突出团圆、开心过年等假期氛围感。影片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价值观结合,笑点、燃点密集,既满足了父母一代的文化认同,又激发了年轻一代的情感共鸣。影片呈现了多组家庭关系,包括哪吒一家、敖丙一家、申公豹一家,并将“哪吒与父母踢毽子”“殷夫人临别叮嘱”“申公豹与申小豹兄弟相逢”“敖光与敖丙父子和解”等片段设计为情感爆破点,让年轻人在影院与家人达成“和解仪式”——既完成家庭任务,又释放个体情绪。
场景2:影片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内核进一步演绎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通过哪吒对抗不公平规则的叙事,为打工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提供“反内卷”的精神武器。
影片中有不少让打工人情感共鸣的名场面,比如哪吒一家对于重塑肉身的“既要又要还要”,飞天猪给出了各种版本方案,但最后还是改回了第一版,一句“你行你上”的官方吐槽,像极了商业上甲方和乙方的拉扯。各大平台衍生出“全村的希望,卷王申公豹”“办公室土拨鼠,醉心于工作和干饭”“办公室哪吒,绝不内耗,干就完了”等职场黑话,各种班味壁纸、头像、表情包、周边产品纷纷上线。
这一幕幕设定成为职场人表达职场压力与自我突破的隐喻,让电影情节变得十分有代入感。
场景3:当事情发展到冲顶阶段时,就已经不再是导演、出品方等单方面的事情了,而是变成了一场社会性运动,一次集体事件,一次社会大众共同创造历史、创造奇迹的公共事件。于是,无论是官媒还是自媒体,有财力的上财力,有才艺的上才艺,各种传播、助力、二次创作层出不穷,见证并推动《哪吒2》在全球电影票房榜上攀登。看着那一连串不断刷新的数据和纪录,每一名参与者都与有荣焉。
这个阶段官方有两个动作值得关注:一是宣布密钥延期,即延长放映时间至3月30日,表示“一起走过冬季,在春天继续前行”;二是导演饺子宣布闭关,这一消息迅速冲上热搜第一。工作人员表示导演正专注于《哪吒3》的准备工作,创作团队目前已经停止了所有的对外采访,“希望大家把关注度都放在作品上”。这不仅向外界传达出了团队坚守创作初心、不被外界一时的名利和热度所干扰的态度,也拉升了大家对续作的期待和关注。
UGC传播:从内容基建到全民狂欢
品牌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服务等元素被消费者进行二次创作、自发传播,也就是引发UGC,形成大众层面的模仿和社交扩散,但这属于理想化状态,品牌要想增加确定性,还是需要自己下场。何况UGC也是有一定门槛的,虽然“高手在民间”,但并不是每名网友都能成为高手。品牌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内容辅助、素材支撑、创意模板等,以降低二次创作传播门槛,提升社交裂变效率,而这就需要PGC的积累和引导。

《哪吒2》通过自身IP的传播基建,持续生产和储备“内容弹药库”,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整套传播方案,实现了从圈层到平台再到大流行的市场穿透。
1.产品创作:预制“钩子”和“彩蛋”
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钩子”一词,而在电影制作中,“钩子”通常指的是吸引观众的元素,比如剧情伏笔、视觉亮点或情感共鸣点。比如:
视觉奇观钩子。比如锁妖链的极致打磨,通过成千上万条铁链的物理运动模拟,既要呈现乱中有序的震撼感,又要展现摇曳的动态美感。
文化符号钩子。比如电影中的一些周星驰式无厘头表演风格设计,为电影增加了不少趣味和情怀元素。再比如影片中的建筑风格、服饰纹理、山水风景、武打动作、撞色设计、配乐等,充满中国式的浪漫和考究。
情感共鸣钩子。比如踢毽子的代际传承 ,毽子本身承载着活力与健康的传统文化寓意,同时作为孤独童年的缩影,强化角色成长的情感张力 。
剧情召回钩子。《哪吒2》中做了不少与《哪吒1》剧情相呼应的巧妙设计,比如哪吒与父母踢毽子、申公豹点头不语回应敖光、混战中哪吒变身术偷袭……这有点类似脱口秀中的call back技巧,用来增强表现效果,形成联动。
哲学隐喻钩子。设置关于权力规则与个体觉醒的思辨钩子,通过剧情冲突引导观众思考成长悖论与自我重构 。
这些“钩子”通过技术、文化、情感与哲学的多维度编织,既延续了《哪吒1》的高燃风格,又深化了作品的精神内核,形成独特的叙事吸引力,构成了吸引观众观影、传播的素材。
官方预制传播“钩子”,广大网友要做的就是寻找“彩蛋”了。所谓彩蛋是一种隐藏在作品中的意外惊喜或奇特的元素,可能是一个隐藏的笑话、隐喻、暗示、梗或特别效果等,且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发现。
比如,敖丙的灵珠版哪吒则致敬了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哪吒闹海》的经典形象;土拨鼠“啊”的叫声很明显就是同款表情包;“打个大西瓜”这句台词,呼应了饺子2008年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大乙真人那句“我还没上来”的台词,很自然地让人想到《逃学威龙》里吴孟达的那句经典台词“我还没上车”……识别和寻找这些彩蛋,既可以为观众带来额外的、超预期的乐趣和探索动力,也提高了多刷和传播的积极性。
2.官方整活:滚动释放传播素材
《哪吒2》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剧情、特效上,还在于影片的传播模式上。这是一个擅长整活的团队,各种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的内容,成了观众热议和传播的原始素材。
在宣传物料上,包括但不限于电影定档海报、视频短片、话题、活动、实体人偶、周边、说唱、表情包、特效幕后、配音故事、导演采访、IP授权与品牌联名等,总有一款适合你。
比如,海报方面,包括角色人物海报、壁纸,抽象派画家哪吒的“亲笔”手绘图,敖光的寻儿启示图,不同蔬菜材料的哪吒肉身图,上映倒计时手绘海报,现代装全家福海报,以及水墨风海报、剪纸风海报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哪吒》系列电影的“传统手艺”——过亿海报,即电影票房每增加1亿元,导演饺子就会手绘一张海报。这些海报风格诙谐幽默、灵动鲜活,既贴合剧情、人物设定,又有现代化的创新演绎,为动画电影的宣发提供了新的艺术范例。
视频方面,前期结合《哪吒1》画面,剪辑各种预热视频;制作诸如陈塘关街采、陈塘关报道等视频片段,释放定档信号;放出《哪吒2》中新出场人物的视频短片;放出电影特效技术制作特辑;制作重塑肉身、塑料师徒情等番外短片。
中后期,官方陆续放出导演采访片段,针对剧情设定等进行讲解;放出配音演员的故事,比如无量仙翁的配音演员王德顺,近89岁高龄却不为自己的人生设限,本身就是话题人物。
在视频之外,官方还在“声音”上大做文章,除了配音和配乐,哪吒本身“能降妖来会作诗”的设定,也让“我乃哪吒三太子,能降妖来会作诗”“天雷滚滚我好怕怕,劈得我浑身掉渣渣”等广为扩散,魔性的诗句配合一板一眼的身段,引发网友的模仿与二次创作。
活动方面,比如在小红书举办《哪吒2》定档海报二次创作大赛,在哔哩哔哩发起“哪吒乱入B站火热闹新春”征稿;发布庆贺五周年的相关图文、视频以及话题,引发回忆杀;让哪吒和敖丙的实体人偶参加微博之夜活动走红毯,与一众知名演员互动;等等。
结合春节这一特殊场景,专门制作了红红火火主题的哪吒头像,“财运滚滚到”“福气进家门”“事事开门红”贺岁祝福海报,“团圆时刻看哪吒,一起开心吧”现代装全家福海报,哪吒过年回家赶高铁、过安检的视频短片等。
3.IP协作:跨生态的流量共振
《哪吒2》通过与品牌方、周边授权、国漫IP、平台等多方协作,构建了高频触点的饱和覆盖,实现了跨生态的流量共振。
与品牌方合作,比如与蒙牛、兔头妈妈等合作推出动画短片广告,让网友直呼“第一次看广告看得这么开心”。
与人气国漫联合,推出“哪吒的多重宇宙”系列,与人气国漫《茶啊二中》《我的爸爸是条龙》《王蓝莓同学》《大理寺日志》《星有野》《大鱼海棠》等联动,激活国漫圈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