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的2025年:公域私域双打

作者: 陈海超 黄腾飞

零售的尽头是私域,公域引流,私域承接,公域私域双打,低成本快速打造大规模私域的团店、团仓、云连锁、抖音团购与同城直播,是建私域路径的方法。

抖音云连锁品牌崛起,公域放大,私域转化

在抖音生态下,公域和私域紧密相连。通过“短视频+直播”的组合打法,刺激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兴趣,从而下单,再通过到店核销的方式,将流量导回线下门店。到店后再沉淀到各个单店的私域内,最终实现门店和品牌的业绩增长。2025年,抖音本地生活赛道“抖音云连锁品牌”一定是最大的商业机遇,无论你是商家、品牌方还是本地生活的服务商。

坐落在山西洪洞县的雪玲冷食,2024年跑通团店+抖音云连锁,6家团店+500个团长一天能卖19整车货,一条抖音短视频830万播放量,热卖8000单,单场直播销量高达38万元,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跑通社区团购+抖音同城团购的地方团。

近日,美邻淘、雪玲冷食与全有冷冻的抖音同城直播,再次跃居抖音商超日榜Top10,跟它们排在一起的除了国际巨头麦德龙,还有国内零售百强世纪华联等品牌。就像新能源车会逐步蚕食燃油车市场份额一样,社区团店模型会逐步霸占这个榜单,这不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年代,而是一个换道超车的年代。

实体店出路:差异化竞争,线下做小,把线上做大

美团小象超市来势汹汹,补贴力度之大超出想象,其全部自营,目前不跟任何商家联合(除了骑手),而且产品品类跟线下商超一致,你可以理解美团小象超市就是美团“科技+零售”战略下对线下零售的全面升级和迭代。对实体商超来讲,必定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社区团购的2025年:公域私域双打0

那线下实体店该如何应对?是缴械投降、另辟蹊径,还是转行、转型?线下商超转型唯一路径就是团店化改造,成为拥有超级私域的超级门店,真正利用好“预售红利、整车红利与白牌红利”。

小象超市前置仓即时配送,我们就做次日达,小象超市SKU(最小存货单位)多而全,我们就做大单品战略,一天主推一个品,一个单品卖一车;小象超市大牌云集,我们就玩白牌做溯源。总之,面对强大的对手,它怎么做你就不怎么做就对了,如此,它就永远也打不到你。2025年,持续把线下做小,把线上做大,私域是任何商业的终局,因此要尽快布局。

团仓的流量溢出现象:“近C远b”业务模型

厉害的零售企业都有“代购”现象,也是“团仓模型”。所谓“近C(消费者)远b(零售端)”,近C就是在方圆1000—2000平方米区域内直接服务消费者,远b就是更远处通过赋能加持团长触达用户。山姆是这样,胖东来也是这样。特别是胖东来在“十一”黄金周期间,部分门店85%的销量都是外地游客创造的,胖东来的名声太大,因此胖东来的产品也自带流量。厉害的零售,不需要把店开到全国各地,通过代购,货就卖到了全国各地。

虽然产品都被加价卖,但还有很大的市场。所以消费真的降级了吗?并没有。而是分级了,有人消费更理性,也有人追求美好的生活,愿意多花钱买好产品。这个现象也是对优秀零售企业的奖赏和品牌力的变现。

超级门店崛起表明,社区团购依然是实体店的主要出路

社区团购不是风口,而是趋势,风口稍纵即逝,猪是能飞起来,但若风口没了,也就掉下来了。而趋势是你过去不做,现在不做,将来也一定会做。

社区团购的2025年:公域私域双打1

未来是超级个体和超级门店的时代,超级门店一定拥有超级私域。过去两年,店牛出了很多案例,比如叮当团(160家门店)、好吃小花(60家门店)、然雨(70家门店),但是大多数创业者不具备连锁经营的管理能力。但是好的一点是过去月销售额卖300万元可能要开30家店,未来卖300万元,开1家超级门店就够了,超级门店标准是面积300平方米以下月销售额300万元以上。比如成都然雨、果鲜果美、南京优廉,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单店有3万名私域客户起步。

超级团店拥有超级私域,超级私域就是超级门店。然雨在一个小镇单店有10万名私域客户,店内只陈列115个单品,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这个案例会深刻地影响中国零售行业。50平方米的团店通过建立庞大的私域做团购,干出来500平方米的超市的销售额,这种案例层出不穷。社区团购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实体店都没见到敌人,就被消灭了。

社区团购,你拥抱它,它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你抗拒它,它就是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未来零售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优化零供关系沉淀出品类优势,如零食很忙、好想来的发展路径;二是做大线上,公私域双打,社区团购店是团店,抖音团购店也是团店,把“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正如河北馆陶搜搜团创始人王子洋研判,社区团店(仓)是社区团购连锁化的终局,搜搜团聚焦“店有品、团有量”的精准策略,深度挖掘社区需求,全力驱动社区团店(仓)迈向连锁化。

(作者:陈海超,麦营销新零售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团购圈》社群圈主,著有《5小时读懂快消品营销》《社区团购就这么干》;黄腾飞,资深媒体人,《社区团购产业链蓝皮书》副主编,长期聚焦研究社区团购等新零售领域,著作已超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