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一座四面窗户向南开的房子
作者: 刘水清一
立本是我小学和初中的同学,从小就喜欢琢磨事儿,特喜欢物理和数学这两门课。当时,生产队订了一份《农村大众报》,这份小报每期都出一个在当时的我们看来高深莫测的数理化题目,答案“下期见”。立本最为关注和痴迷的,就是每期登载的那道题。那时,恰巧老师在班上念了徐迟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更加激发了小立本探究数学和物理的兴趣。《农村大众报》有一期出了一道题,问在地球的哪个位置盖一栋房子,可四面开窗都向南。看到这个题目,聪明的立本立马想到了答案,他兴奋极了。这份报纸为立本开启了探究奥秘的勇气和信心,他要当陈景润一样的数学家。
可是,那时的农村孩子,只要上不了高中,就只能回到生产队干活。立本也一样。
当时,立本的父亲已年过花甲,他的一个姐姐已远嫁外村,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可一眼望到头的日子,立本不甘心啊。当时,村里放了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的死光》,这又一次点燃了他追梦科学的热望。他从《农村大众报》的中缝里看到一则招无线电学员的启事,需交学费80元。80元!对立本一家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他看上了家中的两头大肥猪,就起早贪黑地打猪草、捞青苔喂猪。街坊邻居都说小立本变了,变得既勤快又懂事。有一天,他对父亲说:“爸,我要去学无线电。”当父亲知道学费要80元时,立马暴怒:“你这是让我倾家荡产呀!”立本怯生生地说:“等卖了两头大肥猪吧?”父亲瞪了立本一眼,未吱声儿。立本想,他这算默认了?从此,就更加起劲地打猪草、捞青苔。
秋天送猪时,队长领着队里的青壮劳力,把两头肥猪绑到车上,又和立本一起,把两头大肥猪送到八里外的乡食品站。
队长比立本大两辈,在路上,立本跟队长说:“好爷爷,你劝劝我爸,卖了猪,让他给我80元,我先跟您请个假,出去学会无线电,将来有大用。”
队长说:“这是好事,但这80元钱,我做不了主,你爸嘱咐我,钱一分也不能到你手里,必须如数拿回。”
立本说:“我爸那人你也知道……咱先斩后奏不行吗?”
队长回答得毫不含糊:“不行,做人要讲诚信,我已答应你爸,就必须如数交到他手里,他留着好给你盖房子娶媳妇。你不懂庄稼人过日子的艰难,盖不起房子,你准备一辈子打光棍呀?”
这条路走不通。而村里没有一户人家肯借钱给他,都把他看成一个想入非非的败家子,难煞了小立本。怎么办?他终于想出了办法,他在队里赊了点无法交公粮的碎花生米,又去回龙火炕里拔了点无人要的地瓜苗,向队长请了假,拿到邻县即墨偷偷贩卖。来来回回几次后,他把碎花生米和地瓜苗的本钱交回队里,用挣到的80元,出村学艺去了。
二
然而,现实又一次把他碰得头破血流,无线电知识学回来了,竟毫无用武之地—当时的村里除了广播网,连个黑白电视都没有,他白学了。
可是这世上,是没有白吃的苦、白下的功夫吧。从贩卖碎花生米到出村学艺,立本长了见识,他发现,外县把我们甩后面了。“人家即墨已经探索海水养虾了。再不往前追,我们就撵不上了。”
那时,村里的能人们已经把稻田改成虾场,一方方的。立本又和队长请了假,他要去即墨学养虾。
三个月后,他承包了10亩养虾场。人人都说,立本这下算是彻底疯了,这家伙,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人人都为立本的老父亲揪心,人人都为立本这个不争气的孩子叹气,他是一条扶不直的井绳呀。
立本向大队赊土地,向即墨赊虾苗,向一切能赊的地方张口。
放了虾苗后,他在虾池旁搭起草棚子,整日整夜馒头就咸菜。要债的人堵在草棚外,立本简直走投无路了。
可立本不为所动,他按照即墨养虾人的配方喂饵,虾长得着实喜人,丰收在望了。
已到了出虾的季节,他总嫌虾长得小,硬是拖着不出池。天突然冷下来了,即墨那里的虾都出光了。立本也要出虾了。早上,他巡视了一番虾池,怎么一只虾都不见了?
他心急如焚,下到池里摸虾,水已有些凉了,好一会儿才摸上一只虾,其他的全都躲在淤泥里,冷眼旁观主人出洋相。
一向不失眠的立本,夜里在草棚里辗转反侧。他突然想起,即墨养虾的朋友曾告诉过他,国外有的养虾场用电击之法捕虾,非常高效,但要掌握好分寸,不能把活蹦乱跳的大虾电死。想到这儿,立本坐了起来,他要亲手设计一款捕虾器。
天一天比一天冷,只有中午,立本才能看到几只虾出来觅食,其余全都躲起来了。他茶饭不思,实验一个接一个地做,终于设计出一款“立本捕虾器”,那电极和电压让他拿捏得刚刚好。将捕虾器插于水中,打开开关,虾就从淤泥里蹦出来,一个也藏不了,而又不损毫毛,皆是活虾。
这虾在池里多长了半个月,个个都比即墨的虾长出二三厘米,还全是活的。这一年,立本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立本一面养虾,一面用卖虾的钱买器材、搞设计,养虾棚成了他的设计院。
他为船老大安上了捕鱼器,为提水闸门装上了遥控器,为虾池配上了循环水泵,那些虾像返青麦苗一样,日日向上拔节。即墨那些养虾大户,也来参观他那已扩大到近百亩的虾场。
他设计的捕虾器卖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阿里巴巴初创,人们还在懵懂中,他就让女儿入驻开店了。
他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泥腿子发明家,大小发明30余种,周围渔民和养殖场主,无论谁家有难事都找他,他总是有求必应。
立本说:“我这人就是特喜欢新事物、新技术,要不是上了岁数,我还想干更大的呢!”
是啊,谁能想到,从一份地方小报开启的探索之心,让立本走了这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