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任才华横溢,终不敌玉树临风

作者: 秦月溶

罗隐(833-909),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中国唐末五代时文学家、诗人、辞赋家。?

罗隐出生于寒儒之家,少时苦学,聪慧能文,但科举之途坎坷,在二十八年间十举进士,终未登第。

罗隐生当变乱之际,大半生流落不遇,因而愤世嫉俗,好为谐谑讽刺。他擅作文章,尤精于小品。其诗多抒怀才不遇之感,间有刺时讥世者。诗风浅易流畅,尤善于提炼口头语,诗文誉满天下,在唐末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

今天我们在称赞一对新人时,会习惯性地使用“郎才女貌”这个词,默认男性的价值体现在才华和经济能力上,颜值只是附加价值,认为男性挣钱养家、女性貌美如花的组合才符合传统价值观。可是唐朝的婚恋价值观并不是这样,当时的贵族女郎在择偶上主打一个让自己舒服,学富五车当然好,家财万贯也不错,但更重要的是长得好看,让自己看着开心。

在唐朝,男性长一张好看的脸有多重要呢?进可以用风流倜傥的仪容气度打动君王,进而以自身才华入仕,大展宏图;退可以靠面如冠玉的外貌赢得美人芳心,通过联姻实现阶级跨越。那如果一个人长得很丑,却才华横溢,他能靠内在美实现人生追求吗?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唐朝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咏牡丹的诗人不计其数,可是唯有罗隐,被冠上“罗牡丹”这一雅称。这首牡丹诗不仅得到唐人的称赞,也是曹雪芹的心头好,被他用在宝钗的签文上。罗隐的才华,由此可见一斑。可是这样一位才子,在科举考试中却经历了十次落榜。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相貌不佳、言辞尖锐、性格孤傲等,但长得丑的确是重要原因。《新唐书·选举志下》中记载,唐朝选官有四个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外貌排在第一位,长得又高又帅,远胜过辩论、书法和逻辑的优秀,罗隐在第一关就被卡住了,根本没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宰相郑畋的女儿是位很有品位的才女,她读到“任是无情也动人”之后,被深深打动,觉得文如其人,能写出如此清丽诗句的人,一定是位清俊优雅的翩翩才子,便对罗隐起了仰慕之心。等到罗隐来拜访郑畋的时候,郑女就躲在帘子后面偷看,想要一解相思之苦,结果却看到一个又矮又丑的黑脸大汉,芳心当场破碎,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发誓永远不再读罗隐的诗。通过联姻改变自身命运的这条路,罗隐也失败了。

相貌的丑陋,隔绝了所有好运气。“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再次落第的罗隐路过钟陵县,人到中年的他,竟然和第一次上京赶考时邂逅的舞女云英重逢,12年的时光一晃而过,罗隐想不到云英还未脱籍,云英也没想到罗隐还未登科,感慨之后,罗隐为云英写下这首诗,喟叹命运无情的捉弄。这也是成语“云英未嫁”的出处。

面对怀才不遇的人生,罗隐有过不甘,有过自怜,最后却化作《筹笔驿》中的一声喟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努力太过渺小,纵使诸葛亮天纵奇才,也敌不过时运对曹魏的偏爱。此时的罗隐已经年过半百,他坦然接受了命运,来到杭州隐居。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找到出路,不再和命运死磕之后,罗隐迎来了人生的贵人—吴王钱镠。罗隐被钱镠重用,先后担任了钱塘县令、谏议大夫等官职,在唐宋之交的乱世之中,平平安安活到77岁。

在大唐官员的眼中,罗隐只是诗坛中一颗不起眼的小星,可是在民间,他却是老百姓的自己人。面对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他写下“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面对挫折和不公,他举着酒杯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面对沽名钓誉的伪君子,他睨眼冷笑“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他的狷介和尖锐之下,藏着一颗未曾被磨灭的赤子之心,这也许就是罗隐诗歌广为流传的原因吧!

罗隐诗歌赏读

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上一篇: 春 秋
下一篇: 做一粒好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