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东北兽医的30年

作者: 快手We我们工作室

误解

小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能在农村老家搞成自己的事业。

小龙的老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龙庙镇,离哈尔滨市区大约1.5小时的车程。从小在那里长大,穷、无聊,是小龙对家乡的全部记忆。

去哈尔滨读大学后,小龙就打算不再回老家长住。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的生活一定要在城市里展开。

完成学业后,小龙到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再后来,他在哈尔滨创业搞短视频,起初发展得还算不错,最多时公司招聘了15个员工。但好景不长,2022年年底,小龙创业失败。

一位东北兽医的30年0

但他并不想回老家。“农村环境太差了,路不好走,也没娱乐设施。”

他就跟女朋友在哈尔滨待着,女朋友打算考公务员,天天复习,他只知道打游戏。

挫败、迷茫和焦虑包裹着小龙,他感觉自己特别没用,“不是创业那块料,管理能力、找项目的能力、跟人合作的能力,都不行”。但他也不想再回去打工。就这样颓废了大半年,直到2023年5月,妈妈来哈尔滨看他,见他没正事可干,便建议他回老家看看。

小龙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一切都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唯一不同的是,他发现爸爸“变了”。

小龙跟着做兽医的父亲出诊时,他发现,一直有人跟父亲打招呼;在路上,车遇到大石头过不去了,旁边坐着的老大爷二话不说,就帮他们把石头挪走;路上,他们还被一个大娘拦住,非要给他们装一袋子野菜带回家吃。

小龙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嫌弃”多年的父亲,在乡间竟如此受欢迎。“龙兽医不仅医术好,医德也是一流。”他也惊觉,过去觉得爸爸的工作丢人,以做“掏牛粪的兽医”的儿子为耻的行为,是多么荒唐和浅薄。爸爸其实一直都没变,只是曾经的小龙没试着去了解他。

做了20多年父子,这是小龙第一次想要走近父亲的世界,而一段长达近30年的兽医生涯也因此被看见。

坚持

龙兽医全名叫龙殿俊,小龙叫龙宣庆,是龙兽医的独生子。过去30年,龙兽医干的都是给牲畜看病的活儿。

初中毕业后,龙兽医上了职高学畜牧兽医。1995年,他职高毕业后就来到龙庙镇,专门给周围的养殖户家的牲畜看病。

医生都是越老越值钱,兽医也一样。老百姓喜欢请资历深的兽医给牲畜瞧病,当年的龙兽医很年轻,实践经验少,没多少人敢请他。一年下来,到手也就两三千块钱。

工作第一年,他就认识了小龙的妈妈,两人很快结婚。她在小学当民办老师,工资也很低,一年才600多块钱。

1996年,小龙出生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那一年中国城镇职工全年平均工资为6210元。龙兽医家经济状况之紧张,可以想见。

从有记忆开始,小龙穿的衣服都是亲戚家孩子穿剩下的,他甚至穿过女孩儿的大花棉袄,这让他别提有多自卑了。

因为穷,家里也很少吃肉。有一次去亲戚家吃饭,大家都不吃鸡屁股,只有小龙吃,这让亲戚误以为他好这一口,从此过年杀鸡,都会专门给小龙留六七个鸡屁股。

龙兽医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2005年,龙兽医东拼西凑地筹了3000元钱,跑到镇上开了个店。

开店并不顺利。老百姓那时候也不富裕,让龙兽医给牲畜看完病经常赊账,“等到秋天再给你啊”,这一等,往往就没了下文。

龙兽医在镇上的店半年就黄了,他只好又回到屯子里,想别的法子挣钱。他开始养猪,同时在家里种地,折腾了两年多,终于存了1万多元钱,2007年,他又回到镇子上继续开店。

这回龙兽医准备大干一场。他专门在镇上租了房子,花800元钱买了辆二手摩托车,为方便联系业务,还买了个二手摩托罗拉手机,印了一沓名片,见人就发。

冬天的哈尔滨,最冷能到-30℃以下,雪有两尺厚,骑摩托车出诊可是个苦活儿。龙兽医搞了个护膝,戴个狗皮帽子,穿着黄大衣、军工鞋,经常骑二三十里地到养殖户家。

遇到下雨天也受罪。有一次,一个养殖户打电话给他,情况特别紧急,需要他2点之前赶到。龙兽医说:“行,我1点多就能到。”

结果他骑摩托车刚走出两里地,就开始下大雨。他看着雨势不像短时间能停的样子,心里盘算:咋办,去还是不去?既然答应人家了,就去吧!他硬着头皮,冒着大雨骑过去了。

养殖户本来都没抱希望,惊讶地说:“孩子,你咋来了?”龙兽医说:“我答应你了,再大的雨也得来。”对方很感动。一来二去,龙兽医攒下了好名声。而在村子里,好名声就等于有了更多客户。

小龙记得,那几年,爸爸的摩托车经常坏在路上。当时,农村的路多是石子路,路况差,龙兽医前后骑废了4辆摩托车。

2013年,龙兽医考了驾照,花8000元买了辆二手松花江汽车,前面坐人,后面有个拖斗可以载货,总算比骑摩托车强点儿。

那时候,小龙已经去哈尔滨上大学了。他发现,爸爸开上车之后,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慢慢改善了。

龙兽医的确比以前挣得多了,他平均每天收入100多块钱,一年下来到手3万多,去掉汽油钱等开支,每年纯挣2万。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可那时的小龙并不知道爸爸赚钱的艰辛,自卑和羞耻伴随着他的少年时代。一段带刺的回忆,让这对不善言辞的父子关系变得拧巴。

父子之间

小龙从小就跟爸爸关系不好。作为兽医的儿子,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同学们都嫌他身上“有股牛屎味儿”,还嘲笑他爸“给牛掏屁股”。

他平时在家很少出房间,也不敢自己上街溜达,别人跟他说话他也不回,因为自卑。让他生气的是,“爸妈根本不在乎”。

事实上,从小龙记事起,龙兽医就起早贪黑地忙碌,为了小龙的学费,为了下顿饭有肉吃。对家庭的日常开支,他也是精打细算。对于小龙的心理状况,他没时间也没有余力顾及。

小龙的学生时期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的,上课不敢举手,怕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怕丢脸,更怕被同学笑话。

在他心目中,兽医实在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每次学校要求填写家庭信息,在“父亲职业”这一栏,他都写“农民”—在他看来,“农民比兽医地位高”。

一位东北兽医的30年1

龙兽医也不是不知道。每次儿子在学校被嘲笑了,回家不吱声,他就问:“儿子,咋这么不高兴?”

“别跟我说话!”

龙兽医明白了:“是我给他丢人了。”

父子之间的沟通也少得可怜。早晨龙兽医出诊时儿子还没起来,等他晚上回家,儿子已经睡着了,见上一面都很难。

叛逆期的小龙也不爱跟妈妈沟通。“我妈是批评式的教育,一点小事,她就磨叽个没完,我就很烦。”

等到小龙去哈尔滨上学之后,他也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平时给我妈打电话,她一句话能分成10句话来说;我爸是另一个极端,沉默寡言,我把事说完,他说‘好的’,三句话就能解决一个问题。”

小龙自己算过,他一年跟爸爸通电话的次数不超过20次。让小龙意外的是,对于自己创业这件事,龙兽医居然是支持的。

龙兽医问儿子:“你有那能力(创业)吗?要不还是先打工,总结够了经验,再去创业。”小龙说:“我也打过工了,也就这么点事,我能整明白。爸,挣钱的机会也就这一两年,要是错过了我就会后悔。”

龙兽医说:“那你就干,不能让你后悔,我支持你。”之后,龙兽医把几乎所有积蓄都给了小龙。

创业失败,龙兽医知道后也没埋怨他。“不怪他,创业不容易啊!”

2022年12月的一天,小龙打电话给他妈,说租的办公室到期了,问剩下的办公家具咋处理。龙兽医两口子一商量,不能让这些家具就这么浪费了。他们开着车直奔哈尔滨,装车到后半夜,又连夜赶回老家,因为第二天早上龙兽医还要出诊。

但是,小龙没有跟着回来。他还想待在哈尔滨,通过游戏和城市里的生活,慢慢治疗创业失败后的伤痛。

与其说疗伤,更像是逃避。就这样蹉跎了大半年时光,小龙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农村守护神

回到家的第二天,小龙闲着没事儿,就跟着龙兽医出诊,到处转转。龙兽医开车,小龙坐在副驾驶位,他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凡是认识他爸的养殖户都会主动打招呼,还会塞给他各种吃的。

慢慢地,他从养殖户那里知道,爸爸不仅医术高明,医德也是远近闻名。

“医德比医术还重要。”龙兽医说,“有七八十岁的老头儿老太太,走道都费劲,好不容易养两头牛,但没什么钱,你不能因为他们没有钱,打电话都不去。”

而龙兽医也是真的很喜欢牛。“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它有奉献精神,而且是默默无闻的。”

对牛的喜爱让他特别心软,每次听说哪头牛病了、难产了,自己比养殖户还着急,不吃饭也要马上去给它治。

有一次,小龙把爸妈接到城里玩,龙兽医错过了对一头牛的救治,最后那头牛死了,事后龙兽医非常自责,并且再也不敢随意出远门了。

龙兽医对养牛户也能怀有同理心。在农村,赊账是常态,他出诊过程中,赊账比例高达50%。有些家庭比较困难,这几头牛是全家的指望,有病不能不治,但又拿不出医药费。龙兽医给牛治好了病,用了一些药,却也张不开嘴要钱。

还有的老人年纪大了,头年欠了钱,等到第二年,龙兽医听说老人去世了,他也不好意思再问老人的子女要钱。

龙兽医一贯坚持出诊不要钱,只收药费。“出诊的时候,油钱肯定是搭上了,没人给你拿油钱。药钱也是固定的,比如一支头孢市场价卖5块,你到养殖户家用了5支,你不可能向人家要30,必须收25。”

正是对周围人的体恤,让龙兽医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他们知道龙兽医从来不坑他们,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的牛遇到麻烦,龙兽医都能来。

在村里听过这些故事,小龙觉得,爸爸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事实上,早在2017年,龙兽医就开始在“快手”发短视频,只是他当时拍的视频很简单,往往就是拍日常出诊,而且没有过程,只拍个结果,比如说一句“接生成功,母子平安”,中间露一下牛犊和大母牛就完事了。当时每条视频的点赞数也就几十个,多的时候才到五六百。

当时龙兽医也向儿子请教过短视频到底该怎么拍,但小龙认为一句两句教不明白,他嫌麻烦,一句“别问了”就搪塞过去。

那几年,爸爸已经在“快手”上发了四五百条短视频。“我爸也是一个想记录生活的人”。

现在,他决定做点什么,弥补过去的傲慢和不懂事。他打算用自己的镜头把老爸的日常记录下来,而这些镜头下的故事,他也想好了一个主题—治愈之路。

治愈

“26岁创业失败,回农村学兽医还债,记录我爸出诊日常。”

这是小龙以自己的视角发布的第一个记录爸爸的视频,为了强化账号的“人设”,他还把之前爸爸的账户名“龙腾虎跃”稍微改动了一下,后面加了个“(龙兽医)”。

小龙利用之前创业时熟练掌握的电影解说技术,给拍摄的视频都设置了一个主题,然后用话外音推动故事发展,悬念不断,让人不由得跟着他设置的节奏看下去。

按照他的话说,“有主人公,有故事,有悬念,不火都难”。

果然,视频在快手平台上很快就爆了。一条名为“老牛难产,十多个人扯犊子”的视频有近40万的点赞。视频里,龙兽医在母牛生产现场,先探查一番,认为生的时机未到,还要再等等。两个小时后,龙兽医开始给牛接生,他用绳子套住小牛犊的脑袋和蹄子,然后让周围至少10个村民按照他的口令拉。此时母牛状态不佳,龙兽医让它躺着生产,然后让村民们继续拉扯牛犊。经过一阵忙乱,牛犊子终于被拉出来了,母牛也无大碍,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结局美好、过程又十分紧张刺激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龙兽医每天都在经历。

除了这种接生视频,另一种受欢迎的视频类型是给牛治病。

有一个点赞超过109万的视频,是龙兽医给一个小牛犊做手术。这个牛犊怎么吃也不胖,把养牛户急坏了。龙兽医看过后,断定牛犊肠道里有虫子,需要做个手术清理肠道。

在给牛犊打了一针麻药后,龙兽医在两个村民的协助下开始清理牛犊的肠子。一串串在视频中被打了马赛克的寄生虫被摘了出来,打马赛克的原因是避免看视频的人有生理不适,但即便这样的场面,龙兽医一如既往地镇定。

牛犊得救了,视频下方,无数人赞叹:“龙兽医太厉害了!”

小龙拍的短视频火了之后,很多养牛户见到龙兽医都说:“你儿子拍的视频老好看了,我们看一宿都看不够。”

龙兽医火了之后,更远的养殖户也来找他了,他变得比以前更忙,而且每天奔波的距离也更远了。最多的一天跑了200公里,去了35家农户。

龙兽医鼓励小龙继续拍:“你就坚持,短视频这行业现在挺好,你要能把它整起来,也属于创业。”

龙兽医对于当“网红”这件事倒是很淡定,他觉得自己的主业还是为十里八乡的养殖户服务,让他们的牛都健健康康的,一年的生计不会因为牛的病痛、难产、意外而受到影响。

他一如既往地那么喜爱牛,只要是跟牛相关的问题,无论是隔壁的邻居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找到他,他都热心解答。

现在,儿子在眼前,龙兽医也比以前更开心了。“孩子在跟前一唠嗑,完了再看看他拍的短视频。整得挺有意思,我看得高兴,也更愿意干活了。”

对于小龙来说,这段经历好像坐过山车,作为一个创业失败的“loser”,被自己鄙视多年的兽医父亲拯救了。

小龙重新审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父亲,“职业不分贵贱,没什么丢人的”。一段冰冻了20多年的父子关系渐渐有了温度。

他现在很喜欢跟龙兽医出诊,尤其是当看到爸爸治完牛,农户那种特别激动的眼神时,他甚至有点自豪。

在小龙眼里,爸爸真的“变了”,“伟大这个词可能有些夸张,但我感觉我爸是挺伟大的”。

[撰文:林比利,图片:快手三农创作者—龙腾虎跃(龙兽医)]

上一篇: 借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