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

作者: 黄礼明

千佛镇乃沱江一水码头,上可达锦官城,下能至渝州府,平日百舸争流,一派繁荣。

在这繁华之地,一个地方小吃“千佛肘子”名扬千里外。

“千佛肘子”的创始人张三,中等身材,偏胖,但身体结实,铁打一般,日常总眯着细长的双眼,似有打不完的瞌睡。因为爱吃,因为嘴阔唇厚,因为亲手打造了一个声名远播的美食,千佛镇人就送给他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吃货”!

镇上有名的馋嘴刘七眼红张三每日都能吃肘子,就缠着张三要拜师学艺。本来,先人给刘七留下不少家产,可让他的一张嘴败得家徒四壁,成了浪子。张三心软,经不住磨,但收徒一事,张三无论如何也不允,做事先做人,只答应让刘七进作坊历练历练,看看他人品如何。

凌晨,踩着夜晚还没来得及收起的尾巴,张三、刘七和另外三人,一起来到江边码头,倚在巨伞状的黄桷树旁,等上游的船带货下来。取了货,带回作坊,赶着新鲜,立马动手操作。

一造型,二归类,三保油,四配料,五蒸煮,六鉴赏,七封装,制作“千佛肘子”的每一个流程极其讲究,马虎不得。

关键的活儿都是张三亲自出马。配料,蒸煮,很讲究,很劳人,尤其是蒸煮,火的大小是关键,火大了肘子熟得快,味儿进不到里边去,火小了,肘子绵而不嫩,口感不爽,因此,除有四季之分,还得看当日天气,行话叫做“穿汗衣,火慢些,着棉裤,猛火煮”。作坊里有四口大锅,虽有刘七等人做帮手,但掌火仅张三一人,那个忙啊,知道忙怎么写的吗?是“心”“亡”,忙起来心都没了,逃跑了,消失了,心无旁骛,无暇他顾,只能专一眼前。几个时辰下来,人也矮去三分。

当然,让世人眼馋的是第六个流程:鉴赏。说白了,鉴赏便是吃,吃刚出锅的肘子,这就是让刘七心痒痒的原因。只是这个吃,得吃出点儿名堂,吃出个道道。“千佛肘子”有它的特点,先是皮,色焦而酱黄,入口软糯、绵香,略有一点点韧劲儿;后是肥肉,色浅而橙黄,入口滑腻、鲜嫩,不用咀嚼,在嘴巴三转两转就化了,想来“入口即化”指的就是这个;再是瘦肉,色淡而鹅黄,入口不柴、酥爽,纤维感很明显,用舌头也可以把它在嘴里条分缕析……“千佛肘子”还有它的独特之处,一刀剖开,立呈三色,故此“千佛肘子”又称“三色肘子”。

每天吃一个肘子,是张三的必修课。

在条桌上方稳坐,面对小盆装的肘子,清清神静静心,拉开正儿八经吃的序幕,这是程式化了的,有点儿庄重。然而“吃货”自有“吃货”的模样,你看张三,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张不扬,一个人、一双筷、一只勺、一张嘴,一口瘦肉、一口皮、一口肥肉、一口汤,不言不语,不声不响,不吧嗒不吧唧,不咧唇不露齿,细嚼慢咽,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时而眉心打结,时而眉峰舒展,当细长的单眼皮猛然睁开,射出神光,那定是肘子的味道达到极致,怎一个“美”字了得?吃完肉喝完汤,然后鉴定出当天肘子的味儿,也就是优劣,也为下一次的操作作比较、铺垫、把关。

“千佛肘子”吸人眼球,勾人心弦,诱人嘴馋,其内核正是源于吃。

一是自己吃,如张三一般,实际上是负有品味之责。只是,“吃”这活儿黏人,它不仅仅是填肚子、饱口福、“喜欢”吃的意思,更主要是“能吃”“会吃”“善吃”的代名词。试想,天天吞咽着同一种食物,一吃几十年,纵使再美味,到后来也会味同嚼蜡,了无情趣。俗话说得动听:一件事重复做十年,便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那醉人的风景背后,是怎样的付出?那是常人难以具备的苦行僧式的执著、坚守和追求!

二是客人吃。最后一个流程,自然是封装发货,赶时间把肘子送到客户嘴里。让客人吃出新鲜、吃出清香、吃出畅快,吃得口舌生津、吃得心花怒放、吃得浑身舒泰……吃来再一次相逢。

过了许多日子,张三开始“打磨”刘七,让他学吃肘子,同样是一天一个,同样是张三吃肘子的规矩。刘七手舞足蹈,心花怒放,肘子那个色、那个香、那个滑嫩、那个爽口,梦里头馋出的口水不知打湿了多少回枕头,只是对张三要他用心学吃肘子不以为然,吃东西与生俱来的本事,又不是做学问考秀才,何须学啊?

第一天,三下五除二,半袋烟工夫,一个肘子就完完整整地装进了肚子,吃完,张三问刘七感觉如何,刘七抹抹嘴巴,答:“安逸!”

第三天,刘七吃的速度明显下降,一袋烟抽完了,才开始打扫战场。叫他谈感觉,刘七摸着后脑勺想了半天,答:“还行!”

第五天,刘七坐在桌子前面,吭哧吭哧地吃了一半,借口上厕所,跑出去转悠了一圈儿,方才慢吞吞地回到桌前,用筷子和勺子把肥肉弄成一小坨一小坨的,用两手将瘦肉撕成一小缕一小缕的,整个过程有点儿像小娃娃过家家。不知捣鼓了多少时间,最后才勉强将剩下的吞入腹中,可汤汁是无论如何也整不下去了。问有几多收获,答:“发晕!”

第七天,刘七面对色、香、味、型俱全的“千佛肘子”,提不起精神,食欲全无。磨磨唧唧了好一阵儿,没法,用勺子撬开嘴巴,勉强塞了一块皮一坨肉下肚,汤没来得及喝一口,就“哇”的一声来了个“现场直播”。休息一会儿,用开水漱了漱口,静静心,定定神,再坐回条桌旁,睁开两眼瞟了一下馨香四溢的肘子,猛地一个激灵,差点儿掀翻盆子,忍不住又“哇哇哇”地吐了个昏天黑地,眼泪鼻涕双管齐下。

刘七悄悄地离开了“千佛肘子”作坊,依旧出入茶楼酒肆混时光。

街坊邻居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笑,刘七为口欲为己吃,岂能消受?哪像张三,精其业,坚其志,吃,乃为世间多一口美味,为世人多一分念想!

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一席山珍海味能吃来恬淡,一碗稀粥能喝出喜悦,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吃货”;那是一个人超越自我、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已臻至高境界也。

所以“吃货”,乃乡邻从内心深处给张三的最高奖励!

所以,“吃货”张三日日端坐桌前,静若止水,稳如磐石,坦然面对一盆肘子。脑海里迭现的是,自家积几十年之经验而立的十六字家训:

“以爱成事,以事育人,以人为本,以本生爱。”

张开厚唇阔嘴,一次次展示“吃货”的派头,像那擎天而立的黄桷树,伫立江边码头,撑起一片翠绿,无风也自舞,哪管它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帆船,拖一线白浪远去……■

(责任编辑:琉璃)

上一篇: 切寿脉
下一篇: 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