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高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 潘光志 黄婕 范绍进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正式成为国家课程,体现了“科”“技”并重,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课程标准公布仅是实践探索“万里长征”的起点。如何革新信息科技教学方式,解决重知识轻思维、重讲授轻探究等教学问题,培养能够应对社会复杂变化的创新人才,成为时代新议题。乐高(LEGO)教育强调“玩得好”“做中学”“以活动为中心”等理念,通过互动性和趣味性强的探究平台与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投入,让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创新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达成知识内化与素养提升。因此,可以将乐高教育理念与信息科技教学相融合,让核心素养落地,为知识应用赋能。我校设计并实施“智能结算”课程,探索乐高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应用。
一、主题选择与目标确立
(一)主题选择
1.立足新课标,深入分析学情
结合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信息科技课程的认知基础,选定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通过课堂观察与项目实践,笔者发现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仍未形成把整体问题划分为单个问题的意识,且对科技应用中的编程设计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因此,本文基于新课标对该学段计算思维培养的具体要求,明确课程核心目的是学生在体验、探索科技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将整体问题划分为可解决的小问题,形成创新解决方案。
2.探索校园生活,“科”“技”并举
乐高教育注重创设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探索世界的窗户,强调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为此,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特色活动中充分挖掘并构建情境,是乐高教育理念与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融合的首要内容。结合街道近期举办的“关爱小镇”义卖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班级义卖活动开展遇到的问题,支持学生实现智能结算,解决因摊位购物客流量大导致的收款慢的问题。
该主题以义卖活动为主线关联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观察、发现、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有意识地将其划分为多个小问题,应用颜色传感器和变量的简单应用设计智能结算机,创新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编程知识,更有利于深化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提升计算思维等素养。
(二)目标确立
围绕“智能结算”这一主题,考虑学生仍处于乐高教具的初级学习阶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其一,知识技能目标为:①说出颜色传感器的作用和识别关键要点;②分析智能结算机实现商品识别的基本步骤;③调用命令正确识别颜色,完成商品识别;④分析智能结算机实现商品记录的关键步骤;⑤说出变量作用和特点,应用变量实现商品数量记录。
其二,素养提升目标为:①计算思维:将智能结算机整体功能的实现划分为颜色识别、变量控制等小问题,理解编程的关键要点后,能够补充程序并调试运行;②动手实践与微创新能力:自主搭建智能结算机的结构,通过模仿、微调与创新,能够改造结算机的结构与功能,提升实用性与美感;③问题解决能力: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抽象,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结;④团队合作能力:与小组成员积极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在方案设计、模型搭建和编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⑤自我反思能力:能够通过评价表及聆听他人分享,分析他人优点,反思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文秉持“科”“技”并重的原则,采纳包含参与(Engage)、探索(Explore)、解释(Explain)、拓展(Elaborate)和评估(Evaluate)五大阶段在内的5E教学模式,形成“创设情境,明确问题”“解构产品,智构结算”“妙用变量,记录数量”“发挥创意,改造升级”“展示交流,反思迭代”五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创新实践中解决问题,实现做中学、悟中学。
(一)吸引参与,激活热情: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参与”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问题情境,沉浸式开展学习活动。结合课程主题的选择,学生通过街道“关爱小镇”义卖活动的视频记录与精彩照片,再次回顾义卖现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商品售罄、客流量大等现象,锚定因摊位购物客流量大导致的收款慢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踊跃提出解决方案,观察分析实例视频,明晰智能结算机应具备的功能,例如自动显示商品种类、记录商品数量等,形成对“智能结算”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解释,促进思维能力螺旋上升
1.解构产品,智构结算
“探究”阶段作为5E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重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等方式,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因此,学生可以先观察教师搭建的基础版智能结算机,分析并明确其基础结构及具体作用,如集线器为显示屏、底板作为平台、传感器需精准识别商品。接着,在教师开设的南海实验小学义卖摊位中,学生围绕“依据商品的何种特征进行识别”这一问题开展探究,实际参与商品选购活动,从而发现颜色传感器的作用是感知颜色,以及不同商品的颜色是识别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交流对新概念、新事物的认识和感知,再进行补充讲解,演示如何调用并设置颜色识别命令,达成5E教学模式“解释”阶段的目标。
2.妙用变量,记录数量
学生在具象化的识别过程中,发现实现智能结算还需进一步统计商品数量。如何储存记录数量成为编程设计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梳理,明确颜色识别与数量增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具体现象上升为抽象概念,引入“变量”,采用类比的方式,将变量比作储存物品的盒子,让抽象概念再次转化为具象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接着,学生学习新建变量、增加数值的代码块的编程知识,并在教学支架引导下,实现记录商品数量的功能,过程中通过具象的数值变化,再次深刻感知变量的抽象作用和特点。
(三)拓展创新,解决新问题:发挥创意,改造升级
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拓展”阶段侧重给予学生全面的资源和支出,解决探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在实践、验证和应用过程中完善已有作品。在此阶段,学生基本已制作完成基础版的智能结算机。如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造独特的智能结算机是“拓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优化购物体验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创新设想,合作重构作品,从外形和功能两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培养具有应变能力的独立思考者。
(四)评价导向,引领成长:展示交流,反思迭代
“评价”阶段虽是最后一个环节,但学习评价活动发生在任一环节中,教师课堂观察、小组自主评估、随堂知识检测等过程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我认知,有效调整学习策略与步调。各小组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小组展示摊位所属智能结算机的外形和功能特点,引导学生交流,互相借鉴,结合过程性评价进行反思,完成小组评价表,共同回顾总结课程重点内容。同时,教师创设开放性讨论的氛围,引导学生思考智能结算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存在何种隐患。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作品优化的思路和空间,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更是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不要钻空子的良好契机,进而促进育人与育才紧密结合。
三、总结与反思
“智能结算”这一课程将乐高教育理念融入信息科技教学中,在真实问题驱动下,学生不仅习得颜色识别、变量的简单应用等编程知识,更在情境性强、操作性强、创新性强的探究活动中应用编程知识,创造智能结算机,解决了校园生活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素养。尽管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存在改进之处:其一,可适当引入数字技术作为支持;其二,可引入多元人工智能硬件,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视觉识别原理的认识。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将不再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汇聚多学科综合优势,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更符合当今科技发展需要。因此,融合乐高教育理念,在真实情境下持续挖掘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并汇聚多学科知识,形成项目式课程,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创新能力,仍需持续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