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黄书刚

“1+10+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0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也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顺德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区域经验的积累和思考,打造出“多维梯级”教师队伍建设品牌,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切实支撑。

一、“1+10+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1.“1+10+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内涵

“1”指一个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基石核心引领机构,承担对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资源的整合与统筹工作,将原本分散的教师培训资源、教研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等进行收集、整理和优化配置,确保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为教师提供全面、优质的专业发展支持。同时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引领与指导。

“10”指区域内10个镇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区级引领下,10个镇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承担起本镇域内的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等工作,并结合本镇域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起到承上启下、链接资源的桥梁枢纽作用。

“N”指若干个省、市、区校本研修示范校等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协同体。省、市、区校本研修示范校是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力量,这些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较成熟的校本研修模式和经验,他们通过开展校内的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团队合作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多元协同体指除了校本研修示范校外,还包括若干个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种子学校、联合教研基地学校和各级各类教师工作室等多元主体。这些多元主体与区教师发展中心、镇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以及学校相互合作、协同发展,共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顺德区“1+10+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按照“强区、厚镇(街道)、固校”三位一体,区、镇(街道)、校三级互通互联互补,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具体见图1。

2.“1+10+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外延

顺德区以构建“多维梯级”教师队伍建设品牌为1个区域核心,以实施10个区域教师培训培养品牌工程为“撬动点”,开展N项具有顺德特色的支撑活动项目,探索出区域“1+10+N”教师教科研训一体化的顺德路径。具体见图2。

二、“1+10+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路径

顺德区从“三联四驱·梯级成长”1.0版本(具体见下页图3),转向“多维梯级”2.0版本(具体见下页图4),不断创新构建“1+10+N”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区级、镇街和学校三级联动管理的合力作用,分类设置了学科教师、班主任和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发展晋升平台,完整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梯级路径,有效实施区域“新强师工程”,形成教师分类分层培训培养体系。

1.做优“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成长有目标

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实施“1+10+N”新教师入职培训和“教坛新秀”培养计划。新教师入职培训周期长达一年,以属地管理1个区属+10个镇街+N个校本研修示范校联合培养,全面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教坛新秀通过省内外名校“浸润式”跟岗及名师“区内导师制,校内师徒制”、网络研修等方式进行一年的培训培养。

2.做实“骨干工程”——骨干教师发展有平台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区已认定培养了八批次共计1400名骨干教师。每批次区骨干教师都开展省内外跟岗培训以及线上研修,并以成果输出方式担岗履职,骨干教师名师晋升率达35%。同时抓好后备干部“人才蓄水池”的培育,连续开展的三批次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成效显著,提拔晋升率超70%,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3.做强“名师工程”——名师示范引领有方向

全区按每三年周期认定了共545名区名师,通过搭建“顺德·师说”教育讲坛、组织开展名师高级研修,并以首席主持人和项目主持人“1+N”联合共同体的方式竞争性评选认定建设了35个“三名人才”工作室建设,名师的区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教育工作的名师领头雁广泛示范引领效应。

4.做精“教育家孵化工程(领军工程)”——教育家型教师有阵地

全区以省“四名”工作室、市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区特级教师工作室等为抓手,培养60名省级教育家型人才。各级各类工作室采取“入室孵化、以师带徒”形式,既培养了本土人才,也为粤东西北、黔东南等教育帮扶地区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助力当地基础教育发展。

5.做深全体教师“托底工程”——全员教育培训有目标

建立区、镇、校三级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层级培训体系,打造教师“培训超市2.0”,建成集教师网络培训、线下管理、评审认定、名师资源应用分享等四位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实现手机移动学习,以及“个性化清单式”师资培训,每年上线各类课程约800节,约1.5万人次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菜单式选课学习。

参考文献:

[1]苏鹏举,邹太龙.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3(1):97-102.

[2]朱玉宏.基于专业发展的区域新教师培训体系构建[J].四川教育,2022,(Z4):58-60.

注:本文系2025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大项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区域实践研究——以顺德区‘1+10+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为例”(项目编号:2025DQJK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