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现状、策略与实践
作者: 王健 于涛 卢泳欣完善现代教育制度,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个主体在教育领域明晰职能,建立良性互动,形成有效合力。学生作为学校的最大且最重要的主体,是推动学校内部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对构建学校现代治理体系,提升学校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现状
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学界对高中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研究成果不多,关注度较低。在当前高中学校管理制度下,学生大多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治理面临诸多困难。
1.认知局限性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与沟通能力,对参与到学校治理中较为感兴趣,认为参与治理是丰富学校管理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对学校治理的了解较少,一方面容易把学校学生会管理、社团活动组织等与学校治理混为一谈,另一方面容易站在个人视角考虑学生治理问题,从较低层面的认知看较高层面的管理,对学校治理认知不足。
2.信任局限性
高中学生受限于传统教学观念与小学、初中学校管理模型的影响,多处于被管理者的状态,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能否更好自主管理存在不够信任的思想包袱:一方面,学校担心学生管理能力不足,不能在面对学校治理问题时提出合理、适切的解决策略;另一方面,学校给予学生的信任程度很低,在给出很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某些方面进行学校治理的试点,始终缺乏互信关系的建立过程。
3.机制局限性
高中学校的管理受“泛行政化”管理理念的影响,更多地局限在垂直性的、自上而下的制度约束,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没有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治理的平台和方式,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受到约束;或仅仅流于形式,象征性地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认可度不高,缺乏与之对应的反馈流程,缺少对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
二、高中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策略与实践
1.打破认知局限,深化学校学生治理主体地位
传导学生学校管理参与者的理念。学校坚持“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中的“自主”体现了学校在办学中充分尊重师生的生命主体意识,传导着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理念,为学生创设更多自由发言的权利和渠道,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之中。学校对从学生视角发现的管理问题积极进行研判,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力量,推动学校教育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培养学生学校管理主体意识。学校对赋予学生的权利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学校需要改进、改善的地方,推动学校发展。引导学生在学校创设的自我教育机制的作用下,充分展示生命的主体性,培养主体意识,养成独立思考、自我判断、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意识、行为和能力。
在学校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下,学生能够主动表达从学生视角发现的学校管理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
2.构建互信关系,强化学校学生治理情感基础
夯实良好互信关系的情感基础。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信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是学校信任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重要基础,发挥着营造良好学校学生治理环境的纽带作用。学校办学理念中的“和谐”,一方面是指学生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学校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文化特质是学校有全体成员共同信奉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有能包容个性,感受心灵自由、促进思维活跃的生活空间,有帮助每一个成员获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平台,有相互之间交流、沟通、理解、接纳的人际关系,有宽松、民主、友善、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保护这种人格,鼓励这种品质,正是良好互信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正面引导为主的柔性管理。学校坚持全面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上,突出正面教育的管理导向,以此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避免违背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良好互信关系基础上的正面引导,能有效避免学校管理中的简单粗暴式的“一刀切”行为,而是通过进行积极对话、沟通,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问题解决观念,以柔性管理的方式取代自上而下的指令式管理,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成效,进而培养学生成长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在学校学生互信关系的建立下,学生能与学校进行学校问题治理的良好表达与沟通,在相互理解中解决学校管理问题。
3.健全反馈机制,细化学校学生治理制度体系
畅通学生反映诉求的渠道。学校多途径、多渠道开放学生意见收集途径。一是定期开展校长面对面活动,每单周周三下午5点在学校办公楼一楼接待室,由校领导和行政人员接待有诉求的学生。二是设置校长信箱,在学校正门门卫室墙外设置校长信箱,每周周一开箱,收集一周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处理。三是设置校园回音壁,在学校宣传栏设置回音壁,集中回答师生反馈的问题。四是书记、校长向全体学生公布手机号码,学生遇到学校管理问题时,可以直接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联系书记、校长。学生反映诉求渠道的畅通,有助于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集体智慧,
制定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在制定《学校章程》《学校学生管理手册》等现代学校治理制度的基础上,践行民主、平等、自由的管理观念,以“公正、公开、公平”为价值追求,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学校管理透明度,师生共同监督民主运行。学校对于学生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有诉求必回应的执行要求,迅速做出正面反馈。对于合理的诉求,能立即整改的,则立即整改;对于不合理的诉求,也会第一时间做出合理解释,疏导学生情绪,营造良好的上下互动沟通氛围,逐步让学校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机制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在学校多元反馈机制的建立下,学生能及时向学校反馈学校管理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及时研判、沟通、实施中解决学校管理问题。
高中学生参与学校治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民主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校科学决策,促进学校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作学校治理的问题,从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治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治理。当然,高中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参与程度、参与方式、激励机制等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治理之中,成为学校治理的重要力量时,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博文.学校治理中学生参与决策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18,(6):14-20.
[2]于潜驰,苗丽.学校治理权力现状的梳理与角色重塑[J].教学与管理,2020,(2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