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探究

作者: 王露露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盯这一目标,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关键词】初中教学;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

作者简介:王露露(1993—),女,江苏省南通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核心素养培养强调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更具灵动性、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也更受学生的欢迎。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实施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可知,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拉近学生与预设教学目标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一改学生被动学习的窘境。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实施教学。首先,教师选取骑车不佩戴头盔、多名学生挤在一辆无牌照且私自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双手脱把骑车等照片制成短视频或幻灯片播放。对于以上违规行为,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对此缺乏重视。通过观看短视频或幻灯片,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这些画面带来的冲击,意识到违规违法的危险。其次,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画面中的这些行为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吗?你当时害怕吗?为什么不制止呢?”如此,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再次,教师可以播放餐馆使用地沟油、工厂使用黑心棉、超市售卖过期食品、建筑商使用不合格材料等违规违法行为的视频,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让学生直观感受违法行为对生活的影响。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问题:“面对这些不法行为,我们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面对这些违规违法的行为,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勇敢地与之斗争,而不是选择忍让,否则,这些违规违法的行为会越来越猖狂。教师可以顺势总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一些矛盾和纠纷,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1]。”

教师利用短视频等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创设体验情境和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发探究欲望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在生活中培育良好的道德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为例。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可以在教学本课之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到附近的社区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的环保意识、垃圾分类行为及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社区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上进行反馈。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能力,还能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养成不随意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如此,教师可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又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活学活用[2]。首先,教师可以组织班干部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在课后收集同学们当前出现的情绪问题。其次,教师可以让班干部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帮助这些有情绪问题的同学宣泄内心情绪,如耐心倾听同学的问题、对同学的遭遇表达理解,从而让同学内心的情绪得到合理释放。最后,在帮助他人的同时,班干部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自身的探究能力。

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通过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从而更好地领会知识的内涵。

三、加强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体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让学生能够多角度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应组织学生加强小组合作。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指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预设问题或者预设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平衡,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仍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表达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让学生懂得管理情绪的重要性,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3]。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一起来》这首歌导入课堂主题,调动学生的情绪。其次,教师可以提出预先设置的问题:“有人说,‘我的情绪我管理,其他人管不着’。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再次,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先表达自己对情绪管理的看法,再对比分析各自的不同看法,从而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则情绪管理不当的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探究形成不当情绪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要想有个好心情,管理情绪很重要”的结论。

通过教师精心组织的小组合作,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会得到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也会得到提升,从而有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推进作业分层,促进整体发展

作业分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作业分层既能够克服任务分配的盲目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较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及其平时的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将学生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4]。科学的分组有利于教师精准地设计作业,避免学生形成拖拉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学优生的作业,要能够锻炼他们的解题能力,并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针对中等生的作业,要达到既抓基础又适当提高他们综合能力的目的;针对学困生的作业,要抓基础,夯根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基础题、提升题和拓展题。做基础题的学困生需要弄清本课的名词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弄清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和做法,形成基本的解题能力。做提升题的中等生需要弄清本课中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正确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从而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对于学优生而言,拓展题是锻炼其能力的重要题型。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时事新闻作为训练素材设计拓展题,拓宽学优生的知识视野。

教师分层设计作业,既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完美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评价机制,树立学习导向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模式关注的是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成长的过程。此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与教育教学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应积极优化评价体系,通过适当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需要学生懂得: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人类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尽管有过矛盾和冲突,但人类从未放弃追求和平的心愿。因此,和平发展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只有互惠互利才能共赢发展。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有何意义?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你有探究的兴趣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必要性?”这些问题的设置摒弃了应试的角度,从能力与素养的角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细化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模式,让学生更关注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时机跟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对知识的理解。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针对表现欠佳的学生,教师应指出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这种无纸化的评价十分重要,对学生性格、心理、人生观等方面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阶段性成绩的衡量,还是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一种反馈[5]。

结语

教师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得到自身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栋武.核心素养本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7):61-63.

[2]许兴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分析[J].学周刊,2024(29):101-103.

[3]陈肖洁.德育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9):7-8.

[4]周长宝,张森.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创设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4(9):34-35.

[5]李晓霞.浅析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以“以礼待人”为例[J].名师在线,2024(2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