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述位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杨华【摘要】文章通过对主述位理论及其推进模式的分析,阐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主述位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段落及语篇大意,分析语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和阅读的能力。实践表明,主述位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主述位;高中英语;语篇分析
作者简介:杨华(1976—),女,上海市顾村中学。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是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往往忽视语篇层面的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在理解文本时面临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聚焦主述位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探索更为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目前已有研究广泛探讨主述位理论在语言学和语篇分析中的运用。Mathesius、Firbas、Halliday及Danes等学者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他们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阐述方面,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仍有待深化。此外,现有研究在将主述位理论与具体的教学法结合、在不同教学环境中的运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鉴于此,本文分析主述位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篇,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交际沟通能力,从而让他们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主述位理论的研究背景
主位(theme) 和述位(rheme)理论由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Mathesius提出。Firbas提出“交际动力”的理论,进一步对主位进行阐释。他认为用于表示已知信息的主位承载较小的交接动力,而用于表示新信息的述位则承载相对较大的交接动力,未知信息的推动力要大于已知信息。Halliday将句子划分为主位和述位两部分,认为主位是句子的出发点,为句子提供背景或主题,是语篇的开端,起到引导读者进入话题的作用;而述位则是句子的主体部分,包含主要的信息和动作。Danes提出主位推进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方面。
对于主位推进序列,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模式。参照各家之说,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平行型,即前后的主位全部或部分相同。第二种是集中型,即前后主位不同。第三种是延续型,即前一句子的述位为后一句子的主位。第四种是交叉型,即前一句子的主位为后一句子的述位。
主述位理论的运用范围广泛,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信息的分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文本,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主述位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运用主述位理论识别句子、段落和语篇的主述位,可以快速定位关键信息,预测、理解段落和语篇的主旨,提高阅读效率,增强推理、判断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面以沪外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1“Nature”的教学为例,分析主述位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主述位信息的推进理解句子表达的意义
在句子中,主位通常位于句首,起到引领和概括的作用;述位围绕主位展开,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说明。这种结构使得信息在句子中有序排列。
在“Reading A”The Natural Garden中,第一段的第一句是“There once lived a king who had a palace with beautiful gardens.”。“There”是主位,是句子所关注的话题和出发点,它引导读者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信息。“once lived a king who had a palace with beautiful gardens”是述位,它提供详细信息和描述,是句子的核心,解释主位的情况或状态。
可以看出,分析句子的主述位,了解句子信息的组织方式,有助于理解句子大意。
(二)根据主位推进模式理解段落大意
段落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理解段落大意有助于理解语篇主旨和大意。学生可以运用主述位理论理解段落大意。
1.识别段落的开头句(主位)理解段落大意
段落的开头句作为主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奠定段落的基调,还为读者理解段落提供出发点。“Reading A”The Natural Garden第一段的开头“There once lived a king who had a palace with beautiful gardens.”直接向读者介绍国王有美丽的花园。花园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段落讨论的核心。通过这样的开头句,学生可以识别段落的主题。
2.根据段落各句之间信息的推进模式理解段落大意
通常情况下,段落的开头句是主位句,它为段落奠定主题。在段落的其余部分,作者通常继续使用主述位结构阐述主题,从而形成连贯的思路。以“Reading A”The Natural Garden的第一段为例。
(1)There once lived a king who had a palace with beautiful gardens.
(2)In those gardens lived thousands of creatures representing hundreds of different species.
(3)It was a paradise.
句(1)的主位是“There”,述位是“once lived a king who had a palace with beautiful gardens”。句(2)的主位是“In those gardens”,述位是“lived thousands of creatures representing hundreds of different species”。这两句话是主位推进模式中的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是核心内容,它作为后一句的主位延伸主题。可以看出,将主述位推进理论用于句子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段落大意。
(三)根据宏观主述位理解语篇大意
学生可以运用主述位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语篇大意。
1.识别语篇的开头部分(语篇主位)
在主述位理论中,语篇的开头部分通常承担主位角色,为读者提供全文的背景。在“Reading A”The Natural Garden中,第一段通过描述一个充满生机的花园,奠定故事的情感基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第一段的描述“There once lived a king who had a palace with beautiful gardens.In those gardens lived thousands of creatures representing hundreds of different species.It was a paradise.”,了解国王对花园的深厚情感和花园的生物多样性等信息。这些信息构成语篇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初步把握语篇的主旨和作者的关注点,为理解全文内容奠定基础。
2.运用主述位理论推进模式
科学、系统地分析语篇的谋篇布局及行文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主述位理论,通过分析语篇的主述位,厘清语篇各段落之间的联系,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结构,明确语篇信息的分布结构,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从语篇结构的角度分析,段首的主位 “once...”“some time later...”“years later...” 说明语篇结构以时间为轴线,且以平行型模式向前推进。
从语篇意义的角度分析,主位有以下几句。
(1)The king had beautiful gardens .
(2)The king had a tree cut down.
(3)A wise nobleman visited the king.
(4)A young man visited the king.
(5)The king wanted to hear what the young said.
(6)The young man gave the king an explanation.
(7)The king regretted.
其中,句(1)和句(2)是平行型主位推进模式,说明语篇的主题是国王有花园;句(2)和句(3)属于交叉型主位推进模式,说明国王想砍掉一棵留下残骸的枯树,一个博学的贵族来求见国王;句(3)和句(4)是集中型主位推进模式,引出新的信息“一个年轻人来求见国王”;句(4)和句(5)是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说明国王想听年轻人的解释;句(5)和句(6)属于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句(1)是整体语篇的主位,其余部分是述位,述位围绕主位展开,形成宏观意义上的语篇。
可以看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语篇各段落的主题句,组成语篇的主述位,从而使语篇形成语义衔接连贯的有机整体[1]。
3.关注语篇的结尾部分
语篇的结尾部分往往包含对语篇主题的总结,有时也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Reading A”The Natural Garden中,通过关注结尾部分的“Nature couldn't be rushed.It would take time for balance to be restored and the king would not live to see it.The king was full of regrets.”,学生可以提炼语篇的核心信息,即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长远影响及恢复自然平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关注语篇的结尾部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语篇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主述位理论中主题的深化和述位的闭合。
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运用主述位理论分析和理解文本,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4.运用主述位理论分析语篇结构与逻辑
(1)识别语篇的中心主题
运用主述位理论,学生可以学会识别语篇的中心主题(主位)及支持这一主题的各种细节和论点(述位)。例如,在“Reading A”The Natural Garden中,学生可以通过识别语篇中反复出现的论点,如“破坏自然平衡的后果”“恢复生态平衡的必要性”,确定中心主题。又如,学生可以注意到,国王的行为—砍掉老树是故事的转折点,这一行为及其后果构成语篇的中心主题。如此,学生可以把握故事的深层含义。
(2)分析段落间的过渡句和连接词
段落间的过渡句和连接词在主述位理论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连接段落,还体现语篇的逻辑发展顺序和主述位的转换。通过过渡句和连接词,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如何从一个观点过渡到另一个观点,从而厘清语篇的结构与逻辑。
在“Reading A”The Natural Garden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识别并分析“Furthermore”“However”“On the contrary”等连接词。这些词作为主位的一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Furthermore”通常用来添加信息,加强或扩展前文的论述,“However”可能表明作者要引入一个相反或不同的观点;提示学生注意即将到来的论点转变;“On the contrary”可以表示前文所述或所指的内容并不正确,而接下来所说的才是事实,也可以用于否定对方的意见。通过分析这些连接词,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语篇中主述位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分析段落间的过渡句和连接词,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语篇的结构与逻辑,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的重复模式和主题句
语篇中的重复模式和主题句是理解语篇结构与逻辑的重要线索。这些重复出现的句子通常围绕语篇的中心主题(主位)展开,帮助作者深化主题,加强论证。
在“Reading A”The Natural Garden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自然平衡”“生态多样性”等多次出现的概念。
通过分析,学生可以识别语篇的主位是如何通过述位得到支持和发展的。
结语
主述位理论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主述位划分和厘清较复杂句子结构的主述位时产生很多困惑。此外,在较长的段落中,主位推进模式的不断交替给教师带来教学方法方面的挑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以充分发挥主述位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潜力。未来的研究还应探讨如何将主述位理论与其他教育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许俊,胡雅文.主述位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