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育人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路径探析
作者: 史宏杰【摘要】学科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入口和实现方式,逐渐成为当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中深入贯彻育人目标的关注点和落脚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教师深入贯彻学科育人理念,通过深度挖掘单元主题意义、整体规划单元教学目标、系统实施单元教学活动,真正把学科育人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科育人;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史宏杰(1986—),男,江苏省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
教育是民族兴旺的根本,是国家强大的保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只有这样,民族未来才有希望,国家未来才会强大。在此背景下,学科育人具有了新的时代烙印和发展趋势。新课标为新时代下的学科育人指明了路径。如何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标中的学科育人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实现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的价值,这是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一、学科育人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概念及价值
新课标中的学科育人理念需要教师不断以新课标为基准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标精神对标,尝试探索新课标落实推进的路径。在新课标相关内容的阐述中,“单元整体教学”是出现频度较高的词汇,也是体现新课标思想的关键词汇。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某一主题或话题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进行综合性教学。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会将相关的学习内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包括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的训练,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等内容。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将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五点。第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序列化教授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特定主题下的相关知识,避免学习碎片化、随意化、同质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单元整体教学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第五,促进学生语言运用。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发掘教材育人价值,确定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养成[1]。
二、学科育人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一)深度挖掘单元主题意义,不断强化育人意识
以单元为整体进行主题意义的教学,需要教师深度挖掘单元主题意义,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解决生活问题为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同时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育人意识,通过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其能力的提升。
在教授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旧版)Unit 2“In the library”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单元主题意义,紧扣本单元主题“行为规则”进行合理的设计,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三个课时。三个课时分别以“To be a good student”“To be a nice child”和“To be a good friend”的子主题为出发点,以带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脉络把教学内容有机串联起来。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制订班级公约,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在教室内需遵守文明礼仪”的认知观念,充分体现“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第二课时的教学以单词操练和学习歌曲为主,最后以与本课时主题相关的绘本作为补充拓展,深化单元主题意义。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要遵守文明规则的意识,基于此,教师可拓展教学内容,结合本课时主题意义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场景中文明表现的知识框架。
本单元教学内容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范畴,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中的“班级与学校规则及规则遵守意识”,三个课时的设计共同反映出以下特征:基于大观念,确定了指向落实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和课时目标;注重多模态呈现方式,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借助真实情境,以思维培养为目的,引领学习;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时作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此外,教师选取和单元主题匹配度比较高的课外拓展材料,让教学内容更具人文性和真实性,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讲文明礼仪以及细心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意识,这也是对新课标中“人与自我”这一主题目标的靠拢。
(二)整体规划单元教学目标,主动落实育人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单元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和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认识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教学目标,增强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意识,力求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发挥单元教学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导教、导学和导评功能[2]。
在教授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At weekends”这一单元时,围绕单元主题,教师可以合理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并以这些目标为导向,将育人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落实。
第一课时教授“Story time”板块,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学生能初步理解对话,并能正确朗读、表演对话(学习理解)。
2.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下列单词和词组:at weekends, always, sometimes, often, visit, grandparent(s), play with, chat, Internet, cinema(学习理解)。
3.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句型谈论周末活动(应用实践)。
4.学生通过学习能合理安排业余生活,健康、快乐地度过周末(迁移创新)。
第二课时教授“Grammar time”板块和“Fun time”板块,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学生能通过复习“Story time”板块,运用所学语言谈论Su Hai、Su Yang 、Mike和 Helen的周末活动(学习理解)。
2.学生能通过“Grammar time”板块的学习, 梳理、掌握谈论周末活动的问答句式,进一步了解助动词do和does的区别(学习理解)。
3.学生能区分和掌握频率副词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的用法,并能整理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变化形式及规律(学习理解)。
4.学生能通过游戏、对话等多种活动方式正确理解和运用“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What does he/she do at weekends? What do they do at weekends?”询问他人的周末活动,并能运用“I/He/She/They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进行回答(应用实践)。
5.学生能通过交流周末活动,正确使用频率副词,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学会健康生活(迁移创新)。
第三课时教授“Cartoon time”“Sound time”和“Culture time”板块,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学生能掌握各个季节可以进行的运动,如spring: fly a kite, go to the park, go boating ;summer: go swimming;autumn: go climbing, have a picnic;winter: go skiing, go skating, make snowmen(学习理解)。
2.学生能掌握字母s的不同发音;能正确理解、朗读、复述、背诵“Cartoon time”中的故事,能读懂故事中的趣味之处,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表演故事(学习理解)。
3.学生能通过评判Billy的个人健康情况从而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通过多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应用实践)。
4.学生能了解各国的球类文化,掌握部分球类运动单词,如table tennis,basketball以及football等,说出更多不同国家流行的体育运动(迁移创新)。
第四课时教授“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板块,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学生能通过看、听、说、写等活动获取和梳理老师的朋友Fiona的周末活动并描述周末学习、运动、娱乐、做家务等相关内容(学习理解)。
2.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描述自己和朋友周末活动的短文,熟练使用频率副词和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变化形式(应用实践)。
3.学生能分析自己或他人安排各项周末活动的原因(迁移创新)。
4.学生能比较和评价不同人的不同周末活动的意义(迁移创新)。
(三)系统实施单元教学活动,积极提升育人能力
实施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基于学习任务统整教学,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规划、整合设计,依托学习任务,开展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活动,努力打造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样态[3]。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
在教授第一课时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随文识字,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学习生词,初步理解故事。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Happy reading”“Act”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验尝试挑战和突破自我的乐趣。在课堂教学的尾声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创编,将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创新,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授第二课时时,教师可以从复习第一课时的“Story time”语境出发,进一步创设“Sports Day”这个主题语境,设计“Items”“Athletes”“Theme song”三个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整合语言知识与技能,围绕具体且真实的语言情境展开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授第三课时时,教师可以通过亲切的自我介绍导入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巧妙关联第二课时的“Fun time”板块。在处理“Cartoon time”板块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故事发展脉络中的图片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取并整合关键信息,让学生通过“看”的活动,拓宽“思”的维度,落实“用”的目的,培养“创”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表演的指导,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体验表演的乐趣。
在教授第四课时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创设“Sports Club”这一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出现的人物,并根据人物的不同能力帮助他们加入不同的俱乐部。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新人物Sam,结合具体的语篇语境帮助学生理解“It's easy.I can do it!”,引导学生勇敢接受挑战。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让学生完成“Ability card”并介绍自己的能力,将语言知识与学生个人实际生活经验建立真实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结语
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大力推行的教学方式,突出强调了学科育人的理念和价值。如何在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育人意识、落实育人要求、提升育人能力,是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的育人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资源,通过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迁移运用的语言环境,从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敏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合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4):4.
[3]孔云花.单元整合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2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