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工作的思考
作者: 刘海元 单舜摘 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强“顽症”、着重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地方改革经验有待上升为国家政策等说明了2小时实施的主要依据。从正确认识2 小时改革的深意、系统谋划2小时的结构安排、一体化设计2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强化2小时体育活动的条件保障、完善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落实工作的思考,希望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落实好2小时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做出理论引领和实践推动。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5)02-0001-11
Reflections on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No Less Than 2 Hours of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ctivity per Day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LIU Haiyuan1,SHAN Shun2
(1.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2.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Plan for Building a Strong Educational Nation (2024-2035) outlines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total time for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ctiviti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2 hours per d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behind the 2-hour policy, including its evolution, the rol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ducational powerhouse, and the conditions for creating a new educational ecosystem. It discusses the key reas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2-hour policy, such as addressing the long-standing issue of inadequate student physical fitness, fostering students' habits of independent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need for local reform experiences to be elevated to national policy.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necessary consider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including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eeper significance of the 2-hour reform, the systematic planning of the 2-hour physical activity structure,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physical activity content, ensuring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s for risk prevention and injury management in sports. The paper aims to offer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advanc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successfully implementing the 2-hour policy to enhanc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comprehensive physical activity time;the national plan for building a strong education nation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1]。该文件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要求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2小时,但其指导思想是要求学校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保障学生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这是从正式文件查阅到有关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2小时的最早要求。随后各地对如何落实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进行了探索。2024年初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将“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体育锻炼2小时试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2]。2024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即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3]。2024年12月27日教育部在安徽召开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聚焦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总结交流地方工作经验和做法,部署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再次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以下简称“2小时”)要求[4]。从以上时间序列和工作事项推进来看,“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成为了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切入口,成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无论从学界,还是工作实践来看,大家对“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提出的背景、主要依据和如何落实,还处于认识模糊和工作试点阶段,本研究结合有关学校体育工作和政策参与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工作的落实,希望对各地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强健学生体魄,积极推动教育强国规划纲要落地生根,扎实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推动。
1 有关2小时提出的背景
1.1 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政策的演变
关于国家对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的问题,经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提法。第一阶段是以限制学生参加活动为主。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全国各级学校由于功课过重、社团活动过多,加以伙食管理不尽得法、卫生工作注意不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健康不良的情况较为严重。针对此种状况,1951年8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发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提出“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一小时至一小时半为原则”[5]1-3。这个阶段学生每天1小时活动主要是以限制学生参加过多的课外体育和社团活动而提出的。第二阶段是以立法成规,保障1小时体育活动为主。“文化大革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普遍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恢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增强学生体质,1978年4月14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78教体字319号),提出“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中小学要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课外体育活动,每周最少要有两节列入课表;每天平均保证有一小时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5]79-82。而后各地各校以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为基础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政策,能保障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要求,1990年3月20日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发布实施了由国务院1990年2月20日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其明确提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6]。自此,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列入法规,成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第三阶段首次明确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为校园时间。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深入实施,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成为了普遍要求,但是也随着“重智轻体”的倾向和“应试教育”的发展,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却难以保证。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20年持续下降的问题,教育部为保证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2005年8月19日专门下发了《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教体艺〔2005〕10号)。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提出“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7]。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8]。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一条中又明确提出“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9]。这是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是在学校内进行的。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据此,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11〕2号),该《规定》从保证活动时间、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实施科学评价、严格奖励问责等方面做出了规定[10]。从以上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后到2011年,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由校内外综合时间明确到必须是校内时间,即学校必须要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第四阶段是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十分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多次做出批示指示和重要论述,每次深入学校都要强调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上升为影响国家长远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家战略。抓好学校体育,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是基本保证和前提。因而,在原有校园体育锻炼1小时的基础上,在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这2小时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校内外,主要指向中小学生,大学生没有强制要求。自此,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政策要求由1小时提升为2小时。第五阶段是为2小时试点阶段,当前各省(区、市)纷纷印发通知,开始着手对“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进行试点改革和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丰富政策,全面推广。
1.2 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4年9—10日我国召开了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11]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2]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该《纲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前瞻性、指导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施工图和时间表,是未来11年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其中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要求,明确“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4]的总体任务要求,而且特别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具体要求。从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强国规划纲要精神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既定目标,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当前学校体育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依然令人担忧。在全面谋划、系统设计、统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时,必须要把学校体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以布局,必须找到学校体育改革的“牛鼻子”,并能与教育其他方面改革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才能尽快补齐学校体育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