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龙”亦有凌云志:蛇居然会“飞”?
作者: 翟国庆
称蛇为龙,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揭开谜底的线索,恐怕还得从龙的身上找。我们已经知道,“龙的原型是一条大蛇”这个说法漏洞不小,但仍无法否认,在古代乃至今天的中国人心中,龙与蛇的关系十分亲密。
如果你家有上了年纪的长辈,而他恰恰又属蛇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说自己属“小龙”——在生肖文化中,蛇常被称为“小龙”。这种称蛇为龙的现象,在中国民间屡见不鲜,很多蛇都有带“龙”字的小名。
而在中药材宝库里,我们把称蛇为龙这件事做得更加细腻了——古人凭借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乌梢蛇、王锦蛇等游蛇科动物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即蛇蜕)可以入药,从此,“龙衣” 这一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字,便在中药典籍中熠熠生辉。

他到底是龙还是蛇?古人:都行吧……
而我们的祖先似乎更离谱。对于龙蛇这对组合,虽然早在三国时期的《五运历年纪》中就提到开天辟地的盘古有着龙的脑袋、蛇的身子,这算是非官宣了龙、蛇不容混淆。但在更早些时候,还是出现了一些傻傻分不清的情况。
1号“受害者”——黄帝
先秦古籍《山海经》里明明说以黄帝为首领的轩辕国人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怎么成书没过多少年,西汉的司马迁就在《史记》里给他升级成“黄龙”了呢?
2号“受害者”——伏羲
有的典籍说伏羲“人首龙身”,也有的说他“人首蛇身”,还有的直接说他“人首鳞身”……都行吧,反正不管是什么身,伏羲大体的样子已经被“实锤”了,大概就是“人面+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的身子”这种组合。
人面蛇身或人面龙身的神话生物形象,确实已经被考古学家扒出来了——在属于仰韶文化时代的甘肃西坪遗址,发现了距今5 000多年的彩陶瓶,瓶腹绘有变体的人面鲵鱼纹,这是一种有着人脸、鲵鱼身子的形象。各派考古学家当然争辩得不可开交,有的说是人面龙身,有的说是人面蛇身。
话说回来,在世界上虽然没发现“人首蛇身”这种让人视觉炸裂的生物,但我们还真可以从地球的边边角角中找出几种能模仿人类“表情包”的蛇。
蛇:我到底比龙差在哪儿
尽管在不少中国人的心中,蛇几乎成了龙的“平替”,但蛇终究不是龙。那么,现实中的蛇到底比传说中的龙差在哪里呢?可以说,蛇在颜值和才华上被龙“双杀”了……
颜值“杀”
龙:我有角,还有脚,多威风。
蛇:你们家族不一定都有角吧,《广雅》不是说“有角曰虬,无角曰螭”吗?
龙:……要你多嘴!反正你没脚,还没角!
蛇:你确定?
才华“杀”
龙:我的水性极好。传说大禹时期,我曾三度下凡帮助大禹治水,以尾巴画地成江。
蛇:我也不差啊!我们家族还有水蛇、海蛇呢!
龙:可是洪水来的时候,你逃之夭夭了吧?而且,我还会飞!
话说,龙似乎还有个更大的优势——会飞。言外之意,蛇不会飞?当我们再次把镜头从现实中的蛇转向神话中的蛇,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古代文献到底是怎么说“腾蛇”的
明代有文献记载过一种会飞的蛇,这种蛇叫“腾蛇”,又称“神蛇”“灵蛇”。不过,那时神魔小说流行,瞎编个啥蛇也正常吧?然而,顺着历史的时间轴往前捋,魏武帝曹操、西汉淮南王刘安,甚至先秦诸子百家里的孟子、韩非都提到过腾蛇。至于那部先秦第一奇书《山海经》的作者,更是一口气介绍了飞蛇(腾蛇)、化蛇、鸣蛇3种会飞的蛇。
腾蛇到底是什么生物?综合上述古代大佬的观点,大致如下:
腾蛇没有四肢,但是可以飞。腾蛇要凭借云雾来飞,一旦云雾消散,它就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很多人估计心中松了一口气:幸亏这是传说中的蛇,在现实世界里,要是哪天仰头一望,看到半空中有条蛇,那不得吓一大跳!
如果我告诉你,地球上或许没有腾蛇,但你仰望天空的时候,真的有可能看到一条“凌空”的蛇呢?
金花蛇:你们居然才发现会“飞”的我
这是一种叫金花蛇的“怪杰”,在全球范围内,它还有4种“亲戚”。通过金花蛇的档案,我们不难看出,它的确有几分像传说中的腾蛇。“

说起来你可能不太相信,拥有如此惊艳绝技的金花蛇,长期以来竟然没有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山海经》算是较早提到飞蛇(腾蛇)的先秦古籍了,从它成书的最晚年代算起,差不多两千年以后的1888年,才有一位叫阿尔弗雷德·奥托·赫茨的德国昆虫学家在我国境内采集到金花蛇的标本。后来,虽偶有金花蛇标本的报道,但大多是“只听蛇闻,未见蛇身”。
又过了近百年,金花蛇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被中国学者初步揭开神秘面纱。1985年夏日的一天,在云南大学生物系任教的何晓瑞先生,在西双版纳勐腊县一处居民点附近的女贞树上采得一号金花蛇标本。这是我国第一次报道的最为完整的成年雄性金花蛇标本。4年后,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先生应邀前往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访问,见到了百年前那位德国昆虫学家采集到的金花蛇标本,确认其产于我国海南。此后,由于金花蛇在我国稀少,相关记载也乏着墨,金花蛇又渐渐在人们的印象中模糊了。
2017年11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同一天下午,先后在园中发现两条金花蛇!经科学家研究,这些金花蛇在西双版纳植物园中有着稳定的种群活动,这反映了园内为金花蛇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温床”,说明园内生态日益改善。
那些被叫成“龙”的蛇

【青龙——翠青蛇】
在我国南方田间地头“隐居”的翠青蛇,因其纯绿的体色和修长的体形,在广东地区又被冠以“青龙”之名。
【小青龙——莽山原矛头蝮】
藏匿在湘粤交界的幽深大山中的莽山原矛头蝮,虽非通体绿色,但也凭借身上密布黄绿色斑纹,获得“小青龙”的美誉。
【过树龙——灰鼠蛇】
别看灰鼠蛇那黑、灰、棕的主色调外表显得有些土气,但是广东、广西的居民常能一览它在树上或灌丛中穿梭的英姿,被它迅捷无伦的行动速度深深折服,从而发自内心地尊称它一声“过树龙”。

呆萌系:“豆豆眼”阿拉伯沙蚺
比起大多数叫“蚺”或“蟒”的兄弟,阿拉伯沙蚺可太袖珍了,长度只有30多厘米。更逆天的是,它的眼睛长在脑瓜顶上,还是一双小小的“豆豆眼”,活脱脱一个萌货。不过,它的眼睛虽小,却炯炯有神,当身体埋在沙土里时,它全靠这露在沙土外的器官锁定猎物。

高冷系:绿瘦蛇的“忧郁”谁能懂
绿瘦蛇背部翠绿,身长如鞭,一双呈卵圆形的眼睛贼大,更气人的是,眼里长着“横置”的瞳孔。绿瘦蛇这与生俱来的忧郁眼神啊,不禁让人嫉妒——这位“绿美人”的基因也太好了吧!

戏精系:会装死的猪鼻蛇
受到巨大威胁时,东部猪鼻蛇身子一翻,肚皮朝上,睁着大眼,吐出舌头。这是干什么?装死呗。难怪它被诟病为“蛇界之耻”。有人曾观察到,一条东部猪鼻蛇装死了40分钟以上,确认危险解除后,又“复活”离开了。

【长“角”的蛇——角蝰】
角蝰的眼眶上有一对挺拔的“角”,看上去真像威风凛凛的龙角。其实,这是一种特化的鳞片。
【时光影像机】
蛇类中虽然不乏游泳好手,但相当一部分蛇还是无法对抗滔滔的洪水。1950年,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因持续暴雨引发洪水,一些人攀树躲避,结果与同样攀树避洪的蛇狭路相逢,不幸被蛇咬伤。

【有“脚”的蛇——蟒】
蛇类的四肢,并没有随其另类的进化而完全绝迹。蟒属的雄蛇在其泄殖腔的两边,有非常醒目的后肢残余,呈爪状,如果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仿佛一睹神话中龙爪的风采。

名称:金花蛇,又名“美丽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
分类:金花蛇属
外形特征:身形细长,因拥有一身美丽的金色花纹而得名。
分布范围:南亚、东南亚、东亚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或亚热带雨林,我国海南、福建、云南等地有这种蛇。
绝技:俗名“飞蛇”的它并非真的会“飞翔”,而是会“滑翔”——既能从一棵树滑翔并降落到另一棵树上,也能从树上滑翔并降落到地面上,滑翔距离可达100米。
特殊能力:
自“扁”身体。“起飞”前,金花蛇爬到枝头,将自身挂成伞柄状(J形),并如弹簧般收缩身体。身体“弹”出后,它再把自身压扁成原来的两倍宽。这样一来,它的身体上方就会有一个气压较低的涡流,它就像被“吸”了起来。
“点睛”摆动。滑翔时,金花蛇的身体还会不停摆动。实验结果表明,金花蛇不摆动身体也能滑翔,但容易“翻车”而坠地,摆动时则能很稳地滑翔。
彩蛋:“龙飞凤舞”变“蛇飞凤舞”?
我们常说“龙飞凤舞”,其实在早期,龙的地位似乎不如蛇,与凤凰比肩的是腾蛇,龙反而是陪衬。《韩非子》记载:黄帝曾经召集鬼神于西泰山之上,六条龙为黄帝挽车,蚩尤在前面开路,风伯雨师洒扫道路,虎狼和鬼神前呼后拥,腾蛇扶地,凤凰覆上,腾蛇与凤凰一上一下成并列之势。腾蛇已经被我们搞清楚了,那凤凰又是什么动物?后续再告诉你答案。




作者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历史自然博物馆专委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稿专家:史静耸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方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