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飞机的短暂辉煌
作者: 罗方扬传统火箭一般采用三级火箭的结构,第一级、第二级发射后抛弃,所以发射代价非常高昂。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定研发一种区别于传统火箭、能往返于近地轨道和地面间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它既能像传统火箭那样垂直起飞,又能像飞机那样在返回大气层后着陆。这就是航天飞机。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正式服役。随后30年间,美国的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5架航天飞机先后执行了100多次任务,帮助建造了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发射、回收和维修卫星的工作,并开展了其他空间科学研究。
航天飞机的主体是轨道飞行器,它不像三级火箭那样发射,而是利用外挂燃料箱和固体火箭助推器来获得推力。
轨道飞行器的前段是航天员座舱,分为上、中、下3层。上层为飞行控制室,可容纳8人。中层为中舱,也是供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下层为底舱,是安放各种设备的地方。
飞行器的中段为货舱,是放置各种人造地球卫星、探测器和大型实验设备的地方。货舱也可以装载大量物资进入太空,给空间站运送补给。货舱的上部可以张开,用于施放、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和探测器等航天器。航天员甚至还可以在货舱中对回收的航天器进行修理。
轨道飞行器的后段是用于控制飞行姿态的垂直尾翼,以及3台主发动机和2台轨道机动发动机。发动机的燃料,均在外挂燃料箱内。
航天飞机起飞时,外挂燃料箱和固体火箭助推器同时点火,产生巨大的推力。耗尽燃料后,火箭助推器和外挂燃料箱先后分离脱落。此刻,航天飞机已在100千米以上的高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了。
出于和美国进行太空军备竞赛的目的,苏联也制造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苏联解体之前,暴风雪号进行了唯一一次试飞。此图展现了美、苏两架航天飞机飞翔在太空中的样子,背景是行星状星云。
太空航行总是充满了风险。自航天飞机诞生之日起,它们似乎就命途多舛,大小事故接连不断,最终不得不退出了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