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有性格吗

作者: 吉尔·比尔尼特

拥有固定的性格有助于动物群体的稳定——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因为鲜明的性格是具有识别功能的个体特征。

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开始,人类就一直试图找到每个人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为什么性格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古希腊人曾试图用人的体液来解释人类的性格。他们认为,人体内的黏液、黑色和黄色的胆汁及血液这4种体液的比例,决定了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性格——要么积极乐观,要么脾气暴躁,要么阴郁冷漠……

这种想法听起来异想天开,也是错误的,但是人类的性格确实与人体的内在因素有关。儿童在非常年幼时就会表现出性格差异,例如不同儿童在情绪、活动水平和对新事物的反应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每个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性格也会受到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受教育水平等。即使是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兄弟姐妹,最终也会发展出不同的性格,更别说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人类的性格,并为性格分类。一种广为人知的分类方法叫作“人格五因素模型”(FFM),这种理论认为,所有人的性格特征都可以通过5个因素来描述:开放性、公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从外向性方面来看,如果某些人喜欢与人接触,在社交活动中很积极,那么他们的性格通常被归类为外向型。而那些不喜欢与外界过多接触、比较安静和谨慎的人,则通常被归类为内向型。从神经质方面来看,高神经质的人比低神经质的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强烈,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

尽管我们通常认为性格是人类所特有的,但在黑猩猩、猪和章鱼等动物身上,科学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性格特征。比如,黑猩猩和人类一样,有的比较冲动,有的比较谨慎,有的比较活跃,有的比较安静。 此外,一些蛇有火热的性情,而另一些蛇则比较温和。

科学家之所以对动物的性格感兴趣,是因为通过分析动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与行为。例如,动物的性格差异影响着动物个体的存活率。越是勇敢(更偏向于冒险捕食)的蜜鸟,在幼年时期的存活率越高。

此外,动物的性格也会影响它们对配偶的选择。科学家发现,在欧亚大山雀种群中, 适应能力相似的个体交配后抚育的后代,健康状况更良好、繁殖率更高。

动物的性格对种群数量和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因为性格特征决定了动物个体在行为模式、栖息地利用、食物选择以及捕食策略等方面的差异。

在演化过程中,动物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答案要在未来才能揭晓。

假如动物也有“同学聚会”

数十年后,当你去参加同学聚会时,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虽然多年未见,但是你的同学们给你的感觉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当然,从表面上看,他们可能有了皱纹,体形也发生了变化,但在内心,他们仍然是你曾经熟悉的那些同学。

如果动物也举行“同学聚会”,它们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许多研究表明,黑猩猩、鬣狗等多种动物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性格,与人类非常相似。

动物有性格吗0

火山的3种类型

动物有性格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