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真人手办

作者: 陆燕

我的电脑桌上放着一个透明盒子,里面装着用黏土做成的微笑版迷你真人手办。每当坐在电脑前,看到缩小版的“自己”,我就会想到他——小立。这不,过年了,他又给我来电报平安、送祝福了。得知他在老家东北一切安好时,我感到很欣慰,思绪也不禁飘向远方。

初识的他:腼腆害羞,家境坎坷

小立是五年级时从外地转学过来的,估计是初次见面,他有些害羞,一直躲在妈妈身后。

按照往常的惯例,我班欢迎新成员加入的流程是:自我介绍——才艺特长展示——互动问答。小立一直低着头,没说几句,就已经紧张到捏着衣角,不知该如何是好。看到他局促不安的神情,我示意孩子们鼓掌解围,班委们也很默契,机灵地喊着“欢迎,欢迎!”

可这样的热情并没有感化到他,他依然木讷地站在那儿。课后,班委们轮番和他搭讪,均无效果。他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默不作声地专注于一件事。

过了几天,小立因为头晕请假,没来上学,我有些担心,决定周末去看望他。

来到小立家,我才了解到他特殊的家庭情况:小立妈妈经历了两段失败的婚姻,小立的亲生父亲前不久离开了人世,小立妈妈心灵受到了较严重的创伤,就把老二小立扔给了在南通的妹妹、妹夫照顾,独自一人四处打工,经常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待个一两天,然后又悄然离开。小立还有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在外地上班,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

“缺少父爱母爱,寄人篱下,难怪有些不合群。”我心里想着,不免有些心疼这个年仅12岁的孩子。

振作的他:挖掘价值,悦纳自己

“小立,老师知道你心里难受,”我缓缓地说道,“爸爸离开你了,妈妈又不在你身边,你觉得自己是个没人疼爱的孩子,是吗?”

我隐约看见小立眼眶里闪着泪花。

这是一致性沟通的第一步:接纳他的情绪,肯定他的感受,共情共鸣,建立情感链接。

“孩子,想哭就哭吧,哭出来也许好受些。你加入了我们的班集体,就相当于老师的孩子、同学们的兄弟,这两天你没来上学,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担心你。受大家委托,今天我还把小伙伴们的思念带过来了。”我边说边从手机里翻找提前录好的视频。

在视频中,班长小惜说:“小立,这几天你没来上学,大家都很想念你。我相信只要勇敢,就能战胜疾病,我们和老师都会为你加油的。”

学习委员小源说:“小立,学习方面你不要担心,我已经制定好计划表,到时老师和小伙伴们会一起帮你补课的。”

最后,全班师生一同比心,齐说:“小立,五1班等你归来。加油!”

“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身后有五1班的全体老师和同学,我们陪同你一起战胜困难,好吗?”我鼓励道。

小立欲言又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他已经被打动了,只是不善言辞。

这是第二步: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予正向、积极的引导,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被爱与被关心。

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用超轻粘土制作的小玩意儿,每个作品都栩栩如生、别具一格。

“这些都是你制作的吗?”我好奇地问道。

他点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亮光。

难怪课间他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地观察花草树木,原来是个善于观察、心思细腻的孩子。“你能再制作些带来给小伙伴们欣赏吗?”我诚恳地问道。

他一个劲儿地点头,眼角露出些许笑意。

这是第三步:探索解决方案,借助他的特长,激发他的自信心,引导他宣泄不良情绪。

迷失的他:沉迷网络,自暴自弃

周一的早晨,小立如约来上学了。这是他入校来头一次主动向我问好,感觉到我们的关系又拉近了几分,我心中窃喜。

正当我为运用萨提亚的一致性沟通初见成效而沾沾自喜时,事情却没有朝着我期待的方向发展。

班委隔三差五和我反映:但凡隔夜收的作业,小立不是说忘带,就是说找不到;当堂练习,全说不会。

“会不会因为学习强度太大了,他基础薄弱,还不适应,才出现破罐子破摔?”我心里思量着。

小立的各种摆烂让我有些犯难。可是,还没等我采取措施,让人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一早晨,小立在升旗仪式时晕倒了,原因是没吃早饭饿晕了。

我联系小立小姨后才得知,小立每晚沉迷于手机游戏,导致早上起得较迟,常常来不及吃早饭。小姨虽知道不能这样惯着他,但小立正值青春叛逆期,外加上一次头晕不愿上学的事件,让小姨也不敢多说什么。这回总算找到他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真正源头了。不过,要戒掉网瘾是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觉醒的他:幡然悔悟,迷途知返

如何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比网络游戏更有意思,更能吸引学生呢?

“超轻粘土也许可以。”我脑中蹦出一个大胆的猜想。

我将上次家访时在小立家拍的精美作品照制作成微视频,课后循环播放。

孩子们纷纷凑到屏幕前,边指边激动地喊道:“我最喜欢这款冰墩墩和雪融融,实在太可爱啦!”

“真想舔一口这个冰淇淋。”

“哈哈哈,谁制作的?很逼真呢!”

…………

当孩子们得知创作者是小立时,有的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有的跑到他身边夸赞他“深藏不露”,还有些兴趣相投的已经迫不及待地围着小立进行“技术交流”呢!

看着小立脸涨得通红、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我告诉孩子们,本月我们将一起“玩转超轻粘土”,月底将粘土作品义卖活动所得善款捐给小明同学(隔壁班一位天生重度听力损失,依赖助听器与人沟通,家庭经济困难但勤奋好学的男孩)。瞬间,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并积极筹备起来,课间小立也开始和同伴们走得近了。

孩子们合作创造出许多有新意的作品,而小立的作品再次让我们眼前一亮。他为每位老师和同学都制作了一个“迷你真人手办”,把每个人的气质、特点、表情,就连着装、发型都拿捏得十分到位。每个人都能识别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其他班级同学、老师得知后,纷纷来找小立“量身定制”。一时间小立成了校园“名人”,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爱心义卖销售冠军,并作为班级代表之一,和我一同带着“爱心”前往小明家。一路上,我看到他自信的笑容不时从嘴角的小酒窝里溢出来,漾及满脸。

小明家虽简陋拥挤,但屋内贴满了各种奖状、励志名言、目标打卡表、反思记录单等。几个孩子很开心地聊起了各自的梦想……

未来的他:自立自强,积极向上

也许是被小明不幸的遭遇触动了,也许是折服于小明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也许是“超轻粘土”激起了他为梦想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不管怎样,大家都说小立变了,变得更阳光、更自信了,还和众多同学成了好伙伴。

尽管他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还有不少差距,但是已经能主动提问、自觉学习了。当科任老师或班委因为他没有交作业而做出失望的表情时,他会知错就改,立马补好。

很多事情,他都愿意与我分享。他说,他已和小伙伴们约定好一起努力,以后在同一所大学继续做同学。

小立的妈妈兴奋地告诉我,小立常常和她讲励志的故事,劝慰她要坚强;逢年过节,小立都要和远在他乡、同母异父的哥哥视频通话,替她关心哥哥的冷暖;周末,小立会帮助小姨照顾表弟,指导表弟阅读、运动、劳动,做好表弟的榜样……

虽然因租房等问题,小立最终还是回老家上中学了,但从小立的来信中,我能感受到他更加独立自主、乐观开朗了,这股强大的正能量磁场会激励他积极向上,相信未来的他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后来,我在处理班级很多事务时都用到了“一致性沟通”,借助孩子们的特长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而且屡试不爽。它让我将自己、他人与情境放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儿童感受到被需要,从而找到价值感、归属感、惬意感,让我和儿童一同绽放自主、幸福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郭里园新村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