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作者: 楚白白

亲爱的何竹白: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顺问日安。

好久不见。我这里一切都好,你呢?

我坐在窗前,读完了前日你寄给我的信。现在,我正在给你写这封回信。

昨夜初逢骤雨,隐约雷鸣,狂风大作,湖南的天气有些“癫狂”,今日它又恢复了昨日的日头,晒得很。还是有些像夏天。可惜,近几年的春没有了早年的味道,春夏也没有了明显的分界。说起过去,我想起多年前和小伙伴在油菜花地玩耍的场景。刚刚吹过的那阵风和那时的风的味道一样。呼,莫名有些怀念小时候了。

或许是逝去的童年抓住了我,我想起《城南旧事》这本书,被它感动,大抵是因为这本书的自序,又或者是因为书中的人情味。冷暖交替,悲喜交集。“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像极了张嘉佳《云边有个小卖部》里的话:“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或许小有遗憾,但这就是人生。

那么,在你小有遗憾的人生里,还记得上次是因为什么而感动吗?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如何令今天的孩子感动?”

我仍然记得,读到这个问题时的触动,好似在我的心脏上拨动了一根弦,避无所避。我确信我被问题击中了。在过去的时间里,我都在想“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到底是应该大有作为还是顺其自然,到底是应该落落大方还是含蓄内敛。现在的我更想成为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其他加之于我的期望或者我曾羡慕的其他。我从未认真地想过这样的问题:如何令自己——一个大点儿的孩子感动。

我自认为还是能够被感动的。又或者,我并没有成为一个大人,我的心底从前至此,就是小孩。小孩,是容易被感动的。能够被感动,于我来说,是并未踏进鲁迅先生笔下那群淡漠悲观的看客队伍,依旧保持着真、善、美和道义,希望与信念并存,有着永恒的力量。

我上次这般泪流满面是在前日,在车站送别弟弟时。

我人生中的两大显性命题:死亡和离别。它们犹如两座大山,压稳我的两边肩,我侥幸借此得以不倒。我惧怕死亡,可倘若是为了那些我珍视的人和事物,我也能够从容面对死亡。而离别,或许是我尚未完全参透的部分,我是那样害怕离别。

前日,弟弟同母亲争执了一番,各执己见,母亲劝解弟弟无果,弟弟固执地前往车站,要去外地散心。弟弟只要我一人前去送别,还说其他人不准跟去。弟弟是个倔脾气,我又放心不下他。他脚步很快,我连走带跑地跟在他旁边,除了我问他答、他说我应,路上就只听得见南来北往的车鸣声。我让他等我,折返去买他爱吃的零食,转身,对上他欣喜的眼神,我止不住地哭泣。明明不是一别难见,明明距离也不远,可在这一时刻,离别的时间被无限拉长,我为这一刻痛哭流涕。弟弟对我说:“你先回家吧,你待在这里我无法安心地出门。”我想他可以好好散散心,所以我还是成了被离别的人。我在外地上学后,最希望弟弟健康快乐,有人陪伴,有人倾听。可那日弟弟却说:“我说了,你们也不会懂。”人是需要被理解的,我被弟弟的话感动,感同身受到他这么久的孤独,以及沉默寡言的他对我们的爱。

你在上封信中对我说,你并没有一个年轻人应有的狂妄和激情,“我的内心时常住着一个迟暮的老人”。但是,生命是最难以说明的,当你和那个不幸身患绝症的朋友日日相互吐露心声、相互支撑的时候,我无比相信你们在往后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那些难熬但熬过去的日子而感动。

回到最初的问题:还记得你上次是因为什么而感动吗?千千万万次,希望我们仍然有被感动的力量,仍然做一个小孩。

最后,亲爱的朋友,眠食诸希珍重!

楚白白

搁笔

上一篇: 很久很旧的小书店
下一篇: 我只是个过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