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上的湖泊

作者: 瑶华

在人们心目中,全球最大的非极地沙漠——撒哈拉沙漠是一片炎热干旱的不毛之地。然而,在撒哈拉沙漠南缘却隐藏着一片规模可观的湖泊群,形成了在全世界沙漠环境中绝无仅有的水系。它就是乌尼昂加湖泊群。乌尼昂加湖泊群由18个大小不等的湖泊组成,湖水总面积达20平方千米。在灼热的阳光下,各个湖泊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斑斓色调,有的深蓝如海,有的碧绿如玉,还有的泛出微红。这些颜色是湖水中的矿物质沉积、阳光折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根据不同湖泊的位置,乌尼昂加湖泊群通常分为两组湖泊群:大乌尼昂加湖泊群和小乌尼昂加湖泊群。大乌尼昂加湖泊群由4个湖泊组成,最大的湖是咸水湖,面积约3.5平方千米,在撒哈拉沙漠的水域中首屈一指,每年蒸发量相当于当地降雨量的2 000倍。因为湖中盐度较高,仅有少量微生物和藻类存活,所以吸引了以藻类为食的鸟儿。它们在咸水湖中用餐,再飞到附近的淡水湖清洗羽毛上的盐分。小乌尼昂加湖泊群由14个湖泊组成,掩映在沙丘之间,最大的湖是淡水湖,面积约4.3平方千米。小乌尼昂加湖泊群几乎一半的湖泊表面都被茂盛的芦苇和香蒲覆盖,阳光纵然强烈,也难以直射到水面上,大大减少了蒸发率,为湖中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期,乌尼昂加湖泊群的水位都保持基本稳定,这得益于地下水的稳定补给。在15 000年前,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草原,气候湿润,今天的乌尼昂加湖泊群就是当时一个大湖的遗址。100 000年间,降雨渗入地表,蓄积成地下水,最终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含水层。对乌尼昂加湖泊群湖底深层沉积物的研究表明,从公元前5 600年到公元前2 700年这段时间内,草原逐渐变得干旱,最终变为沙漠,沙丘移动到湖中,将原本的大湖分割成十几个小湖。乌尼昂加湖泊群附近的恩内迪地区,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址,7 000年前的古代岩画展示了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动物形象。考古发现,遭遇撒哈拉地区从草原变为沙漠的先民曾经建起屏障,试图阻止风沙掩埋农作物,但最终还是被湮没在沙海之中。

乌尼昂加湖泊群能够及时补充地下水,其中的咸水湖功不可没。咸水湖的水面没有植被覆盖,蒸发速度较快,湖水的密度也更大,和湖泊之间的沙丘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渗透系统。临近的淡水湖里的水透过可渗透的沙丘屏障,缓缓地渗入咸水湖,促使淡水湖不断从地下含水层吸入更多的水,以保持自身水位的平衡,延续数千年而不干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