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就是沟通的开始
作者: 王新芳第37届伦敦国际奖公布了赛事获奖结果,点石数码出品的《又见长安》荣获“最佳视觉效果金奖”。
大气磅礴的主色调,黑色、金色与红色产生强烈的对比。武生花脸衣服,武旦戴盔插翎。腰身一转,衣袖飞扬,水花溅舞,柔似绸带。两枪对峙,彰显力量之感,泼天水幕,更显细节之功。动作与特效相得益彰,节奏配合恰如其分。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如山水泼墨,诉说着盛世繁华。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但不知何时,被贴上了陈旧、过时的标签。《又见长安》把京剧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合,用水滴元素再现国粹,独特的“中国之美”征服了全球网友,在互联网上实现了过亿次的播放量,不少网民赞道“太牛了”!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又见长安》打破了京剧“水墨丹青”的传统印象,大胆采用了高饱和、高对比度的色彩,配合现代流体特效,画面张力十足。《又见长安》采用超凡的动作捕捉技术,成功捕捉到戏服的飘逸与角色的动作细节,流体动力学的模拟计算,让水元素与人物动作达到完美的协调和统一,带来了水流飞天的瑰丽画面。配乐将京剧唱腔与现代电子乐巧妙地融合,冲突的音乐元素碰撞出和谐的火花。跨越时空的艺术瑰宝被赋予时尚潮流的外衣,既传神写意,又动感时尚。
用中国创意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惊艳四座。《又见长安》获得成功的背后,当然少不了下苦功夫。
首先,是诸多动作的编排。京剧在台上的正常表演,与影视拍摄中的动作要求完全不同。在正式录制之前,点石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特殊的“编舞”,将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表演内容分解开来,重新编排,要求既要打破观众对京剧的刻板印象,又要精准地使用京剧里的动作,还要具备观赏性、震撼力和韵律感。
其次,为了作品的完整呈现,点石团队需要把京剧服装所有的部件全部捕捉下来。导演邓博弘表示:“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款软件或者硬件,可以去捕捉京剧的戏服。因为穿着京剧戏服的人体形状不规则,雉尾翎、靠旗这些元素都加大了数据捕捉的难度,而这个难度,可以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为了实现完美的视觉效果,点石团队采用了六百多个动捕点,经过多次测试之后才确定动作捕捉方案。
另外,流体动力学的运算也是点石团队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固态服装的色彩通过演员的动作体现出来,与液态的颜料流体相融合,而流体是特效中最难的类型,并且要将水元素与复杂的人体动作组合起来,将实拍的舞蹈动作和电脑中的虚拟特效相结合无疑是难上加难。点石团队在前期的设计与计算上花费了大量的准备时间。拍摄后,点石团队用了七个多月完成对位、特效,用了五个月完成后期合成。为了保证物体之间有正确的交互,点石团队进行多层次、多区域的反复解算。一个起初可能只有八十个物体的动作,在最终完成解算、分离、整合后,竟有三百多层的渲染合成。
如此震撼、唯美的画面,点石团队以创新的手法诠释传统艺术魅力,既让国内观众拍案叫绝,又让海外观众赞叹不已。也许,正是一次又一次传统文化被中国人看见,被外国人看见,才最终搭建起中外沟通桥梁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短片的成功传递了这样一个理念:看见,就是沟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