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鲷:辛勤耕作的“海底农夫”
作者: 陈艳红“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在广阔神秘的海洋里,生活着无数神奇的生物,比如“海底农夫”雀鲷,一种外表较漂亮、智商较出众的鱼,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会种植的鱼。
雀鲷生活在岩石和珊瑚礁间,以附着在珊瑚礁上的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和藻类等为食。它们常常会选择合适的海底区域,利用小巧灵活的身体,辛勤地建造和维护自己的巢穴。就像农夫精心耕耘自己的农场一样,雀鲷会把一些藻类或其他海洋植物移植到巢穴周围,细心呵护它们生长。
而除了供应食物,农场也是雀鲷繁衍、栖息和藏身之所。尤其是夜晚,雀鲷会躲进珊瑚礁或海藻丛中,既是为了休息,又是为了避险。雀鲷在夜里需要面对的主要威胁之一就是电鳐。电鳐身上有一对发电器官,能电击敌人或猎物,大型电鳐发出的电流甚至能将成人击倒。一旦遇到电鳐,雀鲷只能躲进农场,以免受到伤害。
为了获得食物和庇护,雀鲷每天都认真地照看和保护着自己的农场。由于生理等原因,雀鲷偏爱一些比其他藻类生存能力弱的品种。比如,黑眶锯雀鲷以藻类为食,但它胃里没有纤维素酶,无法快速消化藻类,所以必须限制自己的饮食,只能吃些纤弱的藻类,尤其是红藻。因此,雀鲷会开辟自己的海藻地,里面只保留自己喜爱的几种藻类,并将其他不需要的所有植物都咬除掉,就像除草一样。雀鲷甚至会将藻类修剪到只剩两三厘米长,然后让其继续生长,直到成熟。而这些生存能力不足的藻类,有了雀鲷的管理和保护,便能更好地存活和生长。
雀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经常巡视农场,赶走那些不速之客。一旦发现“入侵者”,不论大小,雀鲷都会立即发动攻击,将其吃掉或驱离,而其中最让雀鲷头疼的就是海胆。海胆满身尖刺,数量众多,会大量啃食雀鲷精心栽培的海藻,严重破坏农场。为清理贪婪且破坏性强的海胆,雀鲷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海胆通常是白天隐蔽,夜间活动,与雀鲷的作息恰好相反。不管雀鲷白天多么努力地把那些不速之客赶走,到了夜里,趁着雀鲷休息之时,海胆又来吃“自助餐”了。
当然,聪明的雀鲷也不会坐以待毙。除了不辞辛劳地亲自驱离海胆,雀鲷还会请外援。海胆营养又美味,很受人类喜爱。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雀鲷发现人类只要从它这里游过,农场里面的海胆数量就会锐减,雀鲷似乎逐渐意识到海胆是人类的食物。于是,每当有人类到海里采捞海胆时,一群雀鲷就会欢欣雀跃地游到人类身边,左右晃动,引导人类去它的农场,仿佛在说:“快来,快来,我那里的海胆又大又多。”借人类之手除掉敌人,雀鲷又多了“海胆引路鱼”的称号。可如果没有人类来附近采捞海胆呢?这时,狡猾的雀鲷还会“祸水东引”,将自家农场里的海胆叼到其他雀鲷的农场里,让海胆去那边搞破坏,从而保护自己的农场。
另外,有些雀鲷还会驯养“打工仔”。比如长鳍雀鲷会像人类驯化家畜一样,驯化一些糠虾来给海藻施肥。领地意识很强的长鳍雀鲷会将所有闯入农场的生物全部驱赶出境,除了糠虾。而受到保护的糠虾会在农场大量繁殖,它们的排泄物能为海藻提供养分,令其茁壮生长。这也算是一种“双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