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茉莉,花开清辉里
作者: 杨世诚偶然之间常有惊喜出现。
夏天,有一次去杨家窝新村陪伴母亲,我见到了久违的紫茉莉。
杨家窝新村西邻五井镇人民政府。五井镇人民政府西边是东升村,隔一条南北走向的莲花山路,南低北高。莲花山路很宽,靠近东升村一侧的路边,墙角,篱畔,几株紫茉莉花开成片。不过四五株紫茉莉而已,居然开出了花海的阵势,恣意,张扬,开满墙角,依然嫌地盘不够,举着粉紫色小喇叭伸出篱笆。
和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等植物一样,紫茉莉也是城市、乡村常见的植物。它的花以粉紫色居多,黄色常见,白色偶尔可见。
粉紫色各有深浅,浅者如樱花、杏花的颜色,淡淡的粉;深者如桃红、茜红。黄是明黄,迎春花、连翘花的颜色。白是雪白,冰肌玉骨,不多见。
最为奇特的是一花两色甚至多色。常见的紫粉色花瓣上,绘着一条或几条宽窄不等的黄丝带、白丝带,细若蛛丝,宽如小指。也有紫黄、紫白、粉黄各半者。还有一种是以紫或黄为底色,散落着星星点点大小不一的杂色……风吹过,花儿摇曳生姿,千般妖娆,万种风情。
紫茉莉的名字,囊括了花色与花香的含义。它还有诸多俗名,如野茉莉、胭脂花、地雷花、煮饭花等。俗名多,一是说明分布广,二是说明与人亲近。
野茉莉,一个“野”字,形象地彰显出其性格——无拘无束,全身散发着热腾腾的野性。花儿凋落后,结出的果实酷似一颗颗黑色的小地雷,这应该是它被称为地雷花的原因。胭脂花好理解,这粉艳艳的花儿可当胭脂涂抹。煮饭花的由来有些奇怪,是因为花开时分到了煮饭时间吗?花儿黄昏开放,该是晚饭吧。
传说,百花仙子召集众花开会,让众花选定绽放的时间,很多花选择了白天,在阳光下争奇斗艳。唯独紫茉莉默默无言。百花仙子问其缘由,紫茉莉说,大家都去陪太阳了,月亮孤单,它要陪伴月亮,所以选择从傍晚绽放至凌晨。紫茉莉的壮举深得称赞,于是它的花期比一般花要长。从此,紫茉莉在太阳落山时准时绽放,露出笑脸。紫茉莉盛开,没有蜜蜂围绕,没有蝴蝶相伴,只有溶溶的月色。紫茉莉,花开清辉里。
复垦前的杨家窝村,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更是我的精神家园。这里家家是平房,门前几乎都有小菜园或小花园,用木条扎成篱笆,或者用红砖垒砌出一圈矮矮的围墙,或者无遮无拦地敞开着。
菜园里多是豆角、黄瓜、西红柿,花园里除了月季、蔷薇、美人蕉,边角上都有几株紫茉莉。紫茉莉无处不在的野性和强悍的生命力,加上绚丽明艳的色彩,留在了我的童年。
紫茉莉结出的一颗颗“小地雷”,盛满了年少时的快乐。独自一人玩时,我常抓一把“小地雷”,慢慢松开手,“小地雷”下雨般落进桶里或盆里,听着“哗啦啦”的声音,小小的心灵便不再孤单。人多时有多人的玩法,我们在地上画一个圈,把“小地雷”当成弹珠,对准圆圈弹过去,谁弹进圈里的多,谁就赢。几个小伙伴趴在地上,两手泥,一身汗,却玩得不亦乐乎。童年的快乐,简单而纯粹。
从杨家窝村到杨家窝新村,杂乱的平房变成了整洁的楼房,紫茉莉淡出了我的视线,但记忆中的紫茉莉常常闪现。没想到,相隔不远的邻村,紫茉莉一点儿不寂寞,热热闹闹,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播、自衍、自由、自在,夜来暗香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