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七步诗”
作者: 丁然说起曹植的那首《七步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唐朝,也曾出现过一首诗,堪称唐朝版的《七步诗》,这首诗,便是武则天儿子李贤写的《黄台瓜辞》。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一共有四个儿子,章怀太子李贤为武则天次子。李贤从小聪明伶俐,才思敏捷,深受李治喜爱。李治不仅在大家面前公开夸赞李贤读书用心,天性机敏,连安排在李贤身边的伴读书童,都是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才子王勃。由此可见,李治对李贤的期望之深。
而在李贤当太子前,身处太子之位的是武则天的长子,即李贤的亲哥哥李弘。李弘天性善良,待人宽厚,为人处世与母亲武则天冷酷狠辣的政治手段格格不入。当年武则天因与萧淑妃争夺皇后之位而结怨,在成功上位后,武则天不仅把萧淑妃狠狠打了一百大杖,还命人将其投入酒缸活活溺死。就连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也被迫幽禁深宫不得出嫁。
李弘见此情景,同情两位公主的遭遇,便想替这两位同父异母的姐姐鸣不平。于是,他主动向母亲武则天上书求情,希望能够让她们出宫嫁人,有一个好的归宿。武则天因此大怒,对李弘心生不满。
后来,唐高宗李治病痛加重,无法独自理政,武则天以天后的名义代理朝政。而此时,太子李弘的身份就成了武则天在攀登权力巅峰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为了扫清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武则天不惜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痛下杀手,以毒酒鸩杀。
李弘死后,李贤继位皇太子。可没过多久,宫中就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而是武则天姐姐与唐高宗的骨肉。恰好武则天宠信的江湖术士又对她说李贤的面相不适合做太子,倒是李贤的两位弟弟更有人君之相。李贤顿时不寒而栗。他想起了哥哥李弘的结局,想起了母后的狠辣手段,又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
就在这时,武则天给李贤送来了《少阳政范》《孝子传》两本书,指责李贤不仅不会好好当太子,而且连儿子也当不好。这下李贤明白了,自己早已成为母后的眼中钉,自感命不久矣的李贤在这个时候,无比悲凉地写下了《黄台瓜辞》,希望可以唤醒武则天的母爱: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黄台下种着瓜,到了收获的季节,藤蔓上结下了累累果实。摘去一个瓜,可能会使其他的瓜更好地生长;再摘去一个瓜,这根藤蔓上的瓜可就不多了。倘若一直摘下去,等到最后一个瓜都没有的时候,就只能抱着光秃秃的藤蔓回去了。
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是想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人,身处流言蜚语之中的李贤,只能在诗中通过瓜果比喻,劝母亲念及骨肉之情,不要对亲生儿子赶尽杀绝。其寓意与曹植的《七步诗》不谋而合。
但李贤的这首肺腑之诗并没有打动眼里只有权力的武则天,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自己的权势与地位,她命令手下诬告李贤犯上作乱,先是将李贤流放巴州,最后又派酷吏赶往巴州,逼迫李贤自尽。
一首短短的《黄台瓜辞》,既写出了帝王家的无情,又写出了骨肉相逼的无奈与冷漠,也让我们得以通过一首小诗,探得历史车轮行进当中的一粒尘埃扬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