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的时代价值和建设路径

作者: 甘俊锐

名人故居的时代价值和建设路径0

名人故居,作为名人生活与成长的见证,不仅是其个人历史的物质载体,更是城市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文章以黄仲则故居建设为例,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名人故居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旨在为名人故居的保护、研究与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名人故居,是指名人出生地或较长时间居住生活过的地方,可以直观展示名人的生平经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古代名人名家自身的志向、气度与爱好,往往会投射到其所居住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名人故居的居住环境、结构、家具摆放乃至院落中一花一草一木的陈设,了解名人的行为举止、坐卧起居、音容笑貌,推知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揣测其在面临人生、事业乃至国家命运转折时所处的现实环境。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的传承之地、教育资源的宝库。而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人故居是特定类型的人物类场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开发价值与现实意义,承担着见证人物风采、记录历史脉络、传播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县(今江苏常州市天宁区)人,“毗陵七子”之一,著有《两当轩集》。袁枚称黄仲则为“今李白”,包世臣更是赞他为“乾隆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名人故居管理中心)隶属于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辖三个革命人物类场馆: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恽代英纪念馆,管理三个名人故居:吕思勉故居、洪亮吉故居、黄仲则故居,并且承担宣传教育、研究保护、活化利用等工作。黄仲则故居(如图1所示)为常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马山埠神仙观弄1号。该故居为黄氏家族世代居住之所,而位于西侧厢房的“两当轩”,就是黄仲则“沉酣经籍、融液子史、咳唾珠玉”之地。该故居内现有包括《两当轩集》全套藏书在内的文物224件(套)。

该故居围绕黄仲则及其生平、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以“两当轩”主体建筑(如下页图3所示)和名人文物作为馆藏资源。常州三杰纪念馆在对黄仲则故居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同时,不断探究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黄仲则故居不仅是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三百多年来对黄仲则及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动见证。作为黄仲则文化遗留的一部分,该故居不仅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性、不可复制性,而且深刻体现了常州文脉的深度与广度,在无形中展现了“诗国常州”的独特城市魅力。

为了更好地建设、保护和活化利用名人故居宝贵的文化遗产,黄仲则故居致力于盘活本土名人故居资源,彰显名人故居的时代价值与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黄仲则及其历史时代背景的研究工作,丰富博物馆、名人故居的内涵,推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还能引发社会的广泛共鸣。通过这样的努力,常州三杰纪念馆期望为新时代文化事业贡献力量,让历史的光辉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闪耀。

名人故居的时代价值与研究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与著名人物有关的实物、代表性建筑受国家保护。随着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系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相关部门逐渐强化对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名人故居的保护与规范管理。这一变化折射出党和政府对名人故居的高度重视。因此,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既是对特定历史时代建筑的保护,又能探索名人事迹、延续名人精神。此外,名人故居对建设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核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最具地域文化影响力的场所之一。

在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名人故居纪念馆承担着传承人物精神、弘扬历史文化、推动城市文旅融合等诸多任务。它不是简单的人物住所,而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名人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可以说,名人故居的价值不因岁月变迁而改变。唯有不断深入研究、挖掘文化资源,跟随时代、社会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另外,研究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切入视角和表达方式,以更符合新时代审美的形式向公众宣传推广,为名人故居纪念馆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党和国家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博场所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研究、传承的重要阵地。这要求博物馆、纪念馆在文博工作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并在时代发展中强化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坚持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相互塑造、共同彰显,积极开发文物主题游径研学活动,深入开展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这不仅是传播优秀文化精神的关键途径,也是深化城市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名人故居不仅是构筑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的闪亮名片,向世人展示着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每一座名人故居背后,都蕴含着人物的精神内核,这些故事或精神都将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实现文化与现实的相互转化与相互促进。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名人故居的时代价值不断更新,成为新时代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通过展览、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公众得以近距离接触名人,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对城市历史的尊重。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有助于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还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保持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和历史连续性。

新时代黄仲则故居建设实践路径

黄仲则一生忧国忧民,经常用自己的作品抒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仲则故居作为黄仲则出生之地、研读之所与栖身之处,是其爱国思想与文学造诣的物质承载。做好故居、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对进一步推进其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思想精神的深度研究,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故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名人故居不仅是一处建筑,更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因此,管理单位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这包括对建筑主体的每一个角落以及所有相关附属物件的细致勘测。工作人员在养护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保存好文字、图片、影音等相关材料,严格遵循“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原则,以确保故居的结构稳定、状态良好,让这处充满故事和爱国情感的建筑能够长久地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讲述它的历史。

加强馆藏文物的保管工作。面对文物的日益损耗,管理单位需要紧跟时代发展与技术更新,建设专业化库房,做好保管工作,配合文物类型定制无害化囊匣,进行精细管理。迈入信息化时代后,纪念馆要加快构建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的步伐,利用网络数据配合各部门规范化协调工作。黄仲则故居上下整体同步实施智慧化建设:依托黄仲则诗词研究会、常州名人研究会等的研究成果,打造数字化文物平台;借助裸眼3D影像、5G+AR/VR等高科技数字技术,搭建云端展示平台。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名人文化基因和思想情感的跨时空共享,满足公众线上云展览、线下实物参观的多样化需求。

挖掘馆藏资源,丰富研究成果。黄仲则故居开展了一系列黄仲则及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以深化拓展学术研究工作,不断加强与其他场馆、研究单位院校的合作与联动。同时,依托学术成果举办“黄仲则生平事迹展”“月有八相 诗分四季 别后三生 百无一用@是书生文博展”“毗陵七子——黄仲则书法作品展”“孤独的星辰——清代李白黄仲则”“黄仲则与洪亮吉”等一系列主题展览,不断拓宽社会群体参与面,并在展览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展教融合,寓教于展。

坚持打造故居品牌,提高名人知名度,加大对外宣传名人故居IP的力度,以文旅结合的形式宣传历史文化,讲好本土故事。2024年是黄仲则诞辰275周年,黄仲则故居以此节点为契机,打造“纪念馆里的小剧场”文旅品牌,相继推出《天才诗人》《龙城诗韵》《白袷少年》等10部沉浸式情景剧,利用故居建筑整体布景,展现黄仲则的为民情怀、理想抱负,让游客在参观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活动开展后,吸引近5000名青少年走进故居,助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活动。开展“龙年游龙城红色‘1+N’实境思政课”研学活动,其中,有一半线路以黄仲则故居为主题或者起点,包括“诗国常州”“敢为天下先”“重走秋白上学路”“跟着先贤游常州”等,并结合高科技体验、沉浸式演出、非遗手作、古今对话、参观互动等多个环节,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感、获得感、体验感,让他们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悟。该线路还入选国家文物局“大思政课”优质精品项目名单、由沪苏浙皖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发布的“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TOP20名单、江苏省第二届“博物知旅”研学线路50强名单。另外,还推出常州三杰纪念馆首个名人故居文化沙龙“仲则学堂”讲座,将本土文化、国学历史、科普知识进行生动展现,实现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其在盘活文物资源,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的同时,还成功扩大了故居知名度和影响力。“仲则学堂”讲座还被评为2024年常州市社科联重点资助项目。

创新故居宣传方式。宣传教育工作自“两微一端”逐步拓展至网络直播范畴,加强了故居与社会、公众的交流。黄仲则故居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策略,联合各大中小学校,举办“行走的文化名人”“移动的名人故居”等活动,探索青少年思政微课堂打造。黄仲则故居还不断开发文创新产品,顺应时代潮流与审美取向,创新运用名人元素,选取黄仲则诗词、书法、手迹等,打造“天才诗人”“新年送福”“@仲则说”3个系列共计13种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文创产品,彰显名人精神与时代风采。

深入探究黄仲则故居的历史价值,不仅能让公众更深刻地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创作环境,而且有助于挖掘常州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此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建设实践路径为故居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新时代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城市文旅结合,还激发了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将名人故居的历史与时代价值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文化自信自强的目标。

(作者单位:常州三杰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