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卉:广播剧为检察普法注入温柔力量

作者: 唐姗姗

“荣誉越多,创作压力越大,也越怕灵感枯竭。幸好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让我与检察机关结缘,让我在新的知识领域迸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让广播剧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注入温柔的力量。”

安徽广播电视大厦,因外墙上覆盖着不同的篆书文字,被称为“天书大楼”,也是游客打卡必到的地标。阳光斜射时,青铜色的字迹从墙体浮凸而出,以千年文明的密码包裹现代传媒的声场。当采访车开到大厦入口,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频率中心广播剧部主任吕卉正站在“合”字的篆书下微笑等候。

大厦内部道路复杂交错,吕卉一边带路一边跟《方圆》记者调侃,“确实与编剧们九曲十八弯的脑回路虚实呼应”。行走之间,她身上温润的书卷气与“天书大楼”有种莫名的和谐。

2024年12月,由吕卉编剧的广播剧《喜鹊》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作为国内首部未成年人保护题材广播剧,该剧以检察官与乡村少年的互动为主线,直击校园霸凌、网络犯罪等社会痛点,被评价为“用声音织就的法治护甲”。这也是吕卉自1999年以来第19次荣获该奖项。她向《方圆》记者坦言:“荣誉越多,创作压力越大,也越怕灵感枯竭。幸好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让我与检察机关结缘,让我在新的知识领域迸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让广播剧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注入温柔的力量。”

从检察业务的富矿中挖掘广播剧的素材

2018年,吕卉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连任至今。同年6月22日,以“新时代检察文学的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九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邀请吕卉参加。那时的吕卉一头雾水,直白地问邀请她的检察官:“你们检察工作,邀请我一个做广播剧的干什么?”对方笑了,告诉她检察文学也是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都是相通的,力邀她带着满意的作品前来交流。

当天的会议上,吕卉与时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各有半个小时的讲课时间。为缓解紧张情绪,吕卉将自己的一部广播剧可视化,做成了动漫版在现场播放。“当时参加会议的都是各地的检察长和检察文学骨干,因为紧张,我一直盯着第一排的一位女检察长看。我亲眼看到,她看着那部作品,泪水盈满眼眶,强忍着不流出来。当她的眼泪终于流出来的那一刻,我放下心来。虽说隔行如隔山,但打动人心的力量是共鸣的,文艺宣传的东西是相融的,这次的讲课,让我有信心了。”吕卉说。

2021年,吕卉受邀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检察“三微”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她发现,3年前在笔会上大家讨论的如何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唱响主旋律,讲好检察故事,提炼和推广好检察品牌,如今已有了形式多样的实践。“这次检察‘三微’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很多作品都达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非常专业、艺术地诠释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吕卉评价道。

吕卉:广播剧为检察普法注入温柔力量0
广播剧《喜鹊》录制现场,吕卉给演员们介绍剧情。(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检察文艺的兴起也触发了吕卉的创作热情。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让她有机会“破圈”,她开始构思如何从检察业务的富矿中挖掘出广播剧的素材。为进一步了解检察工作,吕卉频繁地参加检察机关主办的各类活动。“仅2023年,吕卉代表就参加了我院举办的检察开放日、案件评查、公开听证等活动12次。”安徽省检察院代表联络办公室主任李磊向《方圆》记者介绍。

在了解检察工作的过程中,吕卉渐渐将目光投向了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隔空猥亵、强制报告、入职查询、专门学校、督促监护令……这些名词像一只只小鸟飞进了吕卉的脑海。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最高检召开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会。会上,吕卉发言,表示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未成年人保护的数据和案例真实反映了检察机关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作风,并提出自己想做一部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广播剧的意愿。会后,最高检办公厅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吕卉,表示愿意为她的创作提供帮助。

“最高检新闻办文化工作处处长刘德茂、安徽省检察院主管宣传文化工作的二级巡视员吴贻伙……他们的微信被迅速推送给我,让我知道最高检对我建议的回复不是泛泛的,而是能立刻落到实处的。这也鼓励我继续提出优质的建议。”吕卉说。

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吕卉提出:“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未成年人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让不法分子侵害未成年人的手段更为隐蔽。希望检察机关加强与媒体等有关单位的协作,采用情景剧、布偶戏、歌曲、动漫等当下未成年人喜爱的形式,围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热点话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在履职活动中调研了多个乡村学校之后,吕卉更提出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普法的必要性——“可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系列教程,解决地域差异带来的法治教育不均衡问题,让法治教育红利惠及更多未成年人。”

用声音织就“法治护甲”

以未成年人保护为视角的广播剧在安徽广播电视台立项之后,吕卉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基于保护受害未成年人的权益,我无法去调研采访他们的生活,该去哪里搜索鲜活的内容?”灵光一现,吕卉突然想到初为全国人大代表时,最高检工作报告带给自己的震撼。

“2018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新任职的代表对检察工作了解甚少,在评议两高工作报告时也十分忐忑。可是,我们发现最高检工作报告后附上了大量相关的案例,案例短小精悍、易读易懂,很多代表都是先读案例。再返回去找相关正文。想起这些,我搜集了最高检自2016年8月以来发布的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吃透案例后再回过头找检察官采访,逐渐搭建起广播剧的脚本框架。”吕卉说。

在这期间,一个案例让吕卉印象深刻。陈某某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添加多名未成年女学生为好友,后虚构身份以谈恋爱、发送小额红包等方式,诱骗9名未成年人向其发送裸照或不雅视频,并与其中5名未成年人线下见面发生性关系。对不愿意继续交往的4名未成年人,陈某某以散布裸照相威胁,逼迫她们继续与其交往,最终数罪并罚被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细读、剖析这个案例中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让吕卉在一个个创作的夜晚后背发凉。这个案例,成为她创作剧本的主线内容。

网络性侵犯罪案件往往存在被害人多、证据分散、犯罪行为隐蔽等特点,检察机关是如何做到电子数据的恢复、提取和勘验检查,挖出全部犯罪事实的?罪犯利用“学习群”“交流群”搭讪未成年人,检察机关是如何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更改群名、严格进群方式、清退群中无关人员、强调群主责任等方式加强网络风险防控的?许多被害未成年人由于父母疏于管教、关爱而沉迷于网络,在遭到侵害时也未向父母求助,检察机关是如何发出《督促监护令》,联合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这些典型案例中探索解决的难点、痛点,均通过吕卉的思考和转化,成为一段段精彩的剧情呈现在脚本当中。

2024年3月,剧本将近定稿之际,河北邯郸少年杀人案的消息如一枚炸弹引爆,激起公众的强烈愤慨。吕卉探望妈妈的时候,注意到即便是门口看门的老爷爷老奶奶,也在手机上刷视频,用很大的音量外放最高检的最新表态——“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年1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4岁降到了12岁。根据这条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个案件的社会关注度非常高,人民群众严惩凶手的呼声也非常大。我找了40多万字的资料,看到了各方对校园霸凌以及对法定刑事年龄的探讨。最高检对此案核准追诉,应该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以来的首次,社会上的赞誉也包含着相当多的期待,希望该案的核准追诉权能产生更广泛的示范意义。”吕卉说。

在与最高检的检察官沟通之后,吕卉又在自己的剧本中加入了大壮与小满两个校园霸凌的施害者。她说道:“我不想这两个人物成为被自媒体过度解读的‘小恶魔’,他们的‘恶’也是有成因和轨迹的。我的目的是当听众听了广播剧之后,不为他们的‘恶’去寻找理由推脱,而是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大壮和小满脱离养成‘恶’的土壤。”

为此,吕卉拉着爱人去看以“昆山反杀案”为原型的电影《第二十条》。同样饱含被害人的泪与血,同样是对法律条款的第一次激活。“我努力将剧本往这个方向来改。”吕卉说,“不过,在我的剧本里,女孩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侵害,男孩遭受校园霸凌但恢复了健康。儿童剧不能太悲凉,我想让孩子们永远对未来充满期望。”

吕卉:广播剧为检察普法注入温柔力量1
在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导播间,吕卉(右二)和《喜鹊》主创团队审听音频。(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吕卉:广播剧为检察普法注入温柔力量2
吕卉(中)在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和刘铭传后人座谈。(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修改后的剧本又一次递到了刘德茂和吴贻伙的手上,从人物设定到社会影响、从遣词造句到执法环节,刘德茂和吴贻伙给了吕卉十分详尽的修改意见。“吕卉代表对案件研究得十分透彻。她的本子,如果不是深刻了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写不出来的。”吴贻伙告诉《方圆》记者,“有趣的是,因为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她对检察基本概念一知半解,但因为广播剧,却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方面成了专家。我们调侃她,这就是自学成才的‘成果’吧。”

“喜鹊”的诞生

“喜鹊喳喳叫,好事要来到,喜鹊叫喳喳,好事就到家。”就如童谣里唱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被视为吉祥、幸福和好运的象征;在自然界,只有整个生态环境好了,喜鹊才会临门欢歌。

在吕卉最终的定稿里,小主人公喜鹊生长在大山上的喜鹊窝村,她有喜鹊一样清脆甜美的歌喉,还有一个曾是当地著名民歌手的奶奶。因为渴望友情,小喜鹊被网络“大灰狼”诱骗,被对方要挟、步步紧逼,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检察官郑义与叶莺拯救了她。喜鹊通过这件事得到了成长,变得勇敢、自信,她也将这股正义力量传递下去,在紧要关头帮助了遭受校园霸凌的同桌小希。

吕卉:广播剧为检察普法注入温柔力量3
吕卉(中) 携手检察官到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开展主题班会,征集未成年人保护广播剧的剧名。(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吕卉:广播剧为检察普法注入温柔力量4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同学们递交的小字条,为广播剧取名。(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用小主人公喜鹊的名字作为剧名,既为该剧增加了明亮温暖的色调,也寄托我们对所有未成年人一生平安喜乐的真挚期望。”吕卉说。

而这部广播剧的定名,吕卉要感谢她的小小听众们。2024年5月13日,吕卉与安徽省检察院检察官携手走进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开展“守护明天,陪你长大”主题班会。检察官结合鲜活的案例,展示了网络犯罪带来的伤害及严重后果。又通过讲解和问答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了校园霸凌的定义、形式及预防措施。吕卉在班会的最后为同学们介绍了这部尚未定名的广播剧,征集更生动贴切的剧名。

“《照进角落的光》,检察官是帮助孩子的,检察官就是照进角落的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