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与小鸟
作者: 朱权利倘若长大的幼鸟能常回家看看,大鸟的守望也许就会少几分落寞吧。
“奶奶,我们回家看你来了!”刚一踏进老家大院,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喊起来。坐在火炕上的母亲高兴极了:“我就知道今天你们会回来,那只鸟儿刚在窗台外给我传递了信息。”在母亲的热情招呼下,我们坐下边喝着茶水边聊着生活中的琐事。
因为突发性脑溢血,母亲如今只能靠拐杖或轮椅行走。大多时间,她都局限于那间温馨而略显寂寥的居室和小小院落,她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地投向了窗外树梢上的那一窝小鸟。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窗台上,那些鸟儿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母亲坐在炕上,透过窗棂静静地望着它们飞来飞去,脸上不时露出温和的微笑。我常常想,对母亲而言,那些小鸟不仅仅是自然的使者,更是她心灵的慰藉。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家屋檐下就住着一窝小燕子。每年春天,母亲都会精心准备一些细软的草叶和泥土,为燕子夫妇搭建一个温暖舒适的巢穴。她每日悉心照料,直至小燕子破壳而出,羽翼丰满,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每天黎明时分,窗外总会准时响起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母亲从不因它们早早唤醒自己而感到烦躁,反而很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闹钟服务。这些小鸟就是母亲心中的孩子,她的眼中满是欣慰与喜悦。
记得有一次,一只受伤的小燕子落入家中。母亲小心翼翼地将它捧在手心,用棉签蘸水润湿它的喙,还亲自为它做了小窝。直到小燕子恢复体力,重新飞向蓝天的那一刻,母亲脸上洋溢出的是无私的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喜欢刺绣,尤其喜欢绣姿态各异的小鸟。每当家中有喜事,她会细细地绣上一朵喜庆的花;每当我们遇到挫折,她便会绣一幅花开盛景来鼓励我们;在我们取得成绩时,她则会用五颜六色的鸟儿图为我们祝福……
母亲用她独特的方式陪伴着我们,给予我们安慰和力量。
那时候,每次写完作业,我都会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的手指灵巧地穿梭于绸缎之上,针脚间隐现着生命的灵动。那些线缕或紧或松,编织出羽毛的层次。色彩的搭配更是巧妙无比,使得每一只小鸟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飞出画面。母亲调侃地说:“这些鸟儿不仅仅是装饰,还是家的守护者,是祥和与幸福的象征,是你们未来的身影。”
母亲患病后,我常推着轮椅带她到公园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尽管身体不再那么灵活,她的心却如同那些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她总会兴奋地告诉我,自己又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鸟类,听到了哪些新的鸣叫声。那次,我正带着相机寻找周围的鸟儿,母亲轻声道:“一只鸟儿正在草丛中觅食。”我赶紧把镜头聚焦到她所指的方向,抓拍到了那只黄色的小鸟。母亲幽默地说:“如果这张照片获奖了,要给我一半奖励。”我笑着说:“如果领奖,我带着您去!”
时间流逝,母亲对那些小鸟的关注从未减少。有时候,她会在菜园塄边上放一些鸟食,远远地看着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一步一点头的样子,就如好朋友在为自己表演节目一样。有一次我们回家,母亲说鸟窝又多了几只小鸟,还讲起了老鹰袭击小鸟、大鸟奋不顾身保护小鸟的故事。讲着讲着,母亲突然哽咽了:“你们就是我的小鸟,虽然翅膀硬了,能远走高飞,但永远也飞不出我的目光。”是啊,我们都曾是母亲身边叽叽喳喳的小鸟,把喜怒哀乐全都抛给她,她却用自己的“羽翼”护着我们;长大后,我们走出家门,把希望和期待留给了母亲,而她只能在寂寞中度过每一天,等着我们归来。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在母亲身边唱歌飞舞,像小时候一样,惹得母亲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