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亦是“哪吒”

作者: 阿鱼

饺子亦是“哪吒”0

导演饺子

小时候,饺子喜欢画画,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漫画家,但填报高考志愿时,他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了药学专业。

转折发生在饺子读大三的时候,身边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一款三维图形软件——MAYA,说用它做出来的动画效果相当不错。出于兴趣,饺子开始学做动画。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做出比较成熟的作品,于是做了转行的决定。

2003年,饺子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仅仅工作了一年,饺子就意识到在广告公司上班,作品受客户、时间、成本等条件限制,发挥空间不大。

交了一份辞职信上去,饺子回家开始专心创作。除了母亲,谁也不理解饺子到底想干什么。

饺子过起了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开始闭门造车,未经专业训练、没有老师、没有资源和人脉,一个人乱碰乱撞。

“那时候,我的电脑内存只有768兆字节,根本制作不了相对复杂的CG(计算机动画)场景,只好借用朋友的高配置电脑,可还是渲染到内存溢出。最后没办法,我只好开着MAYA的窗口,一帧一帧地手动渲染。”

困难远不止于此。父亲在饺子刚工作不久就去世了,几年的时间里,饺子和母亲住在一起,两人靠着母亲每个月1000块钱的退休金生活。

迷茫时,饺子常常自娱自乐——听评书、音乐,看电影、动漫,偶尔还玩玩游戏,这些低廉的娱乐消费陪他走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

饺子永远记得,当时有个关系很好的同学来看自己,结果走的时候留下一句“你好自为之吧”。饺子读出了朋友对他深深的失望。

2008年,宅在家里3年零8个月后,饺子一个人用MAYA软件完成了时长16分9秒的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这部短片几乎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姿态一炮而红,在网上播出没多久,点击量就突破千万大关,并斩获国内外30多个专业奖项,甚至在2010年的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中拿下国际竞赛单元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

饺子在圈子里一战成名。

《打,打个大西瓜》走红的时候,他还不叫“饺子”,而是叫“饺克力”。

他认为每当外国人提到中国的食物,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饺子”,把“巧克力”改成“饺克力”,这样就有了中西合璧的味道。

2015年,一通来自北京的电话打了过来,对方是彩条屋影业的总裁易巧。联系饺子,是因为那部《打,打个大西瓜》。

易巧难以描述自己在看到这部作品后的震撼,尤其是得知这部短片只由一个人、一台电脑完成之后。

易巧第一时间前往成都,找到了饺子。两人促膝长谈,聊了聊各自对动画的理解,当场决定合作。

“我们就花3到5年的时间去做一个东西,成了就成了,不成我们也认,只要我们努力就行。”

机会被递到饺子手边,他郑重地接下了这场“马拉松”的入场券。

从那之后,他不再用“饺克力”这个名字,而是改为完全中式的“饺子”。

资金有了,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饺子想起了童年记忆里的哪吒。

饺子研究了《封神演义》原著里的哪吒。原著里,哪吒这一角色更多是以一个“煞星”的形象呈现,逞凶斗狠,视人命如草芥,喜欢以暴制暴,和李靖之间的父子关系也异常紧张。

饺子翻来覆去地研究与哪吒有关的作品,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1979年版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

但这部作品已经过去很多年,传达的世界观、价值观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人。饺子认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应该喜欢更契合他们精神世界的哪吒形象。

2015年至2019年,饺子都在闷头筹备《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是一部他“拿命磕”的作品,这在他写剧本时就初见端倪:剧本前前后后一共被改了66版。

剧本创作、人物设计、场景设计……每一道流程,饺子都参与,很多环节被他一个人包揽。光是“江山社稷图中4个人抢笔”这个场景,饺子就抓着草图死磕了两个月,成品一共耗时4个月。

大家都看到了那段时间饺子有多难熬——常常工作到凌晨四五点,不敢生病,团队的资金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

项目后期,因为实在请不起动作指导,影片中许多人物的动作设计由饺子亲自上阵,他没学过表演,示范动作全靠自己身为影迷的直觉。

他就像自己设计出的角色哪吒,不服输,不认命,不走捷径,只有死磕。

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大多数角色,饺子都为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哪吒顶着烟熏妆、长着八字眉、眯着三白眼、龇着鲨鱼牙,因为形象太具颠覆性,预告片刚放出,就收到了不少网友的差评。

其实,开始设计哪吒形象的时候,美工画了100多稿,其中不乏更符合中国人审美意蕴的哪吒,但饺子觉得那样的哪吒与剧本里的“魔丸”设定不对味儿。他希望自己写的剧本能转变观众传统的审美观,能通过哪吒的经历消除大家的成见。

形象是最表层的改编。饺子真正深入操刀的,是哪吒的内核——他期望能有更多的爱和包容,帮助哪吒扭转命运。

于是他创作了严厉、不善言辞,但愿意用换命符替哪吒扛天劫的父亲李靖;爱子如命、巾帼不让须眉,刚柔并济的母亲殷夫人;还有操着一口“川普”,在山河社稷图中悉心教导哪吒和敖丙,在他们遭遇天劫时,不惜耗费百年功力也要救下二人的师父太乙真人。

饺子写了一个因为爱而走上正途、扭转命运的哪吒的故事。

创作时,饺子常常想起自己的经历:母亲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支持自己,父亲在母亲的劝说下逐渐理解自己、接受自己转行。

提到这部电影中他最喜欢的片段,饺子说是哪吒和父亲隔空相望的那一段。原片里,李靖在原来的时空中,长生云问道:“哪吒是你什么人?”

李靖说:“他是我儿。”

这一段让诸多影迷潸然泪下,饺子用他的方式弥补了传统范式里哪吒与父亲的遗憾:没有挥刀相向,没有自刎谢罪,也没有两败俱伤,只有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影片中有许多对“偏见”的批判。饺子无数次想起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所有追求理想的人都会承受这种偏见,别人都觉得你不行,觉得你的想法太大了,这不是理想,是你在做梦”。

于是,影片中申公豹有这样一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休想移动。”敖丙在劝哪吒放弃时,也说:“别挣扎了,你生来就是魔丸,这是命中注定的。”

但饺子借哪吒之口给了所有人一个答案——

“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各路采访、路演拥了上来。饺子是一个喜欢安安静静创作的人,突然被拥到了台前,他常常会有点不好意思。

有人问饺子,什么时候国产动画算真的崛起了。饺子思考片刻后回答:“大家不提国产动画崛起的时候,国产动画就真正地崛起了。因为那时候国产动画就像是空气、水那么平常的东西。”

走完最后一站路演后,饺子回去“闭关”,开始构思“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第二部的故事。

5年后,“失踪人口”饺子终于回归,拿出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

“出关”后,有人问饺子这5年是怎么过的,他形容这5年是一个在混沌中不停打磨的过程。

饺子对《哪吒之魔童闹海》抱有更大的期望,“我们对这一部就是要做到绝,不给自己留后路,要顶到头。后面想再突破,那是后面的事”。

资金不再像制作第一部时那样窘迫,饺子这次彻底放开了手脚。第二部作品里,仅特效镜头就超过1900个,而此前第一部的所有镜头也只有1800多个。

哪吒剔骨削肉,无量仙翁背后的藤条生长,天元鼎鼎壁喷出火来把冤魂野鬼点燃的瞬间,洪流对战时两边的千军万马对撞在一起……每一帧,饺子和团队都将其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极致。

除了第一部中熟悉的老面孔,第二部还设定了许多新角色,比如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鹿童、鹤童等;“四大龙王”敖光、敖闰、敖顺、敖钦也在宣传发行阶段纷纷亮相。

其中敖丙的父亲敖光,凭借超高颜值和一句霸气的“我若出战,就让陈塘关鸡犬不留”火速“出圈”,斩获无数“迷妹”。敖丙的姑姑敖闰,也呈现了新的女性形象。

有粉丝按捺不住问饺子,“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第三部是否还需要等再5年才能上映,饺子说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还是觉得宁缺毋滥,做到自己满意为止,而不是为了很快制作出来。因为我们从事动画事业是一辈子的事,而不是为了赚快钱。”他说。

(星 尘摘自微信公众号“最人物”,本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