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最高的礼节
作者: 韩旭灵
理学家朱熹从福建建阳到泉州同安赴任,途经莆田时,拜见了性情淡泊的史学家郑樵。
郑樵在草堂设宴招待朱熹,可桌子上只摆着一碟姜、一碟盐。朱熹取出一部手稿,向郑樵请教。郑樵恭敬地接过,放在桌上。接着,他燃起一炷香,室内顿时异香扑鼻。这时,恰好窗外吹来一阵山风,把手稿一页一页地掀开。郑樵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像被清风吹醉一般。等到风过去后,他才慢慢地转过身子,把手稿还给朱熹。两人促膝长谈,朱熹十分高兴,为表示对郑樵热情招待的深深感激,特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
朱熹离开草堂后,他的书童不满地说:“这个老头算什么贤人!他对相公太无礼了。无酒无肴,只有一碟姜、一碟盐,亏他做得出来。”朱熹说:“那盐不是海里才有的吗?那姜不是山里才有的吗?尽山尽海,是行大礼啊!”书童接着说:“相公的手稿,他连看都不看。”朱熹说:“你没看到吗?我送他手稿时,他特地燃起一炷香,这是很尊重我啊;风吹开手稿那阵子,他就把它看完了。后来他跟我提了不少好意见,还能把手稿里的原句背出来,他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着实令人钦佩。”书童又说:“相公大老远跑来见他,可今天离开时,他送都不送一程。”
主仆二人正说着,前面的草丛里突然哗啦一声,一只五色雉鸡从头顶飞过。两人不由得回过头来,却见郑樵站在远处的草堂门口,保持着送客的姿势,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朱熹转身对书童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郑樵设宴不从俗,素雅恬淡,让人无拘无束;相交不从权,推崇学识,让人如沐春风;不因客人造访而打乱自己的生活,仍痴迷读书,足见其诚。这才是招待友人的最高礼节啊!”
(镜 像摘自《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