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灵魂之战
作者: 雷墨当地时间3月31日,法国一家法院做出判决,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挪用公款罪名成立,被判处4年监禁且5年内不得参选公职。这意味着勒庞无法参加法国2027年大选,右翼势力崛起的法国政局,提前进入扑朔迷离。
这个判决影响的绝不只是法国政局,大西洋对岸很可能已在酝酿风暴。美国总统特朗普很快对此做了回应,称“这是件大事”,“她被禁止参选5年,而她是领先的候选人。这听起来很像我们的国家,听起来非常像我们的国家。”
看似“中性”的回应里弥漫着浓浓的情绪——对遭受“政治迫害”的同病相怜,如果不是愤怒的话。特朗普是带着 “复仇”心态重返白宫的,法国发生的 “非常像”的事情,不难想象会对特朗普造成何种刺激。
美国副总统万斯2月13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责欧洲价值观出了问题,例证之一就是欧洲主流政治打压右翼势力。法国法院对勒庞的判决,无异于给美国提供了攻击的弹药。
在上期杂志文章中,我提到了万斯在价值观问题上对欧洲的说教,认为这绝不只是暴露了美欧之间的分歧,而是证明美国与欧洲谁才是西方“正宗”的较量。这是西方政治深刻变动的开始,西方内部正在上演近乎零和的博弈。
《大西洋月刊》将此称为“西方灵魂之战”,认为西方启蒙价值观遭到冲击,欧美同盟濒临瓦解。在该文作者看来,交战的一方(欧洲)坚持延续开放社会、启蒙价值观、多元主义和自由民主,另一方(美国)主张回归更传统、更保守的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明精神。
以文明的视角看,美欧无疑是同出一脉。最早从文化、政治和地理维度对“西方”这个概念做系统性论述的黑格尔,把理性、自由、基督教精神和现代性总结为西方的特征。这种西方叙事总体上被后世西方学者所继承。
有西方学者在此基础上还推演出“西方优越论”。比如马克斯·韦伯就认为,只有西方发展出了现代性的全部要素。西方叙事的构建和演化,天然地树立了一个非西方的“他者”。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可以说是这个逻辑的持续推演。
历史的演化里,总不缺出人意料。如今“西方灵魂之战”的出现,表明同属西方的美国和欧洲,都视对方为“他者”。西方内部,出现了文明冲突。
2021年7月,当时最耀眼的身份标签还是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作者的万斯,在弗吉尼亚州的一次演讲中谈到了“文化认同”问题,认为美国应该回归保守主义,“若不知从何而来,必将迷失前行方向。”
今年3月,身份已切换成美国副总统的万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一方面称欧洲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另一方面称欧洲正面临“文明自杀”的风险。如果觉得这只是万斯的个人判断,那无疑是对美国政治变化的误判。
万斯所说的欧洲“乱象丛生”中的某些问题,欧洲的政治人物们不可能没有意识到,但认为欧洲在走向“文明自杀”的还不是主流。《大西洋月刊》上述文章提到,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中,约20个国家的政权掌握在“主流政治”手中。
但是,特朗普重返白宫所折射出的美国政治之变,已经凸显出美欧的“主流政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勒庞被判有罪,既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个催化剂——测出欧洲政治风向之变,催化出更深的“西方”内部裂痕。
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一个“欧版西方”和“美式西方”,绝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