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大戏:图谋一个“新美国”?

作者: 辜学武

特朗普的大戏:图谋一个“新美国”?0
2025年3月30日,格陵兰岛西西缪特,一顶印着“让美国消失”的棒球帽放在雪地上

特朗普重回白宫之后,美俄关系呈现罕见的缓和趋势。与拜登时期的冷若冰霜相比,双方互动之频繁,交流之深入,态度之温和,让人瞠目结舌。欧洲则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如砧上之肉。两个现代帝国,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一个陆地相连,一个隔洋相望,都在磨刀霍霍。

俄罗斯志在必得,乌克兰现在处于最容易拿捏的时期,除了克里米亚半岛和乌东四区,乌克兰的黑海出口敖德萨地区也已经被盯上。

特朗普则是对格陵兰岛垂涎欲滴,在实践层面展开了一系列攻势。先是在不久前派了他的儿子到格陵兰岛走了一遭,近日又遣副总统万斯夫妇“登岛巡视”。

特朗普在3月29日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News)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美国会拿下格陵兰,没错,百分之百。”

现在的欧洲人,在担忧乌克兰前途的同时,也不得不忧虑自身的命运。

心照不宣

已经有欧洲的观察者在忧虑欧洲是否处于一种被宰割的处境。美俄缓和与“调情”的时机,正是乌克兰和欧洲空前虚弱的时刻,欧洲的边缘地带,暴露在两个血盆大口之下。

你拿乌克兰,我拿格陵兰。人们合乎逻辑地分析,俄美双方似乎将心照不宣地相互支持对方在欧洲实施领土扩张:俄罗斯把占乌克兰国土面积20%的乌东地区收入囊中;美国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丹麦王国的自治领土格陵兰岛纳入自己的版图。

如果这一分析成立,那么我们就能理解特朗普为何宁可失去欧洲盟友,也要与俄罗斯大搞“缓和”。他一意孤行地与普京提出的停火条件“相向而行”,许多欧洲人都觉得被美国抛弃了。

为了获得俄罗斯“信任”,特朗普大幅让步,几乎全盘接受了俄罗斯向乌克兰提出的“和平条件”:割地,裁军,中立。对基辅来讲,美国一夜之间从最有力的支持者变成了最残酷的帮凶。

特朗普甚至不惜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断绝对乌军的武器供应和情报分享,把年轻倔强的泽连斯基重新逼回到谈判桌上来,让乌克兰人悲愤满腔,无言以对。

也只有在看到美俄之间的领土扩张交易可能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理解特朗普对他的欧洲盟友为何如此冷若冰霜。他不仅将欧洲排斥在整个俄乌停火谈判进程之外,甚至在与普京电话畅谈两个多小时之后,连给德英法欧洲大国政府首脑通报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垂涎已久

特朗普并不是第一个对格陵兰岛感兴趣的美国政治家。早在1946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议向丹麦王国支付价值一亿美元的黄金把格陵兰岛买下来,但哥本哈根不愿意,后来事情不了了之。

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和格陵兰岛的“缘分”还得“归功于”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占领了丹麦,从1940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整整5年,丹麦一直都处于纳粹德国的统治之下。

德国占领丹麦后,英国海军力量就切断了格陵兰岛与丹麦的联系,一向由丹麦供给的格陵兰岛陷入困境,不得不向美国求救。美国不仅同意给格陵兰岛输送给养,而且还通过与格陵兰岛签订“平等互利”条约来实现美国的军事存在,条约签订的伙伴是当时丹麦驻美国大使亨里克·考夫曼。

在如此重要的问题上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可能是想钓一条大鱼——如果美国真的吞并格陵兰岛,那么美欧关系可能走向全面破裂,北约可能崩溃解体。

德国占领丹麦的第二天,考夫曼宣布不再接受被德国占领的哥本哈根的指示,并宣布自己是丹麦在格陵兰利益的唯一合法代表。1941年4月9日,他与美国签署了条约,授权在格陵兰建立美国军事基地。

美国在格陵兰岛的军事存在,风风雨雨80多年,在抗击纳粹和遏制苏联时期,好几个军事基地都同时启动,搜寻德国潜艇,阻止德军在北极建立气象情报站,充当美国海军基地、战略轰炸机基地和加油站,并跟踪苏联潜艇和导弹行踪。

如今的位于格陵兰岛北部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可以说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一个“天眼”。它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北半球的火箭发射和太空活动。德国学者米歇尔·保罗在一份2024年发布的专业研究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格陵兰岛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他说:俄罗斯弹道导弹通过飞越或从北冰洋(格陵兰岛上空)发射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美国境内的目标,而潜艇运载系统在冰层之下相对安全,非常不容易被发现。

对美国的安全而言,格陵兰岛上的美军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就是一棵“消息树”,他是最北端的美国军事设施,距离来自“东方的敌人”距离最近,无论是对方的火箭上天,还是潜艇下水,都可以第一时间被监测到,迅速拉响警报。

心知肚明

3月27日,在俄北部城市摩尔曼斯克举行的“国际北极论坛”上,普京在讲话中表示,他相信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要“收购格陵兰岛”不是开玩笑,而是“认真的”。

他详细回顾了美国图谋格陵兰岛的历史:从1910年华盛顿试图通过美国、德国和丹麦三方协议获取格陵兰岛的企图的失败,到战后杜鲁门总统购岛计划的破产,再到特朗普政府的“胡话连篇”。令人惊讶的是,普京虽然明确表示北极地区绝对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所在,但“格陵兰岛问题与俄罗斯无关”,是美国和丹麦“两国之间的事”。普京还紧接着强调了要和美国合作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的意愿。他透露,他在今年2月份就向特朗普政府提出了这个建议,以适应两国正在“快速改善的关系“。

特朗普的大戏:图谋一个“新美国”?1
2025年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与其夫人抵达格陵兰岛展开访问行程

与会者感觉到,他的态度就是袖手旁观。在如此重要的问题上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可能是想钓一条大鱼——如果美国真的吞并格陵兰岛,那么美欧关系可能走向全面破裂,北约可能崩溃解体。

这个逻辑是成立的。格陵兰岛是北约的特别成员,这个特别成员身份基于同丹麦签订的一系列防务协定,而丹麦又是名副其实的北约12个创始成员之一。特朗普说他百分之百会把格陵兰岛搂进美国的怀抱,而且“绝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如果格陵兰岛不从、美军“武力夺岛”,就相当于北约国家之间兵戎相见。

美国的“国家航行自由论”一直无法让加拿大的“国家主权论”就范,华盛顿对此耿耿于怀。

如果特朗普真的打算这么做,那么俄罗斯的旁观态度就显得很重要。就对北极圈的控制能力而言,北极五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数俄罗斯最强,无论资源体量、军事基地、港口设施、常住人口、能源开发,都远超其余四国。不说别的,俄罗斯的核潜艇都深藏在北冰洋内。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队。破冰船是北极博弈的本钱,没有破冰船寸步难行。2024年,俄罗斯拥有46艘,美国只有2艘,两国的能力不在一个等级上。

而在北约内部,没有哪个国家敢跟美国军事对抗。如果存在明确交易,那么双方就是在投桃报李。

回旋镖效应

然而,对俄罗斯而言,进行这样一场交易可能会成为一个回旋镖,使莫斯科最终成为华盛顿的手下败将,至少被迫与美国在北极平分秋色。

特朗普的胃口很大,远远不止格陵兰岛。长期以来,美国和加拿大在北极航道问题上矛盾重重。加拿大仗着对北极西北航线的地理优势,将美国挡在北极的核心航道之外。美国的“国家航行自由论”一直无法让加拿大的“国家主权论”就范,华盛顿对此耿耿于怀。

特朗普玩的是一场大游戏,他不仅要吞并格陵兰岛,还要把不听话的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看看地图你就知道他为什么会要把格陵兰和加拿大同时纳入美国的版图。

阿拉斯加是美国的西北飞地,正是因为拥有了阿拉斯加,美国才有资格被称为北极国家。格陵兰与美国的东海岸遥遥相望。从美国扩张主义者的角度看,阿拉斯加和格陵兰之间横亘着巨大的加拿大,只有把加拿大纳入美国,格陵兰、阿拉斯加和美国才能连成一片,一个“新美国”才能诞生。

这应该才是特朗普总统真正的抱负,这可能是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革命的实质。假设目标实现,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加起来,会是一个幅员辽阔的美利坚帝国——2363万平方公里,比俄罗斯大654万平方公里。

美国一旦在格陵兰得手,这个憧憬中的“新美国”便可在远东地区(阿拉斯加)和西北地区(格陵兰)对俄罗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如果特朗普最终拿下加拿大的话,俄罗斯就只能被困在寒冷的北极圈了。

这一场大戏还刚刚开始,鹿死谁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