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

作者: 陆杨

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0

自2024年开始,老铺黄金就在一众珠宝大牌中脱颖而出,市场业绩和影响力呈现出井喷的态势。特别是在北京SKP店庆期间,老铺黄金线下门店人头攒动,甚至很多消费者卡着商场开门的时间来排队,结果队伍早已大排长龙。众所周知,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奢侈品市场近两年并不景气,而老铺黄金却逆势上扬,在饰品金价保持800元高位之际,却令无数消费者乐此不疲,争相抢购。可以说,老铺黄金一路走来,跻身为黄金界独树一帜的顶流,也成就了品牌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的进阶之路。

老铺黄金花丝金龙金凤香囊(绳链款)

老铺黄金 金胎珐琅器牡丹纹执壶套装

老铺黄金是古法黄金赛道的定义者

与革新者创立于2009年的老铺黄金,是我国率先推广古法黄金概念的品牌。而古法黄金是应用至少两种及以上中国传统手工制造制作工艺的足金饰品金器,具备色彩温润、外观精美雅致等特征。老铺黄金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敢于以古法工艺重写行业规则。早年间,黄金饰品市场仍被标准化、工业化的素金产品主导,而2009年横空出世的老铺黄金率先提出“古法手工制金”概念,将花丝镶嵌、锤揲等传统宫廷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创了古法黄金细分赛道。自此,黄金行业“以克计价”的惯性思维被打破,转而强调工艺价值与文化溢价。而通过复刻明清宫廷金器的哑光质感与纹样细节,老铺黄金成功将黄金从单纯的贵金属材料转化为文化载体,其产品溢价能力达到普通黄金饰品的数倍以上。

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1
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2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在技术传承与生产创新的平衡上,老铺黄金找到了一条个性化之路。因为在古法黄金制作领域中顶尖匠人本就不多,老铺黄金采取“核心工艺自控+部分工序外包”的混合模式:在保留掐丝、錾刻等关键手工环节的同时,引入3D建模、激光雕刻等数字化技术提升效率。这种既维持工艺纯粹性又突破产能瓶颈的策略,使品牌在2019年到2023年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58.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3
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4

当然,老铺黄金的火爆出圈,还得益于两大市场因素:其一,古法黄金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其二,年轻群体的支持。老铺黄金招股书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2年,我国古法黄金销售额从30亿元增长至9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0.5%,占足金产品销售比例由1.3%增至24.5%。在赛道扩张的背景下,老铺黄金作为国内古法黄金的引领者,率先抢占消费者心智,进而在产品定位、设计创新、营销推广上步步跟进,最终取得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与此同时,随着黄金消费群体呈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老铺黄金也迎来了品牌发展的黄金周期。权威数据显示,自2022年开始,我国黄金饰品购买者中,55%的消费者年龄处在25岁到34岁区间。正是因为消费者年轻化趋势形成,消费市场审美潮流也随之转变。早年间,中老年作为黄金消费市场的主力,夸张、重工的黄金饰品是他们的最爱。如今,古法黄金“色泽温润、华而不炫、贵而不显”的哑光效果,恰好给年轻消费群体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可以说,在古法黄金的黄金时代,老铺黄金以一个开创者的身份,开启了行业新的产品时代。特别是从产品创新到市场培育,老铺黄金的产品迭代路径折射出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控。在2018年之前,老铺黄金主打婚庆场景,以龙凤镯、牡丹簪等传统器型打开市场。自2019年开始,品牌开始推出足金镶嵌钻石、金胎烧蓝等跨界产品,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高净值人群。自2023年至今,品牌又先后开发可拆卸多戴、IP联名系列,以满足日常佩戴与收藏投资双重需求。

黄金中的“爱马仕”,源自奢侈品逻辑下的中式文化表达

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黄金的尽头是老铺”。这是消费者对老铺黄金的一句赞美之言,也是对其品牌价值给予肯定的一种总结。能够征服挑剔的消费者,进而让品牌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这与老铺黄金创立之初的定位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它提供了远超彼时市面上黄金商品的工艺美学价值与文化鉴赏性。

老铺黄金的奢侈品属性构建于三大差异化策略上。首先在文化叙事方面,品牌以佛教七宝、宫廷造办处传承为品牌故事内核,门店设计融合禅意空间与博物馆展陈理念。而在稀缺性营造上,品牌善于通过限量发售、定制周期等方式进行饥饿营销,塑造“排队6小时才能购买”的消费仪式感。此外,在价格锚定上,老铺黄金的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通过高价强化身份象征意义。

其次,在渠道策略与场景构建方面,老铺黄金和传统金店扎堆商圈低楼层的选址逻辑截然不同。目前,老铺黄金32家自营门店均位于北京SKP、上海恒隆等顶奢商场主入口,与爱马仕、卡地亚形成区位对标。这种“高端商圈+黄金地段”的组合不仅提升品牌调性,更将黄金消费场景从“保值购置”转变为“文化体验”。以2024年数据为参考,老铺黄金门店客单价达8.6万元,是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

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5

最后,在消费群体的结构性突破上,老铺黄金更是成功打破了黄金饰品是“中老年消费品”的刻板印象。数据显示,老铺黄金的核心消费群体中,30岁到45岁消费者占比达68%,其中女性客群贡献75%销售额。市场调研显示,52%购买者出于自我奖赏需求,远超婚庆(28%)和投资(20%)占比。特别是在文化认同感上,75%消费者认可“佩戴老铺黄金是中式美学表达”,这种客群结构变迁,标志着黄金饰品从功能性商品向情感性符号的跃迁。基于此,老铺黄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心打造的高端品牌形象和稀缺性营销策略,称之为黄金中的“爱马仕”,的确是名副其实。

现象级爆红背后是中式生活美学的全面觉醒

众所周知,古法黄金有一个文化符号:“华而不炫,贵而不显”,这背后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沉淀。而老铺黄金如今力压一众奢侈品大牌,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更是源自中式文化内核的强势崛起。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与欣赏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随着文化自信催生“新国货运动”,在Z世代主导的消费升级浪潮中,老铺黄金产品中“如意纹”“云雷纹”等传统纹样复兴,正是呼应了年轻群体对本土文化的再发现,也印证了“传统工艺+现代设计”路径的市场穿透力。

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6
修金
从古法黄金先驱到消费文化符号 老铺黄金的进阶之路7

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范式转移,也体现出了当下黄金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2024年,黄金首饰消费量以重量计有所下降,但定价类产品受影响较小。因此,在老铺黄金40%的毛利率背后,实质是消费者为“文化附加值”支付的溢价。消费者看中的不仅仅是黄金本身,更是工匠精神的时间价值以及历史文脉的现代表达。老铺黄金所呈现出的奢侈品本土化的破局样本,同样也以独树一帜的品牌发展路径,彻底颠覆了西方奢侈品霸权,让中式黄金美学再次绽放光芒。

从价值标准层面来说,西方黄金珠宝价值逻辑中一直倡导“品牌溢价>材质成本”的规则,而老铺黄金给出了“工费>金价”的新答案。在其构建的美学体系中,老铺黄金的设计师们更是用哑光、厚重的中式质感打破西方珠宝的闪耀视觉语言。在社群运营方面,老铺黄金也是通过茶道雅集、非遗工坊构建文化圈层,而非单纯依赖广告投放。可以说,这种对于美学价值的创新探索,为本土品牌高端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也真正体现出“中国版爱马仕”的市场价值。

从长远来看,老铺黄金的火爆,恰似黄金产业的文艺复兴启示录,其爆红绝非偶然,而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工艺价值市场化、消费升级审美化的三重奏。消费者对于老铺黄金的肯定和赞誉,不仅仅标志着商业层面的成功,更是中式生活美学觉醒的里程碑。在黄金产业从“论克卖”走向“论件卖”的进程中,老铺黄金也用最硬核的市场表现证明:只要内容和细节过硬,最古老的材质,也能讲述最当代的中国故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