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固醇:增肌神药还是健康杀手?
作者: 仝欣| 戴夫的故事 |
戴夫是一名普通的办公室职员。如果你在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见到他,大概不会觉得有什么异常。只是,他身上的加大码衬衫似乎越来越不合身了;有时,他还不得不穿女裤,因为女裤更贴合他的细腰和粗壮的大腿。
如果你看过戴夫发在网上的视频和照片,就会知道他实则如猛兽般彪悍壮硕。他胸膛结实,腿部肌肉线条无比清晰,让人不由想到生物课上的人体解剖图。医学生若看到了戴夫,一定会盯着他健美的身材,指着肱桡肌和掌长肌啧啧称赞。戴夫的负重纪录高达250公斤,相当于三个普通成年人的体重。
想要拥有如此傲人的身材,戴夫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按时吃饭睡觉,每周进行四到六次高强度训练;第二,使用类固醇。和大多数使用者一样,戴夫要遵循一定的药物使用周期:每期8到20周,一年2到3期。自2024年1月起,他每周注射600毫克庚酸睾酮,每日口服40毫克氧雄龙。戴夫从不隐瞒自己使用类固醇的事实,每当同事问起他的增肌秘诀,他都会爽朗地回答:“类固醇。”
一个完整的周期结束后,戴夫会去私人诊所做血检。化验结果通常会显示,他的睾酮水平急剧下降,而用于监测肝脏健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理想情况下会保持正常,这说明他的身体承受得住这些药剂。但是,他的心脏壁在慢慢增厚,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在升高。由于药物的干扰,他的睾丸不再分泌睾酮,部分已开始萎缩。现在,戴夫必须每周注射少量睾酮,才能维持一个30多岁男人正常的睾丸激素水平。他或许终身都要依赖这种注射。鉴于此,他打算暂停摄入类固醇,同时又称“诱惑一直都在”。
| 类固醇的风靡 |
放在一二十年前,很难想象戴夫这样的白领会沉迷于力量训练,更不用说为此用药了。然而,类固醇的使用正是在这段时间开始变得普遍。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成瘾行为研究员吉姆·麦克维指出,一个早期的迹象是,针具交换点的工作人员发现,前来领取注射器的类固醇使用者数量有所增加。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麦克维和他的团队估计,英国约有50万名15至64岁的男性在过去一年中使用过类固醇。然而,布拉德福德市议会的协调员约瑟夫·基恩认为,麦克维的研究严重低估了实际情况,实际的使用人数可能是这一数字的两倍,约在100万左右。
在英国,持有类固醇并不违法,故而这里的使用率高于其他西方国家。但类固醇的风靡显然不局限于英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研究数据就显示,约有4%的男性使用过类固醇。2022年的一项小范围调查发现,美国明尼苏达州近7%的青少年使用过类固醇。研究人员对现有的187项研究进行分析,得出的综合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约6.4%的男性和1.6%的女性曾使用过类固醇。

过去几个月,我与3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类固醇使用者,以及健身房老板、前职业健美运动员、举重运动员、健身达人和了解类固醇销售或生产渠道的内部人士进行了交谈。曾几何时,类固醇的使用仅局限于健美和举重圈;而如今,它已然跃身主流。药物使用和医疗干预的文化禁忌逐渐消退,类固醇正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用老一辈人眼中病态且危险的方式,试图去突破自己的正常生理极限。一位年仅20岁的类固醇使用者告诉我,一开始他觉得“向体内注射未知成分非常恐怖”,而现在,这件事已经变得“像早上冲杯咖啡一样平常”。
我还拜访了医生和科研人员,他们正在研究类固醇对人体的长期影响,但许多问题尚无定论。有专家预测,虽然目前类固醇使用者仅表现出轻微的认知能力下降,但二三十年后,这一群体可能会大规模出现心脏和睾丸疾病,给医疗系统造成重大负担。2018年,众多知名专家联合发文,称类固醇滥用是一种“隐藏的流行病”和“即将到来的公共健康威胁”。但也有专家表示,类固醇的使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无论如何,所有人一致认为,类固醇使用者的数量必将继续增长。
| 类固醇的魅力 |
正如宣传口号所言,类固醇能让你迅速增肌。纵观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类固醇被广泛使用以来,运动员的举重成绩就一路攀升。对于想要锻炼出强壮肌肉的男性以及少部分女性来说,既然类固醇唾手可得,那么唯一需要考虑的便是:“为什么不试试?”一个20岁的小伙子告诉我,他来健身房快一年了,但进展平平,于是最近开始尝试类固醇。另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说,他已经坚持健身十年,但为了让身材更出众,他也抵不住诱惑,用起了类固醇。
我们俗称的“类固醇”大多是合成睾酮。睾酮是一种雄性激素,负责发育和维持典型的男性性征,如嗓音低沉、肌肉强壮、体毛浓密以及较强的攻击性等。在类固醇使用周期内,睾酮水平会显著飙升,人体肌肉组织的生产和能量生成系统超速运转,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同时加快高强度运动后的肌肉恢复。
不过,对睾酮作出反应的不只有肌肉组织: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导致脱发;同时,红细胞增多使血液变得黏稠,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睾酮还是男性体内用于合成雌激素的基本底物。当睾酮水平异常升高时,转化为雌激素的量也会随之增加,而雌激素水平飙升会引发水肿、男子乳腺增生等副作用。
| 男性身材压力 |
许多年轻人表示,环顾四周,处处都充斥着鼓励他们追求理想身材的信号。无论是电影明星还是真人秀中性感的嘉宾,他们似乎无一例外都拥有近乎完美的身材。“肌肉男好泡妞”的说法突然就流行起来,虽然不少男性坦言,现实中真正喜欢肌肉男的女性只是少数。与此同时,社交媒体频繁推送各种肌肉猛男的照片,源源不断的视觉冲击让人们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身材产生不满。很多人因此开始健身或练习举重,却时常感到进步不明显。于是,他们转而将希望寄托在类固醇上。
男性身材压力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现象。研究女性主义的社会评论家苏珊·博尔多指出,过去十年,广告和大众文化突然开始推崇肌肉健硕的体型,压迫女性多年的“身材羞耻”就这样落到了男性身上。
几乎每个与我交谈的人都提到了网红的影响,比如萨姆·苏莱克。这位健身界的年轻偶像在社交媒体上有800万粉丝。苏莱克留着摇滚风格的发型,一身出众的肌肉线条仿若雕塑,可以说,他是我见过的肌肉最发达的人。
苏莱克曾公开声明自己从不使用类固醇,而他的老前辈阿诺德·施瓦辛格则承认用过。社会学家杰斯珀·安德烈亚森和托马斯·约翰森在一篇探讨健身文化的论文中指出,施瓦辛格不仅将健美运动带入主流文化,还代表了一种与类固醇密切相关的极端健美形象。当然,拥有年轻时施瓦辛格那样的个人魅力并不容易,但要变得和他一样高大魁梧却相对容易得多。
现在,无数人沉浸在“增肌”的世界中,曾经的极端成了如今的常态,而自然的身材反而成了一种缺陷。健身本应是一项促进身心强健的活动,可围绕健身的网络文化却变得越来越匪夷所思。
| 类固醇的影响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内分泌学家钱纳·贾亚塞纳说:“对医学界而言,问题不是人们为什么要用类固醇,而是类固醇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丹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十年观察周期内,类固醇使用者的总体死亡概率是非使用者的三倍。”
目前,医学界的基本共识是,用药期间身体面临的风险最大,也就是说,类固醇直接对身体造成的干扰和抑制作用在这一阶段最为明显,但停药后部分器官还可以恢复功能。2020年,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类固醇会影响心脏的基本功能,但一旦停止用药,心脏似乎能在一年或更长时间内逐渐恢复。睾丸则不同。贾亚塞纳说,尽管一些男性在停药后会恢复自然产生睾丸激素的能力并重新生成健康的精子,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遭遇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医学界还无法对此作出明确解释。
睾酮带来的心理影响亦不容小觑。在这一点上,类固醇新手与老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初次使用类固醇的年轻人往往会感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你会觉得自己无论走到哪儿都是焦点,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感觉让人上瘾。”一位年轻人这样描述。相比之下,长期使用者更关注药物的副作用。一个名叫迈克·伊斯拉泰尔的男子说,长期使用类固醇会导致情绪低落和焦虑。他还提到,使用类固醇会让人变笨,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会退化——对此,其他年长的使用者也深有同感。
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的精神病学家阿斯特丽德·比约恩贝克是研究类固醇对大脑影响的先驱之一。比约恩贝克及其团队对80多名类固醇使用者的大脑进行扫描,这些受试者使用类固醇的时间都在一年以上。与非使用者相比,他们的脑部体积较小,灰质显著减少。比约恩贝克指出,“受影响的不是大脑的某个区域,而是整个大脑。”
| 政府的对策 |
政府当如何应对类固醇使用日益增多的问题?自上世纪末以来,丹麦、瑞典、荷兰和比利时相继采取强硬措施,遏制类固醇的滥用。英国斯特灵大学运动科学教授艾普丽尔·亨宁表示,由于类固醇使用者可能增加公共健康系统的负担,加上近年来多名运动员类固醇检测呈阳性,各国政府纷纷加强管控,出台严格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判入狱。
在丹麦和瑞典,警方有权突击检查健身房,甚至可以当街拦下肌肉线条明显的可疑人员,要求其当场进行尿检。2010年,美国健美运动员托尼·弗里曼在瑞典一家体育用品店被警方抓捕。警方将他带到警局,强迫他接受尿检,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一位健身杂志前编辑告诉我,这些政策为健身圈增添了紧张的氛围,但对类固醇的实际使用几乎没有影响。
政策相对宽松的英国则采取了另一种方式。2024年5月初,我走访了一家老牌类固醇诊所。约翰·麦克尼尔是这里的资深员工,和类固醇使用者打了近20年交道。他表示,指责没有任何用处,关键在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鼓励他们了解利弊后再作出决定。
现场很多人都在排队验血。两周后,诊所会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我在人群中结识了一位皮肤黝黑、看起来颇为健康的男子。他赞成少量使用睾酮,但会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另一位身材矮小、显得有些紧张的男子说,他多年前曾用过类固醇,现在打算试试睾酮替代疗法。我听到几名工作人员低声讨论某位健美运动员的血液检查结果:他的肝脏状况令人担忧,但单纯使用类固醇应该不至于这般。工作人员怀疑他可能还有酗酒的毛病。
许多类固醇使用者告诉我,除非出现紧急情况,否则他们不会向医生咨询类固醇相关问题,原因在于大多数医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且患者也不愿在病历上留下记录。所幸他们现在可以在类固醇诊所寻求专业帮助。遗憾的是,目前英国只有少数此类诊所,能否维持运营还要看公共医疗系统给出多少支持。

但人们必须得到指导。与年轻人谈论类固醇时,我发现他们虽然掌握了不少信息,却总是过于自信。他们笃定地认为,自己能够应对类固醇的副作用,并且不会长期使用。我对此表示怀疑。网络上到处都是迷茫的新手:他们在论坛上发帖求助,对安全用量和副作用知之甚少。
我最后的采访对象是一个来自西米德兰兹郡的年轻人。他在第二个类固醇使用周期中途停止了用药。“停止注射后,我总是心情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说起来,当初我从未想过为什么不该用类固醇,我只看到了它的好处。这都怪那些一身肌肉的健身达人。”
尽管如此,他并未打消再次使用类固醇的念头。“使用过程还是挺让人愉悦的,难就难在停用之后。过段时间我打算再试试看,希望到时身材能有所改善,睾酮水平也能恢复正常。”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联系,之后我便失去了他的消息。他看起来确实需要找个医生或治疗师。我希望他知道该向哪里求助。
编辑: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