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自觉担当职责使命,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

采访对象:曹艳萍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委书记

采访组:在秦岭生态保护修复这项重大任务中,地处秦岭核心区域的柞水县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曹艳萍:柞水全域处于秦岭腹地,是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秦岭国家公园核心区。

地处秦岭核心区域的柞水,肩负着政治、保护、发展三重责任:

政治责任方面,我们始终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牢记“国之大者”,自觉把秦岭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增强秦岭保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保护责任方面,我们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设立“4·20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全面推行县镇村三级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常态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动态整治清零“五乱”问题,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发展责任方面,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康养旅游、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最大限度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采访组:为保护和修复秦岭生态,柞水县制定了怎样的规划?实施了哪些举措确保政策法规扎实落地?

曹艳萍:近年来,柞水县编制实施《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柞水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柞水县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文件,有效衔接国土空间等各类规划,一体推进全域保护和分区管控,率先在商洛市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和勘界立标。

在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各项规划和政策法规落实方面,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在学习宣传方面,我们将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新部署新要求及各项政策法规,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必学内容、县委党校教学培训的必修课程,搭建“线上+线下”解读宣传平台,推动政策法规直达基层、深入人心。

在推进落实方面,我们提出“在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上走在前,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中干出彩”等重点任务,对标完善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用力抓好工作落实,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在责任传导方面,我们不断夯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责任,明确县镇村三级林长261人、河长197人、田长101人,选聘生态护林员1106人,严格执行“双查”机制,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守护秦岭的绿水青山。

采访组:在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过程中,柞水县是怎样牢记“国之大者”的?

曹艳萍: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考察时告诫我们,“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自觉担当职责使命,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更好支撑柞水高质量发展。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自觉担当职责使命,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0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地栽木耳基地(图/张楠)

我们牢记嘱托担使命,建立“4·23学习日”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重温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在柞水作出的重要指示,成立了秦岭生态保护局,完善了县镇村三级网格监管机制,建成了秦岭生态大数据平台,用一项项制度、一件件工作践行“国之大者”,牛背梁、金米村入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先后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

我们常抓不懈护生态,严格执行“查人先查事、查事深查人”和有奖举报等制度,零容忍打击秦岭“五乱”问题,持续巩固小水电、农家乐和秦岭违建整治成果。目前,柞水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16%。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0天,优良天数、综合指数、PM2.5浓度3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长序榆、翅果油树、秦岭冷杉3种共90棵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苗在柞水回归野外,牛背梁云海、雾凇入选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朱家湾村巴山冷杉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首次出现在柞水。

我们绿色发展向未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柞水木耳、康养旅游、抽水蓄能等一批绿色循环产业项目,全力抓好国家环境健康管理、全域森林康养两个国家级改革试点。目前,柞水木耳品牌价值超过53亿元,位居全国木耳行列第一,牛背梁晋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朱家湾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最佳旅游乡村”称号,曹坪抽水蓄能电站落地建设,绿色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采访组:展望未来,柞水县对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有怎样的长远目标?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曹艳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健全完善秦岭生态保护常态化长效化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奋力绘好生态柞水新画卷,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努力。

我们将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严格落实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管理制度,持续打好“五乱”问题常态查、集中纠、回头看的“组合拳”,全面加强从产业准入到建设运营全过程管理,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跟进核查整治疑似问题图斑和群众信访举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将紧抓不放攻坚污染防治,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战役,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制,推进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专项整治,创建清洁小流域和幸福河流,强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我们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修复,持续加大羚牛、秦岭冷杉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强化古树名木普查建档、管护巡查、“一群一策”等保护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非法交易等行为,全域推进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健全完善森林防火、扑救、指挥、保障体系,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力。

我们将久久为功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矿产资源、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康养旅游、生物医药、现代材料和清洁能源“五大产业”。同时,建立绿色金融项目库和企业绿名单,动态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探索开展能耗交易、水权交易、林业碳汇、绿色金融等转化试点,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项目落地建设,抓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新风尚。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自觉担当职责使命,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