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晶“出海”
作者: 赵春雨“准备好,三、二、一,抢!”
艺人徐艺洋的声音高亢而富有感染力,随着倒数结束,直播间的抢购按钮瞬间被无数双无形的手点击。网络的另一端,人们紧张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心跳随着抢购的节奏加速。
“抢到了!我抢到了!”一位幸运观众在屏幕上兴奋地大喊,他的声音在直播间内回荡,引得其他观众一阵羡慕和嫉妒。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徐艺洋不断展示着各种各样的水晶。从价值不菲的天然水晶到精美的水晶饰品,每件商品都被抢购一空。直播间的销售额如同火箭般蹿升,数字在屏幕上不断跳动。每一次跳动都代表着一笔成功的交易。
数据显示,徐艺洋仅一场直播,销售额就达到100万~250万元,其中销量最好的粉水晶手链累计卖出上千条。
近年来,水晶市场呈现出井喷趋势,颜值高、寓意好,带有招财、招桃花等“神秘力量”的水晶,成为年轻人购物车里的常客。不过,市面上的水晶手链价格差异巨大,有些只要几十元、一两百元,贵的却能飙升到上千元不止。这背后到底有哪些门道?

被水晶“绑架”的年轻人
凌晨三点,陈茉的手机屏幕还在幽蓝闪烁。
在某珠宝直播间,主播正用沙哑的声音喊着:“最后一条紫锂辉!这抹薰衣草紫能稳定情绪,姐妹们错过要等半年!”她在输入支付密码时,瞥见梳妆台上堆成小山的丝绒首饰盒—那里面躺着47条水晶手链,最便宜的草莓晶才198元,最贵的金发晶足足花掉她半个月工资。
陈茉,26岁,广告策划人,最初只是被同事手腕上一串海蓝宝吸引。“他们说这是‘勇气之石’,能增强表达能力。”在季度述职前夜,她鬼使神差下单了同款。神奇的是,述职当天她超常发挥,从此便一头扎进水晶的斑斓世界。
如今她的工位成了小型能量场:晨会戴黄水晶招财,见客户换紫水晶助谈判,加班时虎眼石镇在键盘旁。某次提案前,她特意把新买的超七水晶放在提案册上“净化”,结果甲方真的当场拍板。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让整个办公室都开始流行“水晶玄学”。
“其实知道是心理暗示。”陈茉转动着腕间的粉晶樱花镯苦笑。上个月她花3 800元购入的“天使之泪”月光石,鉴定证书显示只是普通拉长石。但每当方案被毙时,摸着冰凉的珠子深呼吸,确实比吃抗焦虑药管用。这种即时反馈的安慰剂效应,让年轻人甘愿支付“精神保健费”。
再举个例子。
29岁的林悦“入坑”水晶有一年了。这期间,她把市面上的水晶品种都买了个遍。“有些是因为喜欢它鲜艳的颜色,有些是喜欢它表面的星光,还有些是质感很好,戴着好看”,经粗略统计,她有60多条水晶手链。刚开始,她都是买小几百元的,之后眼光越来越高,越买越贵,最贵的一条是3 900元。一年下来,她在水晶上花了4.5万元。
在林悦看来,只要自己喜欢,购入的价格合理,就不是智商税。她也坦言,买水晶经济负担确实有点重,“我今年下半年打算收手,太烧钱了。”但她目前没有后悔自己买了这么多水晶,在她看来,4万多元最多买两个金镯子,而水晶可以买上百条,天天能换着戴。
“疗愈经济”当道,水晶市场也呈现诡异的分层。
直播间里9块9包邮的“爆花晶”其实是染色玻璃,文玩市场叫价过万元的“钛晶”可能是人工培育。但这不妨碍年轻人前赴后继—95后设计师小鹿用彩虹七水晶搭配JK制服,程序员阿杰的键盘旁永远立着“防小人”的黑曜石,就连健身房都开始流行“绿幽灵增肌手环”。
有网友调侃,“每一种水晶都想有,要不然老是觉得缺。已经有50条美丽废物的我在不停地告诉自己,你不是蜈蚣,戴不了那么多”。
水晶有什么魅力,为什么突然火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晶与玄学深度绑定,被赋予了很多意义。
心理咨询师表示,这些水晶信徒多数是“城市空巢青年”。他们既不愿像父辈那样攒钱买金饰,又嫌弃盲盒太幼稚。水晶恰好卡在神秘学与轻奢的中间地带:既能彰显个性,又承担着现代人的精神拐杖。正如二手平台上某条转卖帖写的:“出草莓晶手链,助我脱单后闲置,包邮送正能量。”
水晶拧成“一股绳”
从商业角度来看,玄学是门 “好生意”。
数据显示,全球水晶珠宝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2.9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22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5%。
数据对应机遇,水晶产业的爆火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在直播带货领域,水晶产品已经成为热门品类。许多明星和知名主播纷纷加入水晶带货的行列,通过直播平台向观众介绍水晶的美学价值和象征意义。比如,伊能静在一场直播中出售的水晶相关商品,预估销售额达539万元。这些直播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还带动了水晶产品的销售,推动了水晶市场的繁荣。
除了直播带货,水晶疗愈师考证也成为一个新兴行业。随着人们对水晶疗愈功效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参加水晶疗愈师的培训和考证,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这些疗愈师通过学习水晶的能量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水晶疗愈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改善情绪和提升生活质量。
当然,谈到水晶市场绕不过一个小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东海县。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东海县的水晶作为国防用特种非金属矿产品,由国家统购统管。改革开放后,随着土地责任制的变化和合成水晶技术的成熟,天然水晶在国防和其他工业中的作用逐渐被合成水晶所替代。国家对农民在其负责的土地里开采水晶的限制放宽,使得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瑰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东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在那个时期,东海县的水晶主要作为矿石资源进行买卖,尚未被赋予艺术商品的价值。
直到1990年的夏天,东海县水晶交易市场里,一块仅重200多克的水晶,被人以12元的价格买走。这块水晶内部含有几根呈束状放射体的金丝,端部还有一块长约4毫米的白色晶体。
按照彼时的审美,水晶行业的加工方向是水晶眼镜和水晶项链,所需的原材料越纯净越好,这块原石无疑是一块杂色过多的边角料。然而,就是这样一块不起眼的原材料,被打磨成一个圆形水晶球后,整体酷似哈雷彗星,因此得名。
而后这块水晶被一位韩国商人以数千倍的天价买走,此事一经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带动了水晶收藏的热潮,从而开启了水晶观赏石的审美风向。
如今,东海县拥有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 400多家,年产3 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有上万种品种。
以东海县最著名的“水晶村”兴西村为例,30年前,这里的大部分居民还是以务农为生。然而,他们利用农闲时间挖掘水晶、磨制项链,逐渐积累了经验和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晶加工逐渐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东海县,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能熟练地将水晶从粗糙的石头变成精美的珠宝。一个家庭小作坊就能完成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制作的全套流程,这种家庭式生产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东海县的水晶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把水晶卖到海外去
目前,东海县的水晶年交易额已突破400亿元,其中大部分销往海外市场。当地政府通过举办水晶节、推介会等活动,成功树立起“东海水晶”的品牌形象,吸引了众多欧美商家前来进货。
外国人对水晶的购买欲望极高,主要源于水晶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和治愈功效的宝石。

从明星到普通民众,许多人都相信水晶能够带来好运、净化心灵,甚至治疗疾病。例如,卡戴珊、梅根·福克斯等明星都曾公开表示对水晶的喜爱,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水晶进行冥想和装饰。此外,水晶在西方的神秘学和灵性实践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水晶疗法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这种对水晶的狂热追捧,让水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也水涨船高。
例如,东海的水晶批发价在1 200元/公斤~2 200元/公斤,而同样的水晶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售价至少是其五倍。一个成本不到1万元的紫晶洞,在亚马逊等国际电商平台上可以卖到1万多美元。这种价格差异不仅反映了水晶产品的高附加值,也显示了东海水晶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
水晶出海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水晶商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如Instagram和TikTok,能够直接与海外消费者互动,展示水晶产品的独特魅力。例如,水晶商家卡卡通过这两个平台,每天销售额稳定在2万美金,复购率高达90%;央视曾报道过兴西村的一位村民,他通过跨境直播在短短4小时内就卖出了价值几千美元的水晶产品。
这种运营模式不仅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也为水晶出海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今,东海有超过70%的人从事水晶产业,年销售额过千万的商家约有30家。这些数字不仅展示了水晶产业的繁荣,也反映了东海县在国际化市场上的竞争力。
市场火,钻空子的人也就有了“机会”。记者走访发现,水晶市场鱼龙混杂,商家的夸大宣传、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那些所谓的 “能量水晶”,被赋予了包治百病、转运改命的神奇功效,实则不过是商业噱头。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水晶的盲目崇拜,将普通玻璃制品镀膜后冒充天然水晶,以低价高卖的方式牟取暴利。在深入了解水晶的成分、结构以及真正的功效后,消费者才明白水晶并非万能的灵药,它更多是一种精神寄托与审美享受。
水晶生意,是一场关于美、关于商业的奇妙旅程。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投身其中,也在市场的浪潮中历经考验。回归本真,水晶不过是一种矿物,但因其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景,成为精神世界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