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排联赛引人深思的话题
作者: 苏畅一
本赛季女排联赛伊始,志在第十七次夺取联赛冠军的天津渤海银行女排、引入本赛季联赛最大牌外援的上海光明优倍女排以及拥有多名国手且阵容整齐的江苏中天钢铁女排,都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然而,这三支强队在联赛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天津女排在袁心玥远赴海外打球之后,以外援费蒂索娃和王媛媛搭档副攻线。但众所周知,外援副攻想发挥最大作用,需要极高的与二传配合的默契度,这样的磨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恰恰天津女排在本赛季联赛常规赛前期起用了孟豆担任主力二传,磨合问题导致费蒂索娃一度“水土不服”。另一名外援塔皮亚由于风格和经验等多方面的原因,久久无法顺利融入天津队的战术体系,没有能够弥补巴尔加斯离队后接应位置相对薄弱的短板。好在随着老二传姚迪的归队以及外援调整,天津女排在联赛中期实现触底反弹。不料,就在队伍走上正轨,向着联赛冠军发起冲击的紧要关头,李盈莹意外受伤,球队的部署被打乱,最终无缘领奖台,令人唏嘘。
天津女排在2024-2025赛季成绩下滑,原因很多。首先,李盈莹在队内的战术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她不仅是进攻核心,承担了全队约40%的进攻任务,还在防守和一传中起到关键作用。李盈莹受伤后,教练组被迫起用替补球员。但刘美君身高1米83,略显不足,面对上海女排1米93的外援泰纳拉等队员的高拦网时,她的进攻效率骤降,球队一传体系也受到很大影响。
天津女排近年来的战术体系中,李盈莹和姚迪等队员发挥很大作用,但队伍的青训体系未能培养出相应位置上足够的新人。同时,李盈莹等核心球员缺阵的针对性预案也准备不足,临场应变能力有所欠缺。李盈莹在巴黎奥运周期几乎全年无休,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长期疲劳积累也是她在半决赛中意外崴脚的原因之一。天津队其他球员同样因过于密集的赛程身心疲惫,技术和打法方面的不足被放大。此外,本赛季女排联赛中,江苏、上海和辽宁等队通过新老交替和引援,实力增强。上海队引入外援泰纳拉后,边攻能力增强,江苏队依靠张常宁、龚翔宇回归和吴梦洁等新星的成长,整体攻防更均衡。相比之下,天津队外援和二传之间的磨合并不理想。
天津女排在二十余年的联赛征程中,有着各队难以匹敌的“十六冠王”辉煌。这一时期,球队核心球员和国内女排战术发展不断迭代。在21世纪初首夺联赛冠军直至2017年全运会后诸多老将谢幕,天津女排靠着异常顽强的防守和细腻的小球串联与对手展开争夺,屡屡夺冠。当时她们虽然没有出众的网口高度,但各位置攻手的实力和技术相对均衡,打得是全面、快速、多变的整体排球。2017年全运会后,随着李盈莹、王媛媛等优秀年轻选手脱颖而出,加之朱婷、袁心玥等国手加盟球队,天津在国内女排拥有了超出寻常的网上优势,直至巴尔加斯加盟球队,这种优势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天津队有多名高水平球员分担压力,即便球队的一传、防守和串联与老天津女排相比已有所下降,但这些球星能够彼此弥补。巴尔加斯2023-2024赛季因伤缺阵,李盈莹也能够带领球队获得胜利。本赛季天津女排没有引入强力攻手,袁心玥也前往海外联赛,李盈莹成为唯一核心,关键时刻她的缺阵对全队战术体系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天津女排本赛季未能站上领奖台,是核心球员意外受伤、后备梯队建设不足、对手进步、赛制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二
从联赛常规赛阶段的表现来看,上海女排无疑是争冠的最大热门。俄罗斯外援费多罗夫彩娃很好地弥补了球队欠缺一锤定音强攻手的短板,她的跳发球“绝技”几乎令对手“无解”。这也暴露出目前国内各支女排劲旅一传保障环节基本功相对脆弱,本土球员“下三路”技术有待提高。然而,“小彩娃”在常规赛结束后不辞而别,上海女排排兵布阵遭遇困难,好在人才储备较好,本土球员顺利补上外援离队的空缺,联赛后期逐渐找回状态,一路打入决赛。
与兵强马壮的江苏女排相比,上海队各个位置本土球员以及外援接应泰纳拉的个人实力相对平均,没有比较突出的领军者。在“ 整体”对“整体”的争冠决赛中,上海队未能击败个人能力和板凳深度均高出一筹的江苏女排,也不出人意料。赛后在联赛最佳阵容的评选中,上海无一人入选,客观地反映出她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上海女排近年来连续多次进入联赛决赛,均以亚军收场,引发了对其短板的广泛讨论。首先,队伍缺乏一锤定音的强攻核心。本赛季曾引入外援费多罗夫彩娃增强火力,但她在联赛中期离队,导致球队进攻实力骤降。主攻仲慧、接应泰纳拉等虽有一定实力,但缺乏李盈莹、龚翔宇、吴梦洁这类能主导关键分的作用。其次,突破能力方面有短板。本赛季决赛中,上海女排在领先时,多次因进攻不下球被逆转。决赛次回合,上海队在第三、第四局大比分领先,却因进攻效率骤降导致崩盘。在心理素质方面,上海队需要积累更多的“王者气质”和冠军传承。她们虽曾五次夺得联赛冠军,但长期处于“挑战者”角色,缺乏冠军底蕴的支撑,不及江苏和天津等队拥有更多大赛夺冠的经验。上海女排要从时间和一场场胜利中不断积累。
三
江苏女排在本赛季联赛中充分体现出老将的核心作用与新生代成长相辅相成。关键时刻,张常宁、龚翔宇等奥运冠军展现了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刁琳宇虽因伤缺阵决赛次回合,但首回合的稳定发挥为夺冠奠定了优势基础。新生代中的翘楚吴梦洁是江苏队本赛季的进攻核心,整个赛季展现了突出的得分能力,荣膺联赛最有价值球员。替补二传孙燕临危受命,很快适应了比赛节奏,在关键分上与攻手的配合发挥了作用。
纵观整个赛季的表现,江苏女排在逆境中展现了顽强的韧性。在决赛中,她们曾多次从落后中逆转,发球冲击对手一传,针对性拦网遏制了泰纳拉等攻手的发挥,新生代球员战术执行力有大幅提高。江苏是联赛劲旅中少数没有引进外援的球队,靠的是本土球员默契配合。张常宁提到,在伤病困扰下,团队仍能“保持不放弃的状态”,体现了长期磨合的战术体系优势,战术设计更强调攻守平衡。虽遭遇主力二传刁琳宇受伤、阵容不整等困难,但队员通过互相激励,扛过密集的赛程。


决赛夺冠后,队员们带着刁琳宇的球衣登台领奖,这一举动象征了全队的凝聚力。江苏女排夺冠并非单一因素主导,而是个人能力、战术韧性、团队精神与联赛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将的经验与年轻球员的活力相辅相成,战术执行力和逆境中的心理素质成为制胜关键。联赛冠军既体现了江苏女排长期坚持本土化人才培养战略,也验证了面对困难时的综合应变能力。
江苏女排始终不引进外援,在这个丰收的赛季中,曾遭遇过主力二传刁琳宇长时间休战又在决赛中意外受伤,以及队长龚翔宇受伤调整等困扰。凭借良好的人才储备,她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如愿登顶。虽然张常宁、龚翔宇、刁琳宇、吴梦洁、倪非凡等曾在上个奥运周期入选过国家队,阵容中拥有5名国手级选手,但实际上,吴梦洁、倪非凡以及唐欣、杨佳、周页彤、万梓玥等都是2021年夺得全运会女排小年龄组冠军的选手,经过4年磨炼和成长,从一个冠军走向了另一个冠军。江苏女排这些年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始终保持在国内一流水平队伍行列,依靠高出一筹的稳定性夺得联赛冠军,并不意外。
四
2024-2025赛季,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对赛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比赛分级、设置升降级、半决赛和冠亚军决赛采取“金局制”等新颖的办法,希望能够增加比赛的精彩、激烈程度。联赛分为A、B级,常规赛和季后赛阶段A级“强强对话”场次很多。不过,半决赛和决赛并没有通过“金局”决出胜负的。整个赛季295场争夺,打满5局分胜负的场次多达49场,联赛赛程超过4个月,除女排世俱杯期间和春节期间,几乎都是一周双赛的节奏。虽然球迷能够在每周欣赏到高水平的女排赛事,但密集且高强度的争夺是不是造成诸多运动员意外伤病的诱因,值得商榷并深思。
此外,唯一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深圳澳洲虎中塞龙华女排的表现与以往大相径庭,她们自始至终处于A级联赛垫底位置,以A级第8名身份降入下赛季B级联赛。这支球队以联赛表现为存在基础,联赛成绩好不好是能否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和投资人投入的前提条件。无论未来是否还有机会活跃在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的赛场,她们都需要更好地适应现有排超联赛的体制、机制以及国内女子排坛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