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拐大弯

作者: 米丽宏

在四川若尔盖草原西南,黄河从甘肃一侧如飘带般缓缓飘来,轻抚一下草原边缘,又转身飘回青海,拐出了一个180度的大弯。湾区内,草柔风细,清澈的湖水映照着蓝天白云,构成了天地间一幅恬美画卷,这里就是“天下黄河第一弯”。

之后,黄河流过九个省级行政区奔向渤海,一路斗折蛇行,拐出一个几字形大弯和无以计数的小弯。

世界上没有不拐弯的河。大河拐大弯,大弯出奇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其第一弯位于丽江市石鼓镇。在此处,三江合流之一的金沙江被石鼓山崖阻挡,华丽转身,“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

而流程2057千米的雅鲁藏布江,在西藏域内留下多个壮美大拐弯,如扎曲村大拐弯、果果塘蛇形大拐弯、雅江拐弯……雄险幽美,蔚为壮观。

秀美漓江,在兴坪古镇围绕九马画山来了个大拐弯,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大河拐大弯,是自然现象。其拐弯的原因有多种:地形起伏、土质不均匀、遇障碍物、地球引力和自转离心力、水流流淌对河岸的侵蚀……这些因素都会让河水优雅转身,留下一条条优美曲线。

弯路,是河流的一种常态,也是整个自然界的一种常态。

人生也是如此,从来没有一览无余的笔直人生。人生路途,九曲十八弯,甚至有时会误入死胡同。如果人能像水一样灵活,选择拐个弯,避开障碍,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大开大合,生命更出彩。

鲁迅,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最初的梦想并非文学,而是行医救人。仙台学医的经历,使鲁迅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性,于是决定以笔为刀,文学救国。弃医从文,成为鲁迅人生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这个“拐大弯”,促成了一代文豪的诞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一生中有个180度的大拐弯。前半段,他笃信邪不压正,认为一个人只要持身端正,刚直劲厉,有冲破一切罗网的勇气,就可以把事情办好。后半段,他开始笃信老子,为人处世学会了拐弯的技巧,懂得示弱,懂得迂回,懂得了不敢为天下先。此后,曾国藩成为近代以来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

当然,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极少大起大落的刺激和转折;但是,无一例外地,谁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始终僵持一个思路,极有可能走进死胡同。如能及时调整,用“拐大弯”的方法,绕过障碍,可能会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面对时时变化的事物,就应该持守一种“拐大弯”思维:事前多角度思考,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解决方案;过程中及时调整计划,灵活应对,多做尝试,在变化中迎来更多的机遇。

有次央视主持人采访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问起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时,周先生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

主持人再问:“要是我想不开呢?”

周先生哈哈一笑,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

人生路处处有拐弯,人生贵在拐大弯。拐大弯,是避开障碍,突破拘囿;是迂回行动,巧妙蓄势;是大开大合,开拓前行。拐大弯,也是以不断行走来扩大视野、提高涵容力;是将挫折、碰壁校正航程、梳理修养。弯出去的目的,是再拐回来,更好地走向远方。

对于一条河而言,拐大弯,会拐出不一样的风景;对于一个人而言,拐大弯,会拐出绝路逢生,拐出柳暗花明,拐出一个绮丽美好的春天。

(编辑 高倩/图 槿喑)

上一篇: 冬生春
下一篇: 唱过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