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是那个被老师偏爱的娃

作者: 蔺丽燕

同事周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动态:“努力背诵后,大饼香甜美味。娃们说,老师烙的糖烙饼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糖烙饼。”得了周老师糖烙饼的同学,一个个眉开眼笑,喜不自胜。高高举起的手臂,像迎风的旗帜。

何其有幸,这些孩子遇见了有爱的周老师。何其有幸,我也曾遇到过像周老师一样有爱的老师。

十三岁那年夏天,家中突遭变故。小升初考试前一天,校长将我叫进了办公室。我自小胆子小,不爱说话,平时路上遇见老师,远远地就跑开了,对老师,我心里多是畏惧。站在校长面前,我低着头,一言不发,心里慌乱得没了分寸。“听说了你家里的事,这30块钱你拿上,明天好好考试。”校长边说边把钱塞进我手里。与他对视的那一刻,在他严肃而不失慈爱的目光里,我好像看到了父亲的模样。

初中住校,班主任康老师了解了我的家庭情况后,常常想方设法给予我家人般的关怀与温暖。还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在教室里上自习,康老师走进教室转了一圈,临走时叫上了我,带着我回了她的宿舍。宿舍里点着炉子,很暖和。炉子上放着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满屋都氤氲着方便面的香气。康老师拉我坐在床边,和我聊起了家常。我们说了一会儿闲话,康老师说:“今天中午,就在我这里吃吧,咱们吃煮方便面,当然,还有鸡蛋。”“我回宿舍吃,谢谢老师。”我说。康老师拿出碗筷,捞面、盛汤,递在我手上。“快吃,一会儿凉了。和我还客气,你这孩子!”在逼仄的斗室,我,和我的班主任,一锅方便面,两颗蛋,那滋味至今不忘。

高中,到离家更远的地方读书。也是周末,历史老师亲自到学校,带着我去他家里吃饭。还记得,师母那天炖了排骨,还炒了几个热菜。刚吃了几口,师母问我菜是不是有点咸,历史老师笑着说:“她从小在盐湖边上长大,吃盐长大的娃还怕咸?”我的历史老师不单带我到家里吃饭,还时常拿一些零花钱给我。他说,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手里宽裕点总是好的。

求学路上一路走来,老师们的爱,如一盏盏灯,照亮了儿时因贫困而自卑的我;是一支支火把,温暖了少年时因离乡而孤独的我。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我也做了一名老师。

春天,陌上花未开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去参加野外实践活动。返回途中,收到了一笔稿费。当下决定,带着课代表和几位表现很好的学生去吃大餐。孩子们一听我要请客,诧异,惊喜,欢呼,鼓掌,拥抱!一路上,他们反复说着:“老师,您太好了!”“老师,您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别的班的同学会嫉妒的!”

中秋节,单位发放福利,是一箱葡萄。晚自习,我搬着葡萄进教室。“赶快写作业,写完作业给你们分葡萄吃!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会多分几颗哦!”话音一落,孩子们“哇——”地欢呼起来,有的同学甚至从座位上跳起来,左摇右摆,手舞足蹈。

师之爱,在这一刻,实现了闭环。看着孩子们吃着葡萄时欢喜雀跃的样子,作为老师,我心里的满足不言而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既然注定要成为师生,那就让我用偏爱来回应那些年我的老师们给予我的爱吧。

老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老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把爱给予孩子,我十万分乐意,因为,我也曾是那个被老师偏爱的幸运儿。

(编辑 兔咪)

上一篇: 尘世微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