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门望月心自闲

作者: 马亚伟

“闲”这个字很有意思,古代写作“閒”。你看这个“閒”字,有门有月,让人联想到月色皎洁的夜晚,人在倚门望月。而“閒”的本义是空隙,夜晚关上木门后,月光透过缝隙照进来。如今“闲”字用得最多的意思是空闲、清闲、闲适。生活密不透风,我们都在马不停蹄地奔走,谁不想有个倚门望月的空闲时间?

其实生活再匆忙,想要倚门望月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关键是很多人只顾着埋头赶路,根本不会留意头顶的天空。如果你肯抬起头来,就会看到一轮明月或者满天星光。从前我们常说一句话,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可如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只顾着低头,而忘了抬头。我觉得低头是凡尘烟火,抬头是人生清欢。抬起头来,倚门望月,你会发现真的可以拥有闲适而美好的心境。

王维诗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多年前我觉得这首诗中“人闲”是人声寂静的意思,就是在寂静之中看花落、听鸟鸣。如今我理解的“人闲”的意思是人心闲的时候,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只有你的心闲下来,才能感受到桂花落、春山空、山鸟鸣。“人闲”两个字是全诗的灵魂之笔,那种恬淡安宁的心境多么让人向往。如此玩味这首诗,更觉有妙趣。自然万物本是生活的背景,如果你只顾着眼前的苟且,怎会留意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和春花秋月的美好?心不闲,再美的背景你都会视若无睹。心闲了,你会发现,尘烟四起的生活背面,有那么多值得为之停留的美好风景。当躲在幕后的明月、星光、花开、鸟鸣次第浮现的时候,生活的主旋律就不再是鸡毛蒜皮演奏的交响,而是春花秋月演奏的轻音乐。正如那首耳熟能详的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身在凡尘,心无挂碍。无事最悠然,心闲得自在。

其实在凡尘生活中翻滚的人,不可能不被琐事所扰。而心闲不一定是完全超脱于尘世生活,而是留个空隙倚门望月。不仅要倚门望月,还要凭栏看山,还要靠窗赏云,还要临海听风……正如苏轼所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说到苏轼,我觉得他一直追求“闲”的境界。他的闲,是对抗坎坷颠沛人生的方法,也是经历跌宕起伏人生之后的彻悟。他的那篇《记承天寺夜游》的小文中这样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年轻时读到这儿,觉得他把自己和张怀民说成“闲人”,是对被贬境遇的一种自嘲,满腹才华却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做个闲人。如今我觉得他说的“闲人”是一种心境,就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忘了留一份闲情逸致在心中,以淡然之心看待一切,享受自然万物赐予的美好。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感受到庭中月色的美好。无论是倚门望月还是庭中望月,月亮都是那轮明月。这轮明月,亘古不变,而且属于每个人。无论古今,不分地位,我们都拥有同一轮明月,就看你有没有闲情欣赏。

倚门望月是一种境界,有时需要我们刻意为之。现实的庸常琐碎,如同一张大网,如果你深陷其中,就会被无数条无形的绳索捆绑,类似作茧自缚。你得有勇气挣脱和逃离,从凡尘琐事中突围。杀出重围,头顶的明月正朝着你温和地微笑。人生有这样的片刻温柔,足以治愈再多疲惫和艰辛。

倚门望月心自闲,生活总会为我们留个缝隙的。月光皎洁,内心明亮。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