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是具体的
作者: 向墅平在我对于“乡愁”的感知中,乡愁并非抽象,而是具体的——有着繁花般灿烂而芬芳的呈现……
乡愁是有色彩的。
它的色彩,随时节的更替,有不一样的呈现。
春天里。故乡的大地上,百花盛开。望出去,但见红的,粉的,黄的,紫的……可谓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夏天里。故乡的大地上,树木葱茏,庄稼生长。满目所见,是一片亮汪汪的绿,生气勃勃的绿。
秋天里。故乡的大地上,金黄为主打色彩。那一大片一大片成熟了的稻谷,在秋日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目的金黄。
冬天里。雪花飘洒在故乡的大地上,遮盖了一切的荒凉。唯余下一大片一大片银装素裹的白。白得清澈,白得纯粹,白得回肠荡气。
无论哪个时节,故乡大地的色彩,都是乡愁呈现出的色彩。
乡愁是有声音的。
多少年来,众多属于故乡的声音,一直活跃在故乡的每一个角落。
黎明时分,一声声雄鸡的啼鸣,分外嘹亮而饱含乡村的精气神。各个枝头醒来的鸟儿们,纷纷亮开了喉咙,唱出婉转悦耳的歌声。
在明亮的昼光里,故乡大地上沸腾一片。或吆喝耕牛的声音,或驱赶鸭群的声音,或割麦收谷的声音……
傍晚时分。四下竹林里、草丛间,众虫一齐演奏出一场音乐盛会,经久不衰,同样古老而悠远。夜里,在院落某些角落,不时响起的犬吠声,散发梦幻而神秘的气息。
这林林总总的声音,就是乡愁的声音。
乡愁是有味道的。
这味道,来自父母的饭菜。
每日里,父母下地劳作,回家来又从农夫的角色,转变为烹饪美食的厨师。他们总能用自己种出的蔬菜和粮食,用自己饲养出的鸡鸭等,作为食材,经巧手、匠心与爱心,做出可口的饭菜。
一日三顿,快乐地吃着父母做出的饭菜。那饭菜的味道,多么美好,让唇齿和心灵,都享受不已。
这味道,还来自故乡的美食。
那些美食,同样是采自故乡大地上乡亲们亲手劳作出的食材,经故乡的厨师们的巧手、匠心与爱心做成的。它们都有着浓郁的本土风味,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吃在嘴里,美在心中。
这些足以让唇齿与心灵都回味不已的味道,就是乡愁的味道。
乡愁是有轮廓的。
故乡,是坐落于天底下的一个地理空间,是各种地理事物的汇总。
位列高处的,是一座座终年青翠的山岭。
位列稍低处的,是一座座日日飘起炊烟的院子。
绵延其间的,是一片片生长庄稼的田地。
纵横于低处的,是一条条连通故乡各处的道路,以及连通各个池塘沃灌田地的水沟。
如许地理事物汇总而成的轮廓,就是乡愁的轮廓。
这些故乡特有的色彩、声音、味道和轮廓,荟萃成具体的乡愁,如斯鲜明而隽永——无论时隔多少年,都会深深烙刻于我和其他游子心中,一生一世,无法抹去……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