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鱼雪落鲙橙齑
作者: 邱俊霖唐代诗人王昌龄早年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长安。不过,他生活的地方是长安城外东边灞上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崇尚渔猎。捕鱼狩猎,能够改善伙食,多余的野味拿到集市上售卖,还能补贴家用。王昌龄家常吃的是黍米饭,最常见的下饭菜是韭菜。有时王昌龄腰间便挂着镰刀到菜园里割韭菜:“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王昌龄对钓鱼颇感兴趣。他生性豪爽,性格直爽,不拘小节,为人幽默风趣,随和爱说笑。有时出门在外遇见了垂钓的老翁,也忍不住要上前去问问:“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王昌龄也是个老钓客,闲来无事的时候,便喜欢前往灞河河畔垂钓。灞河是黄河的支流,里头鱼鲜丰美。运气好的时候,收获可不小:“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在唐代,鱼肉最风行的吃法是切脍:将鱼肉切成薄片直接食用,在唐朝极为盛行。制作鱼脍时,砧板上垫上一张纸,将鱼肉切丝或切片,切得越薄越好。王昌龄也喜欢吃脍。那时,长安城的贵族间流行一道“金齑玉脍”,将鲜美的鱼肉切得又薄又精细,鱼肉如美玉般雪白,垒成小堆。然后将姜、蒜、盐、熟栗子肉等配料捣成齑,和捣碎的橘皮一起撒到鱼片上,再浇上橘汁或橙汁,金色的齑料与如玉的鱼片相互交融,光彩夺目,无论是从色、香、味各个角度细品,都堪称极品。
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考中了进士。之后,他当过秘书省校书郎、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尉、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王昌龄前前后后在江宁待了近十年,天宝七年(748年)被贬为龙标(湖南省黔阳县)县尉。他沿长江而上,再南下洞庭湖,经沅江一路到达龙标。这里远离了喧嚣,也远离了长安、洛阳之繁华,也没有江宁那样热闹非凡。王昌龄时常与好友们相约竹林下饮酒,倒也快活自在。更可喜的是,这儿盛产橘子、柚子、橙子。这些水果在当时的北方可不容易吃到。沅江里的青鱼味道极鲜,每回钓上了鲜鱼,王昌龄便将其切脍,鱼片像雪花一样飞出,叠成小山,再拿着当地产的橙子捣成齑,浇于脍上拌匀。在座的食客们早已垂涎欲滴,望眼欲穿,王昌龄得意地告诉他们:“这道菜在长安叫‘金齑玉脍’!”
对于王昌龄来说,鱼脍大概能抚慰他的愁绪。无论是参加宴饮,抑或是为人践行,都少不了这道脍:“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
(编辑 斑比/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