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庆嫂”阎桂祥与谭孝曾的50余载风雨情/香草
今生选择京剧无悔,与谭孝曾牵手无悔。
2025年元旦前夕,京剧名家阎桂祥夫妇教孙子唱戏的视频吸引了很多网友。18岁就饰演“阿庆嫂”的阎桂祥与京剧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两地苦恋10年,最终步入婚姻殿堂。回想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历经艰难的爱情,阎桂祥感慨万千:“今生选择京剧无悔,与谭孝曾牵手无悔。”
出身贫寒,演“阿庆嫂”被谭家看中
阎桂祥1947年出生于北京,父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她两岁那年,父亲患病因无钱医治去世,母亲只好去一户有钱人家当保姆,靠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
阎桂祥小时候眉清目秀,爱唱爱跳。妈妈痴迷戏曲,受其影响,阎桂祥也爱看戏,并模仿戏里的唱腔,日积月累学会了不少唱段。
11岁那年,阎桂祥考入北京戏曲学校,得到“程派”名家赵荣琛及京剧大师张君秋的指点。她的唱腔吐字清晰,感情真挚,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名角底蕴。阎桂祥12岁登台,在学校相继学会了《望江亭》《二进宫》《贵妃醉酒》等众多不同流派的京剧剧目,在京城小有名气。
有一次,学校要排演《沙家浜》,作为戏校的尖子生,阎桂祥饰演阿庆嫂。让她没想到的是,因为这个角色,18岁的她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1965年5月的一天,著名京剧艺术家谭富英先生坐在家里唯一的黑白电视前,看北京戏曲学校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演出的交响乐京剧《沙家浜》。戏中的阿庆嫂削肩细颈,柳叶眉、挺鼻梁、小方口,一双俏目顾盼神飞。她字正腔圆的唱功、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神韵,让老爷子看了频频点头:“这小阿庆嫂有灵气,是块戏料。这要当我孙子媳妇该多好。”原来,谭富英有个孙子叫谭孝曾,也在北京戏校学习。
很快,阎桂祥受邀到谭家做客。谭孝曾比阎桂祥小两岁,儒雅持重,学的是老生,因所属行当不一样,他们平时交往不多,这天才正式认识了。
当天,阎桂祥衣着干净利索,清丽素美。她天生皮肤白皙,一排整齐的牙齿更是白得发亮。经过几句交谈,不难发现阎桂祥为人爽朗淳朴,并有着一般年轻旦角少见的大家风范。谭老爷子对眼前的女孩甚是喜欢。
聊了不到半小时,老人就对阎桂祥说:“我孙子在《沙家浜》中演的是刁德一,你们应该熟悉,就一起聊聊吧。”于是,谭孝曾和阎桂祥戏里戏外地聊了起来。才子佳人,互生好感。
此后,阎桂祥又多次被谭富英以“说戏”为名,请来家里吃饭。一天闲聊时,谭富英对她说:“看得出来,孝曾也非常喜欢你。你们先交朋友,如果有缘你就当我孙媳妇吧!”听了这话,阎桂祥满脸羞涩地微微点了一下头。见女孩答应了,老人非常开心。就这样,阎桂祥和谭孝曾的恋情开始了。
书信鼓励,与谭孝曾苦恋多年
1968年,阎桂祥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京剧院,正式拜著名旦角赵燕侠为师。老师在《荀灌娘》《盘夫索夫》《白蛇传》等剧目中的动作、身段、台步、水袖、扮相,都被阎桂祥学得别无二致。她得到了赵燕侠生活式运腔、吐字方式和展现人物细腻内心的真髓。这几部戏,也成为阎桂祥经常演出的保留剧目。
工作之余,阎桂祥和谭孝曾经常约会。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刚小有名气,国内开始了一场上山下乡运动,她和谭孝曾因此含泪分别。阎桂祥离开北京,被下放到延庆的松山林场劳动,每天上山伐木,砍柴,直到傍晚才回驻地。
想到自己刻苦学戏8年,如今毫无用处,阎桂祥格外伤感。夜里她思念谭孝曾,怀念昔日的舞台,泪水一次次涌出眼眶。由于延庆离市区不算远,她每月有1天探亲假。
谭孝曾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只要女友放假,他就挤最早一班的公共汽车,从西郊魏公村去市里与她见面,用爱情慰藉阎桂祥。
恋人相见,惊喜而甜蜜。然而1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小情侣又要面临分别。谭孝曾每每送阎桂祥去长途汽车站,两颗贴紧的心仿佛被硬生生撕扯开了。为了练早功,谭孝曾还要在早上6点前赶回中国京剧院,但他从没说过辛苦。
爷爷谭富英了解到阎桂祥的情况后,心里也很难过,他安慰道:“孩子,别难过,任何时候别丢下戏校学的东西,砖头瓦块也有翻身的那一天。”几句话说得阎桂祥热泪盈眶。她牢记爷爷的教诲,重回林场后哪怕收了工再累,她也去宿舍后面的空地练功。每天早晨她第一个起床,跑到小山上高声吟唱革命诗词练嗓子。
两年过去了,一些同事陆续回城,可阎桂祥被安排到京郊小汤山五七干校劳动。阎桂祥插水稻,挑粪,挖河泥,干的全是苦活累活。担心所学荒废,晚上她就跑到庄稼地里偷偷地吊嗓子,劳动间隙也不忘练习压腿、劈腿。谭孝曾时刻牵挂着阎桂祥,几乎隔一天就给她写一封信。
那时,信件成了阎桂祥和谭孝曾情感的寄托。阎桂祥说:“别看谭孝曾生性内向寡言,然而内心情感丰沛。”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全体现在信笺中了。他写给阎桂祥的信,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几页信纸根本不够写,连信封也要写上诗句倾诉衷肠。每晚临睡前,阎桂祥借着昏暗的油灯,读男友的来信,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候。
1973年冬天,北京京剧院排演现代京剧《杜鹃山》,阎桂祥被安排饰演剧中女主角“柯湘”的C角。虽然离开舞台多年,阎桂祥的基本功一样没落下。她塑造的“柯湘”英姿飒爽,举手投足有英武之气;她演唱的《家住安源》《乱云飞》等唱段刚柔相济,字字含情,打动了无数戏迷。谢幕时,面对戏迷热烈的掌声,阎桂祥一次次热泪盈眶。
重新回归舞台太不容易了,阎桂祥不敢结婚不敢生育,生怕影响了事业。直到1977年,闫桂祥已经30岁了,这年秋天,她与谭孝曾才在北京举办婚礼。这对京剧伉俪苦恋多年,终于走到了一起。
1979年8月26日,阎桂祥在北京生下儿子谭正岩。儿子刚满月,阎桂祥就将宝宝交由母亲照顾,她重回单位排练演出。
当时阎桂祥排了很多戏,有了大批粉丝。20世纪80年代,她再次迎来事业高峰,阎桂祥演唱的《荀灌娘》《白蛇传》《情痴》,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她在新编历史剧《情痴》中塑造的霍小玉,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赞赏。
1985年,阎桂祥凭借《白蛇传》《木兰从军》喜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7年,在北京中青年京剧演员“振兴杯”电视大赛上,阎桂祥荣获十优演员的光荣称号,红极一时。
生死相依,彼此照亮
当年阎桂祥在林场和干校劳动时,谭孝曾是人人羡慕的样板团的演员,正是有了他的支持和守候,阎桂祥才熬过那段艰难的日子。而当阎桂祥迎来事业高峰时,谭孝曾却戏码不多,事业陷入低迷。
阎桂祥深知越是一方身在低谷时,越要彼此心疼。正当红的她,在意丈夫的每一丝情绪。阎桂祥演完一整出戏后,回家就下厨给丈夫做饭,嘴角始终挂着温柔的微笑,多年如一日。在谭孝曾不得志的时候,阎桂祥经常出席的一些演出场合,他是不能参加的。阎桂祥就想方设法带丈夫出席,甚至主动向经办人推荐谭孝曾。妻子的付出,谭孝曾都看在眼里,心中明白阎桂祥的良苦用心。
谭孝曾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偶尔还有点口吃。虽然不善言谈,但他善交朋友。于是,阎桂祥就鼓励丈夫,跟一些过去的朋友或发小一起玩,一起喝酒。她觉得只要丈夫多和人交流,情绪就会有所改变。谭孝曾听从妻子的建议,经常和朋友、发小欢聚,越聊话题越多,心情也慢慢好起来了。再后来,他的身体、精神、嗓子状态全好了。
然而,正当一切顺风顺水时,1990年,阎桂祥的妈妈不幸离世。失去挚亲的打击让她一蹶不振,她一直觉得这些年自己整天忙于事业,对母亲的回报太少。由于愧疚、伤心,阎桂祥患上了抑郁症。
令阎桂祥感动的是,丈夫对她呵护备至。那时她一天到晚都有恐惧感,连电视都不敢看,夜里老是做噩梦,有时惊醒后会哭着大喊大叫。谭孝曾被吵醒后,就会耐心地哄她,有时候甚至整宿陪她聊天。
谭孝曾陪妻子去医院治疗,找老中医用各种办法调理,但效果一直不好。在抑郁症折磨之下,阎桂祥悲观厌世,甚至多次想要解脱。丈夫死死地拽住她,给予她温暖与鼓励,陪她负重前行。
为了转移阎桂祥的痛苦,谭孝曾和她一起教儿子谭正岩学戏。丈夫教儿子唱老生,她负责儿子的饮食起居,并监督其练功。
两年后,在夫妻合力雕琢下,谭正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戏曲学校。看着儿子一天天长高,一天天进步,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阎桂祥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困扰她近10年的抑郁症也渐渐淡去。
53岁时,阎桂祥从单位退休了,从此以后离开心爱的舞台,她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恰在这时,阎桂祥和谭孝曾的生活,又一次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阎桂祥退休了,“沉寂”多年的谭孝曾却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期。谭孝曾嗓音高亢洪亮、韵味清醇、台风潇洒,并且文武兼备,深得谭派真传。彼时,北京、南京两地京剧演员联演《沙家浜》,谭孝曾饰演的“郭建光”获得空前成功。他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媒体的关注,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业内举足轻重的老生。随着年岁增长,谭孝曾的唱腔日臻成熟,他演唱的《龙凤呈祥》等深受戏迷好评。尤其2015年后,谭孝曾的演出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令阎桂祥颇感欣慰的是,丈夫的事业虽然辉煌了,但他对她的爱,依然和年轻时一样。与当年阎桂祥关心他一样,谭孝曾也细心体恤着妻子。他觉得阎桂祥虽然年龄大一点,但她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就尽量给她创造一些机会,比如在演出中有些对戏,他就尽量夫妻俩一起唱。
阎桂祥也开始忙碌起来,她经常教学生,外出讲课,应邀参加一些大型京剧演出活动等,日子过得开心而充实。阎桂祥多次与谭孝曾同台演出《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等传统剧目。这对京剧伉俪的演出视频被戏迷传到了网上,每段视频都有很高的点击率。
受父母影响,儿子谭正岩也在京剧艺术上精益求精,他文武兼备,唱腔委婉古朴,演唱的《八大锤》《失空斩》《战马超》《定军山》《将相和》等老生戏成为新时代的经典。看着儿子一步步成长为京剧名家,阎桂祥和丈夫备感欣慰。
2020年,阎桂祥升级做了奶奶。生活中他们又多了一项乐趣,那就是带孙子。2024年秋天,孩子上幼儿园了,阎桂祥有空就教孙子唱京剧。
如今,阎桂祥77岁,谭孝曾也已75岁,两人的日子被演出、教学等安排得满满当当。回想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历经艰难的爱情,阎桂祥感慨万千:“今生选择京剧无悔,与谭孝曾牵手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