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整合风云再起:上海莱士出手42亿元现金收购

作者: 薛宇

2025年3月26日,上海莱士(002252.SZ)发布收购公告,拟以42亿元的基础对价收购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血制品行业大额并购案例再现。从单吨产能对应市值比较来看,本次交易估值并不便宜,这是因为血制品行业实施严格的准入政策,使得并购标的成为稀缺资产。从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趋势,在浆站(单采血浆站,下同)获批上更具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取大部分新增浆站,且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加速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又见大手笔收购

上海莱士本次收购,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对价分为基础对价和或有对价两部分:基础对价,本次交易基础对价对应标的公司100%股权作价42亿元;若2025年度标的公司采浆量达到305吨,则公司应另付或有对价5000万元。

南岳生物主要业务为血液制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公司现有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设计产能500吨,南岳生物目前拥有9个在采浆站,全部位于湖南省内,2024年采浆量为278吨。南岳生物已取得3大类8种产品20种规格的血液制品产品批准文号,可销售人白类、静丙类、特免类、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因子类产品。

截至2024年9月30日,南岳生物资产总额13.73亿元,负债总额5.3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8.39亿元;2023年及2024年1-9月,南岳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57亿元、4.4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9635万元和7218万元。

估值方面,以基础对价42亿元计,本次交易市盈率约为43.59倍,按照设计产能500吨计算,单吨产能对应市值为8400万元。3月31日,上海莱士收盘总市值455.37亿元,市盈率约为24.89倍,现有采浆量约1500吨,单吨产能对应市值为3036万元;天坛生物(600161.SH)总市值401.01亿元,市盈率约为25.89倍,现有采浆量约2415吨,单吨产能对应市值为1660万元;华兰生物(002007.SZ)总市值284.01亿元,市盈率约为26.11倍,现有采浆量约1342.32吨,单吨产能对应市值为2116万元;博雅生物(300294.SZ)总市值135.54亿元,市盈率约为34.14倍,现有采浆量约467.3吨,单吨产能对应市值为2900万元。

本次交易将大幅增加上海莱士总体浆站规模。国家对血制品行业实施严格的准入政策,成为血制品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客观条件。太平洋证券指出,浆站向龙头企业集中或将成为中国血制品行业的长期趋势:浆站增量方面,在浆站获批上更具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取大部分新增浆站;浆站存量方面,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加速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由于新建浆站审批流程严格,并购成为血制品企业扩张规模的有效途径。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较快地完成战略布局,提高区域覆盖能力。例如2017-2018年天坛生物整合五大所,进入了贵州、湖北和甘肃等省份,为后续在各子公司所在地新设浆站开辟了道路。

并购加速

近年来血制品行业出现了多起产业资本并购案例,对比可以看出,相关并购的PE和PS均处于较高水平,首创证券认为,这体现出产业资本对于血制品行业价值的认可。

2021年5月,华润医药以26.35亿元收购了博雅生物16%的股份,收购整体估值144.43亿元。

收购当年,博雅生物营业收入为26.51亿元,净利润为3.45亿元,采浆量约为420吨,计算可知出售价格对应PS为5.45倍,出售价格对应PE为41.92倍,单吨采浆量对应整体估值为3439万元。

2023年3月,胜帮英豪收购浙民投天弘,后者合计持有派林生物(000403.SZ)20.99%股权,同时浙岩投资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2.02%股权对应表决权委托给胜帮英豪。权益变动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由浙民投天弘变更为胜帮英豪,派林生物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陕西省国资委。该交易股份转让总价款为38.44亿元,收购整体估值183.13亿元。

收购当年,派林生物营业收入为23.29亿元,净利润为6.12亿元,采浆量超过1200吨,计算可知出售价格对应PS为7.86倍,出售价格对应PE为29.92倍,单吨采浆量对应整体估值为1526万元。

2023年12月,海尔集团或其指定关联方将取得上海莱士20.00%股份及6.58%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20.00%股份对应的转让价款为125亿元,对应转让整体估值625亿元。收购当年,上海莱士营业收入为79.64亿元,净利润为17.8亿元,采浆量超过1500吨,计算可知出售价格对应PS为7.85倍,出售价格对应PE为35.12倍,单吨采浆量对应整体估值为4167万元。

2024年7月,博雅生物以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100%股权。收购当年,绿十字中国营业收入为2.33亿元,净利润为-0.23亿元,采浆量为104吨,计算可知出售价格对应PS为7.81倍,单吨采浆量对应整体估值为1750万元。

供给缺口仍在

由于目前政策约束的原因,国内血制品多数品种以内部供给为主,仅允许少数品种的进口,且自2001年起,中国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截至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大多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品种较少、市场占有率较低,超过半数企业不具备新开设浆站资质。

2023年,六家头部企业合计采浆量占国内血浆采集量的大部分,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

尽管中国只允许白蛋白类产品和重组凝血因子的进口,但是中国血制品仍有48.33%的需求依赖进口血制品。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血制品行业前五市占率合计达到51.07%,分别是CSL、泰邦生物、基立福、上海莱士和武田制药,其中3家进口企业凭借两款可进口血制品占据中国市场前五份额。

就国内头部血制品企业而言,2023年,天坛生物采浆量2415吨,占比20.1%;上海莱士采浆量1500吨,占比12.5%;华兰生物采浆量1342.32吨,占比11.2%;派林生物采浆量1200吨,占比10%;卫光生物采浆量517吨,占比4.3%;博雅生物采浆量467.3吨,占比3.9%。

虽然近年来中国浆站数和采浆量持续增加,但总体来看,供给缺口仍然存在。数据显示,中国浆站数量从2011年的146家增加到2015年的203家,至2021年在营单采血浆站287家。从采浆量来看,2023年国内单采血浆站共采集血浆约12000吨,同比增长约18%,而按国产及进口血液制品批签发数据估算,国内原料血浆需求量已超过16000吨/年。

由于设浆站门槛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头部血制品企业在浆站获批中更具优势,据统计,2021-2024年,十余个省市批复的47家浆站中,大部分新设浆站落在头部企业身上。近几年,产业资本巨头加大了控股血制品企业的力度。2021年,华润医药控股博雅生物。2023年5月,陕煤集团通过旗下公司胜帮英豪,收购了派林生物20.99%股权。2023年6月,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卫光生物公司实际控制人。目前7家上市血制品企业中,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卫光生物、派林生物均拥有大的产业资本担任控股股东。

而对于头部民营的血制品企业来说,并购也是其扩张的主要途径。血制品行业是高投入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小型血制品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生产效率低、产品种类少,血浆综合利用率不足,浆站投入和管理缺位,销售渠道建设能力差,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机构指出,头部企业的介入有助于盘活小型血制品企业的浆站资源,通过技术和管理协同提升小型血制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对血浆的采集、储存、生产、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优化,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