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

作者: 王树国

张天宝和妻子宋彩仙长年在云生岭护林。两口子每天巡山,早出晚归,叽里旮旯儿,无处不到,发现菌子就拾,看见抽烟的人就提示熄灭,碰上迷路的人就带路,遇上摔跤的人就搀扶,一干就是几十年。多亏了他俩,云生岭几十年来森林无火灾,行人无走失。

张天宝常常对妻子说:“云生岭山高林深,护林防火不容忽视,帮助迷路人群更不可小瞧,林子大了,啥事都会碰上,‘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夏天是拾菌子的季节,天不亮就有人打着电筒上山。张天宝两口子放心不下,有事无事都要去拐脚弯看看。

拐脚弯是南村通往北村的必经山路,也是最危险的路段。

果不其然,早上刚到拐脚弯,隐隐约约听到附近有断断续续的哼叽声,张天宝把救援绳索绑在树上,循坡滑下去,一个女娃卡在树杈之间动弹不得,嘴里间歇地哼着:“救—救—我—”张天宝赶紧叫妻子也下去,帮忙把女娃挪到自己背上,一手搂着女娃,一手抓住绳索,滑到坡脚,背起女娃艰难地往家里赶。

张天宝夫妇俩做梦也没想到,今早巡山会捡到个女娃。

张天宝抽袋烟的工夫,宋彩仙已把女娃妥妥当当安顿在床上。

女娃慢慢回过神来,用力地挪动身体,左看看,右看看,像在寻找什么,又像要挣扎着坐起来,动了两下,吃力地问:“这—是—哪—里?”

宋彩仙递过一碗水,说:“姑娘,别动,你伤得可不轻啊,先喝点水吧。”

女娃急问:“我—怎么—会—在—这儿,爸妈—还—在—家—等—”话音未落,女娃又昏过去了。

张天宝看看妻子,眉头一皱,说:“今天刚好有车上山拉蔬菜,我先去菜园交代一声,赶紧送女娃去医院,再拖会有生命危险。”

到了医院,医生问张天宝:“你女儿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宋彩仙忙接过嘴:“她不是我们家闺女,她姓甚名谁,我们还来不及问,她是我们在山上捡回来的。”

医生虽然也觉得新奇,但也没有追问,只说:“先办住院手续,做个全面检查再说。”

检查结束,医生给女娃头部进行包扎,胸部裹了绷带,腿部上了石膏,打了绷带,然后挂上吊针。

女娃慢慢清醒了,她看着张天宝夫妇,亲切地说:“叔叔,阿姨,对不起啊,给你们添麻烦了。我叫李娟,大学刚毕业。下午从省城乘车到镇上天就黑了,因为没有回村的车,我只好把行李寄在镇上,准备第二天赶马去驮。没承想,走到林中最陡的拐脚弯时,头顶突然飘过猫头鹰阴森森的叫声。我打了一个寒战,双腿发软,一个趔趄,滚下山坡,后来我什么都不知道了。”说着,女娃摸摸手机,“阿姨,我的手机没电了,借你的手机打个电话给爸妈,他们应该急坏了,也顺便给朋友报个平安。”

李娟刚输入一个号码,手机显示出“儿子”字样,重输,还显示“儿子”字样,拨通,对方就叫“妈妈”,声音好熟,确实是张诚。李娟连忙说:“你是张诚吧,我是李娟啊,手机是我借的。”对方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李娟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张诚。

张天宝夫妇在一旁听得半信半疑。

两个小时后,李娟的妈妈来到病房,不知是激动还是心疼,抹了一把眼泪,紧紧地拉着宋彩仙的手说:“彩仙大姐,姑娘在电话上一说出事的地点,我就知道,准是你们帮忙送她进医院的。你们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要不是你们发现,我哪儿还有这个姑娘啊!谢谢你们两口子了。”

李娟听得眼泪唰唰直淌。

李娟的爸爸见到张天宝,不知所措,一个劲儿地拉着张天宝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了,兄弟,你山上事情那么多,还耽误你们做事,真不知如何报答啊!”

张天宝说:“不客气,虽说我们在山上做事,兼职护林也护人,都是应该的。你的女儿只是轻微脑震荡,肋骨骨折,腿部扭伤,没多大危险,你们也别急。”

李娟躺在病床上,怎么也没有想到,救她并照顾她的是两个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而这两个人恰恰又是自己朋友的父母。

令李娟妈妈和宋彩仙没有想到的是,她们是同一个村长大的发小儿,各自成家后,很少往来,谁知道今天以这样的方式在医院相见。

说话间,李娟的妈妈从包里掏出两个信封,紧紧抓住宋彩仙的手,说:“这是你们替我姑娘垫付的住院费和护理费,请收下吧。”

张天宝说:“芝麻大点儿的事,还要护理费,说出去会让人笑掉大牙的,何况你们俩还是发小儿!就算是不认识的人,我们也不能收啊!刚才李娟打电话时,我们都听出来了,她和我儿子张诚还是朋友呢。我们都是做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

李娟躺在病床上,看看张天宝,又看看宋彩仙,羞涩地笑笑,说:“叔叔,阿姨,张诚考取了研究生,他还要读三年呢。”

李娟话刚说完,张天宝的手机响了。张天宝接完电话,转身对李娟的父母说:“我儿子突然说他明天要回来,我们就先回山里了。”

李娟的父亲感叹地说:“但凡做大事的人,都有一颗父母心。”说完,他拉着张天宝的手,反复说着“谢谢”二字。

上一篇: 闹心的邻居
下一篇: 奶奶“好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