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好死死”

作者: 张信杰

奶奶“好死死”0

以往过端午节,包粽子这个“任务”总会落在永安的奶奶身上。

奶奶年纪渐大,腿脚不便。这天,奶奶对永安的媳妇桂花说:“你学着包吧,老不包老不会。”于是,她手把手教桂花搭芦苇叶、舀米、包实、扎绑。完了,她还教桂花把粽子往锅里装时,不能躺着放,只能竖着装。

桂花想,奶奶一个庄户家,倒是个讲章法又能启悟人的人,人不也得站着而不能躺平,只有站着才能往前奔嘛。

桂花当闺女时,相中了奶奶的孙子永安。桂花的爹娘却蹦高反对,整个村子除桂花外,没听说哪个姑娘愿意跟有一只是假眼,走路还有点儿落肩的永安。桂花觉得他除去这点不足外没有不好的,个子高,又是生产队的记工员,粗通文墨,将来养个孩子笨不了。这一执拗的想法激怒了她的爹娘,以不给她嫁妆来要挟。但桂花心意已决,非永安不嫁。出嫁那天,桂花不哭不闹,打扮体面,准备自己走着去永安家。爹娘瞧不起她上赶着的样子,觉得有失稳重之风。桂花不管这一套,仅腋下夹着一个小包袱,毅然离了家门。走在街上,她感觉一切都不一样了,欢喜谈不上,恐惧倒是有些,但人活着就要争一口气,更不能违背心愿。她像第一次飞离老巢的燕子有些稚嫩,尤其老远看见永安家的街门是掩的,她心跳得怦怦然。疑惑之际,大门吱的一声开了,奶奶为她打开了人生的第一重门。奶奶褶皱的脸上挂着对稚气未退却即将做女人的孙媳妇殷殷期待的笑容。多年后,奶奶这个温暖而会心的微笑一直留存于桂花心里。

又一年端午节到了,桂花挑大苇子叶包粽子,她不敢多装米,包得规规矩矩、严严实实。煮熟了后,她送给奶奶吃。奶奶鼓励说:“包得挺好,这不慢慢就会了。”桂花因亲手包而增添了自信,等于往前又迈了一道门,迈过这一步,就没有推不开的门。领进门的又是奶奶。

有天晚上,桂花梦见爷爷站在床头向南看她。她躺在炕上,就听爷爷说:“桂花呀,你好生看管两个孩子,这几天我来家领你奶奶……”桂花一惊,醒了,爷爷去世好几年了,这是在托梦吗?她爬起来,把早饭做好,把丈夫、孩子伺候好,收拾完了便去责任田干活儿了。

她走在两旁长满茅草的路上,想起了自己的初恋。当年,永安也相中了桂花,只因他小时候顽皮弄坏了一只眼,心里犯嘀咕,几次欲表白心声,却卑微地摁了回去。

有天晚上,生产队分地瓜,桂花的小车上装了两大密包,和般大青年不分上下。永安舍不得她这么下死力,又不敢直截了当上前为她推,就悄悄跟在后面。到拐弯的地方,车扭翻了,地瓜撒了,就在她欲哭无泪时,他来了,帮她扶正了车子,帮她捡起了沟里掉的,帮她往家推。她望着夜色中拱车的坚定背影,心儿像面儿一样柔软。此刻,漆漆夜幕也好像闪开一道光。结婚后,桂花为这个家生了两个小子,都虎头虎脑、精精俏俏的。每当想起两个孩子,桂花的心又荡满春水,她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老天爷都看得到。这两个小子都愿意跟奶奶在一起,因为奶奶常把好吃的省下来给他们。而孩子的大姑奶为此不高兴,觉得娘亏了嘴。桂花也没办法,隔辈儿亲自古就有,谁让两个小子实在讨奶奶喜欢。

桂花不停地拔草,脑子不由得想事,突然想起晚上那个梦,于是不拔了,怔了怔,摁着膝盖站起来,拍拍手上的泥,就往家去。桂花想把那个梦告诉奶奶,那是她舍离不得的人呀。

奶奶站在东间的小衣柜前,左手扶着拉开的门扇,上身倾着,头微微探着,两腿弯曲着。桂花叫了声“奶奶”。奶奶回过身,把柜门掩上了。

桂花站在炕前,倒把梦忘了。奶奶问:“你有事吗?”

桂花想了想,愣想不起来,只好说:“没事,就想来站一会儿。”

三天后,奶奶在梦中去世。桂花这才想起那个让她不安又不愿想起的梦。

桂花心情沉重地推开街门,当年第一次进门的情景历历在目,她疑疑惑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好像奶奶就躲在某个角落里。待推开家门,一股从未有过的孤寂清冷之气扑在脸上,顿时她那颗七上八下的心落了,知道再也没有奶奶了。落下的心儿不甘地在心房里猛烈撞击,一股潜流从深处涌起,胸腔憋胀,喉咙酸软,一下子涌出了热泪,不能自已,双手打战地扶着炕沿儿。再也醒不来的奶奶侧身而卧,脸儿像馒头出锅后晾了好几宿一样干巴了,眼睛闭着的那道线凹了,额头缩了,头发绵得像秋后经霜的枯草。

孩子的大姑奶听闻娘家人报来凶信,手中的碗咣当一声打落在地。按风俗,女儿进村看见娘家门就哭,谓之“哭道”。大姑奶那一声“我的娘啊”,悲悲切切地扯碎了儿女们的心,引出了亲人和街坊邻居的浊泪。大姑奶涕泪横流,哑喊着“娘啊”,跌跌撞撞来到灵堂前跪拜完,抬起雨打芭蕉的脸儿,拨开女眷的搀扶,直奔娘的东屋。她吱的一声打开炕前的小衣柜,把身子探进去。慌乱的手如同小时候饥饿时在娘怀里到处乱抓一样,不顾一切地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摸索着。终于,她摸到了棉袄兜里的一样东西,娘预备的“土信精”(方言,砒霜)还在,丝毫未动。大姑奶一颗揪着的心总算安了下来,紧绷的脸儿像花苞绽开了:“娘,‘好死死’。”

“好死死”是我家乡的一句口语,指的是老人临终前没遭罪,没连累子孙,有福报的意思。

上一篇: 父母心
下一篇: 雨中随笔